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子照相成像,尤其涉及一種處理盒。
技術介紹
1、處理盒是一種可拆卸地安裝在電子照相成像裝置中的盒,且該盒可以是具有顯影部件或感光部件的盒,也可以是同時具有感光部件和顯影部件的盒。采用電子照相成像方式的電子照相圖像形成裝置是這樣工作的:電子照相圖像形成裝置發射的光照射在已被充電部件均勻充電的感光部件上而進行有選擇的曝光來形成靜電潛像,該靜電潛像再由覆蓋在顯影部件上的顯影劑顯影成顯影劑像,所形成的顯影劑像由轉印器轉印到記錄介質上,最終在記錄介質上形成可視化的圖像。
2、cn113574468a號專利公開了一種處理盒,處理盒包括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第一單元包括感光部件和充電部件,充電部件用于為感光部件充電。第二單元包括顯影部件,顯影部件用于將調色劑沉積到感光部件上,并且通過相對于第一單元移動而能夠在顯影位置和間隔位置之間移動,在顯影位置調色劑能夠從顯影部件沉積到感光部件上,在間隔位置顯影部件的一部分與感光部件間隔開;處理盒還包括保持部分,保持部分由第二單元可轉動地支撐,并且能夠在用于通過第一單元將第二單元穩定地保持在間隔位置的第一位置和用于通過第一單元將第二單元穩定地保持在顯影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以及接觸力接收部分,當第二單元處于間隔位置時,接觸力接收部分能夠接收用于將保持部分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動以將第二單元移動到顯影位置的接觸力。
3、此種結構的處理盒,其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另外由于保持部分相對第二單元是可活動的,其相對第二單元的位置容易出現錯位,容易出現接觸力接收部分無法穩定地向保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處理盒,以解決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2、為了實現上述主要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處理盒,可拆卸地安裝到電子照相圖像形成裝置的主組件中,所述電子照相圖像形成裝置設置有分離控制部件,所述處理盒包括:第一單元,包括感光部件;第二單元,與所述第一單元以可相對彼此移動的方式連接,所述第二單元包括顯影部件,并且可在調色劑能夠從所述顯影部件沉積到所述感光部件上的顯影位置和所述顯影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感光部件間隔開的間隔位置之間移動;所述處理盒還包括:保持部分,與所述第二單元或所述第一單元固定連接;支撐部,與所述第一單元或所述第二單元連接,所述支撐部分用于支撐所述保持部分,使得所述第二單元保持在所述間隔位置;力接收部件,用于接收所述分離控制部件的作用力,以控制所述第二單元在所述顯影位置和所述間隔位置之間移動;所述保持部分能夠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保持部分位于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二單元處于所述間隔位置,在所述保持部分位于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二單元位于所述顯影位置。
3、優選的,在所述顯影部件的旋轉軸線方向上,所述第二單元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一單元移動。
4、優選的,所述第二單元包括第二框架,所述保持部分與所述第二框架固定連接,在所述保持部分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的過程中,所述保持部分能夠相對于所述支撐部在所述顯影部件的旋轉軸線方向上移動。
5、優選的,所述第二單元還包括與所述第二框架固定連接的固定件,所述保持部分設置在所述固定件上。
6、優選的,所述力接收部件能夠在待機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間移動,所述力接收部件包括能夠從所述分離控制部件接收作用力的第一力接收面和第二力接收面,在所述待機位置時,所述第一力接收面和所述第二力接收面相對于處于所述操作位置時的所述第一力接收面和所述第二力接收面更靠近所述第二框架。
7、優選的,所述保持部分具有第一導引面和抵接面,沿著所述第二單元從所述顯影位置移動至所述間隔位置的方向,所述抵接面位于所述第一導引面的上游側;所述支撐部具有第二導引面和支撐面,沿著所述第二單元從所述顯影位置移動至所述間隔位置的方向,所述支撐面位于所述第二導引面的下游側;當所述第二單元處于所述顯影位置時,所述第一導引面與所述第二導引面彼此面對;當所述第二單元處于所述間隔位置時,所述抵接面能夠與所述支撐面抵接。
8、優選的,所述抵接面和所述第一導引面均配置為傾斜面并相互連接,所述支撐面和所述第二導引面均配置為傾斜面并相互連接。
9、優選的,所述第一單元還包括第一端蓋,所述支撐部設置在所述第一端蓋上;所述支撐部為設置在所述第一端蓋內側面上的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朝向靠近所述顯影部件的方向延伸;所述保持部分配置為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向面向所述第一端蓋的方向凸出。
10、優選的,在所述顯影部件的旋轉軸線方向上,所述保持部分能夠在與所述支撐部相互靠近且可產生干涉的第三位置和與所述支撐部相互遠離脫離干涉的第四位置之間移動;所述處理盒還包括第一復位件,所述第一復位件使得所述保持部分能夠從所述第四位置向所述第三位置移動。
