【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汽車零部件,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及汽車。
技術介紹
1、汽車空調出風結構是汽車空調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安裝在汽車儀表板上,用戶可通過撥動撥鈕帶動上下導風葉片運動,進而調節出風口的上下出風角度和出風量,滿足不同乘客的吹風要求。
2、為了使得出風口的上下極限出風角度更大,通常需要在上下方向上設置兩個及兩個以上的上下導風葉片,如此一來,使得出風口的尺寸較大,影響汽車儀表板上其他零部件的安裝,同時降低了汽車內飾的美觀性。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旨在解決現有汽車空調出風結構的出風口占用較大空間的技術問題。
2、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包括殼體、下飾板及導風組件,所述導風組件包括第一上下導風葉片、第二上下導風葉片及連桿機構,所述殼體的兩端設有開口,所述殼體的其中一端開口形成進風口,所述下飾板包括朝向汽車上方傾斜延伸的下飾板本體,所述殼體的下壁遠離所述進風口的一端與所述下飾板本體的第一端連接,所述下飾板本體的第二端高于所述下飾板本體的第一端,令所述下飾板本體的第二端所在的水平面為標準平面,所述標準平面與所述殼體的上壁所在平面之間形成出風通道,所述第一上下導風葉片置于所述出風通道內,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位于所述標準平面與所述下飾板本體之間,所述第一上下導風葉片與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通過所述連桿機構連接。
3、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汽車空調出風結構相較于現有技術至少具有以下優勢:
4、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可安
5、可選地,所述連桿機構包括固定桿及活動桿,所述固定桿安裝于所述殼體內,所述第一上下導風葉片沿出風方向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固定桿及所述活動桿轉動連接,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沿出風方向的一端與所述固定桿轉動連接,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沿出風方向的的另一端與所述活動桿活動連接。
6、可選地,所述固定桿上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為弧形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弧度方向與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的轉動方向相匹配,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上設有與所述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用于沿所述限位槽移動。
7、可選地,所述活動桿上設有第一導向槽,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導向槽相匹配的第一導向柱,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通過所述第一導向柱及所述第一導向槽與所述活動桿連接,所述第一導向柱用于沿所述第一導向槽移動。
8、可選地,所述第一上下導風葉片通過轉軸與所述活動桿轉動連接,所述活動桿上設有第二導向柱,所述第二導向柱位于所述第一導向槽遠離所述轉軸的一側,所述固定桿上設有與所述第二導向柱相匹配的第二導向槽,所述活動桿通過所述第二導向柱及所述第二導向槽與所述固定桿連接,所述第二導向柱用于沿所述第二導向槽移動。
9、可選地,所述固定桿遠離所述進風口的一面朝向遠離所述進風口的方向凸出以形成間隔設置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上下導風葉片與所述第一固定部轉動連接,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與所述第二固定部轉動連接,且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與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轉動軸線位于所述標準平面內。
10、可選地,該汽車空調出風結構還包括撥鈕,所述撥鈕的一端伸入所述出風通道以與所述第一上下導風葉片驅動連接。
11、可選地,該汽車空調出風結構還包括上飾板,所述上飾板設于所述殼體的上壁遠離所述進風口的一端,所述上飾板與所述殼體、所述下飾板配合安裝。
12、另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汽車,包括上述的汽車空調出風結構。所述汽車相較于現有技術所具有的優勢與上述汽車空調出風結構相同,不再贅述。
13、可選地,所述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對稱設置設有兩個,兩個所述汽車空調出風結構的殼體在遠離進風口的一端相互連通,兩個述汽車空調出風結構的導風組件的固定桿連接成一體,兩個所述汽車空調出風結構的下飾板連接成一體。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1)、下飾板(2)及導風組件(3),所述導風組件(3)包括第一上下導風葉片(31)、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及連桿機構,所述殼體(1)的兩端設有開口,所述殼體(1)的其中一端開口形成進風口(11),所述下飾板(2)包括朝向汽車上方傾斜延伸的下飾板本體(21),所述殼體(1)的下壁遠離所述進風口(11)的一端與所述下飾板本體(21)的第一端連接,所述下飾板本體(21)的第二端高于所述下飾板本體(21)的第一端,令所述下飾板本體(21)的第二端所在的水平面為標準平面,所述標準平面與所述殼體(1)的上壁所在平面之間形成出風通道(12),所述第一上下導風葉片(31)置于所述出風通道(12)內,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位于所述標準平面與所述下飾板本體(21)之間,所述第一上下導風葉片(31)與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