11、優選的,第一力接收面,用于與所述分離控制部件的第一力施加表面接合以接收使得所述第二單元從所述間隔位置移動至所述顯影位置的作用力;第二力接收面,用于與所述分離控制部件的第二力施加表面接合以接收使得所述第二單元從所述顯影位置移動至所述間隔位置的作用力;第二連接部,用于與第二單元連接,力傳遞部,用于向所述第二單元傳遞分離力,使得所述第二單元從所述顯影位置移動至所述間隔位置;迫推部,能夠迫壓設置在所述第二單元上的受推部,使得在顯影部件的旋轉軸線方向上,迫使所述保持部分從所述第三位置移動至所述第四位置。
12、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13、由于保持部分相對第二單元或第一單元是固定連接的,其相對第二單元或第一單元的位置出現錯位的概率被大大降低,分離更為精準和穩定,結構更為簡單,制造成本更低。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處理盒,可拆卸地安裝到電子照相圖像形成裝置的主組件中,所述電子照相圖像形成裝置設置有分離控制部件,所述處理盒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顯影部件的旋轉軸線方向上,所述第二單元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一單元移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單元包括第二框架,所述保持部分與所述第二框架固定連接,在所述保持部分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的過程中,所述保持部分能夠相對于所述支撐部在所述顯影部件的旋轉軸線方向上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單元還包括與所述第二框架固定連接的固定件,所述保持部分設置在所述固定件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接收部件能夠在待機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間移動,所述力接收部件包括能夠從所述分離控制部件接收作用力的第一力接收面和第二力接收面,在所述待機位置時,所述第一力接收面和所述第二力接收面相對于處于所述操作位置時的所述第一力接收面和所述第二力接收面更靠近所述第二框架。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和所述第一導引面均配置為傾斜面并相互連接,所述支撐面和所述第二導引面均配置為傾斜面并相互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單元還包括第一端蓋,所述支撐部設置在所述第一端蓋上;所述支撐部為設置在所述第一端蓋內側面上的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朝向靠近所述顯影部件的方向延伸;所述保持部分配置為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向面向所述第一端蓋的方向凸出。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顯影部件的旋轉軸線方向上,所述保持部分能夠在與所述支撐部相互靠近且可產生干涉的第三位置和與所述支撐部相互遠離脫離干涉的第四位置之間移動;所述處理盒還包括第一復位件,所述第一復位件使得所述保持部分能夠從所述第四位置向所述第三位置移動。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接收部件包括: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處理盒,可拆卸地安裝到電子照相圖像形成裝置的主組件中,所述電子照相圖像形成裝置設置有分離控制部件,所述處理盒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顯影部件的旋轉軸線方向上,所述第二單元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一單元移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單元包括第二框架,所述保持部分與所述第二框架固定連接,在所述保持部分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的過程中,所述保持部分能夠相對于所述支撐部在所述顯影部件的旋轉軸線方向上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單元還包括與所述第二框架固定連接的固定件,所述保持部分設置在所述固定件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接收部件能夠在待機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間移動,所述力接收部件包括能夠從所述分離控制部件接收作用力的第一力接收面和第二力接收面,在所述待機位置時,所述第一力接收面和所述第二力接收面相對于處于所述操作位置時的所述第一力接收面和所述第二力接收面更靠近所述第二框架。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分具有第一導引面和抵接面,沿著所述第二單元從所述顯影位置移動至所述間隔位置的方向,所述抵接面位于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雨,
申請(專利權)人:中山頁希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