通過所述連桿機構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機構包括固定桿(33)及活動桿(34),所述固定桿(33)安裝于所述殼體(1)內,所述第一上下導風葉片(31)沿出風方向的兩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桿(33)上設有限位槽(331),所述限位槽(331)為弧形限位槽,所述限位槽(331)的弧度方向與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的轉動方向相匹配,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上設有與所述限位槽(331)相匹配的限位柱(321),所述限位柱(321)用于沿所述限位槽(331)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桿(34)上設有第一導向槽(341),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導向槽(341)相匹配的第一導向柱(322),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通過所述第一導向柱(322)及所述第一導向槽(341)與所述活動桿(34)連接,所述第一導向柱(322)用于沿所述第一導向槽(341)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下導風葉片(31)通過轉軸與所述活動桿(34)轉動連接,所述活動桿(34)上設有第二導向柱(342),所述第二導向柱(342)位于所述第一導向槽(341)遠離所述轉軸的一側,所述固定桿(33)上設有與所述第二導向柱(342)相匹配的第二導向槽(332),所述活動桿(34)通過所述第二導向柱(342)及所述第二導向槽(332)與所述固定桿(33)連接,所述第二導向柱(342)用于沿所述第二導向槽(332)移動。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桿(33)遠離所述進風口(11)的一面朝向遠離所述進風口(11)的方向凸出以形成間隔設置的第一固定部(333)和第二固定部(334),所述第一上下導風葉片(31)與所述第一固定部(333)轉動連接,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與所述第二固定部(334)轉動連接,且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與所述第二固定部(334)的轉動軸線位于所述標準平面內。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撥鈕(4),所述撥鈕(4)的一端伸入所述出風通道(12)以與所述第一上下導風葉片(31)驅動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上飾板(5),所述上飾板(5)設于所述殼體(1)的上壁遠離所述進風口(11)的一端,所述上飾板(5)與所述殼體(1)、所述下飾板(2)配合安裝。
9.一種汽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汽車空調出風結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對稱設置設有兩個,兩個所述汽車空調出風結構的殼體(1)在遠離進風口(11)的一端相互連通,兩個述汽車空調出風結構的導風組件(3)的固定桿(33)連接成一體,兩個所述汽車空調出風結構的下飾板(2)連接成一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1)、下飾板(2)及導風組件(3),所述導風組件(3)包括第一上下導風葉片(31)、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及連桿機構,所述殼體(1)的兩端設有開口,所述殼體(1)的其中一端開口形成進風口(11),所述下飾板(2)包括朝向汽車上方傾斜延伸的下飾板本體(21),所述殼體(1)的下壁遠離所述進風口(11)的一端與所述下飾板本體(21)的第一端連接,所述下飾板本體(21)的第二端高于所述下飾板本體(21)的第一端,令所述下飾板本體(21)的第二端所在的水平面為標準平面,所述標準平面與所述殼體(1)的上壁所在平面之間形成出風通道(12),所述第一上下導風葉片(31)置于所述出風通道(12)內,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位于所述標準平面與所述下飾板本體(21)之間,所述第一上下導風葉片(31)與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通過所述連桿機構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機構包括固定桿(33)及活動桿(34),所述固定桿(33)安裝于所述殼體(1)內,所述第一上下導風葉片(31)沿出風方向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固定桿(33)及所述活動桿(34)轉動連接,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沿出風方向的一端與所述固定桿(33)轉動連接,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沿出風方向的的另一端與所述活動桿(34)活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桿(33)上設有限位槽(331),所述限位槽(331)為弧形限位槽,所述限位槽(331)的弧度方向與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的轉動方向相匹配,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上設有與所述限位槽(331)相匹配的限位柱(321),所述限位柱(321)用于沿所述限位槽(331)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桿(34)上設有第一導向槽(341),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導向槽(341)相匹配的第一導向柱(322),所述第二上下導風葉片(32)通過所述第一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尚鋒,張東紅,胡新亮,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