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旋噴泵,具體地涉及一種旋噴泵的進液結構。
技術介紹
1、旋噴泵擁有小流量、高揚程、高效率等優點,廣泛應用于各行業各業。旋轉泵是通過泵軸驅動滾筒轉動,滾筒內的液體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轉動,液體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匯聚在滾筒的邊緣,并從集液管的端部灌入集液管的內部,在壓力的作用下,通過集液管輸出。
2、現有技術中,液體是直接從進液管沖進滾筒內,在沖擊的過程中,滾筒的內壁會吸收液體中大量的定能,造成能量損失,從而導致旋噴泵的揚程受限。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中旋噴泵內液體動能損失,導致旋噴泵的揚程受限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旋噴泵的進液結構,具有可以增加旋噴泵揚程的優點。
2、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
3、一種旋噴泵的進液結構,包括:
4、滾筒,其為回轉體結構,一端中部與泵軸同軸連接,另一端中部設有進液管;
5、集液管,設于所述滾筒內,所述集液管的一端靠近所述滾筒內側的邊緣,所述集液管的另一端從所述進液管中部穿出;
6、導流板,為環形結構,所述導流板位于所述滾筒內,且靠近所述進液管的端部并與所述進液管之間存在間隙,所述導流板的內徑大于所述集液管的直徑,所述導流板的外徑大于所述進液管的直徑;
7、若干連接桿,呈環狀分布于所述滾筒與所述導流板之間,所述連接桿的兩端分別設于所述滾筒內壁和所述導流板的側面。
8、可選地,所述導流板在過其軸線的一豎直面上的投影為梯形結構,所述導流板的內圈向
9、可選地,所述進液管的內壁呈環狀均勻地設有若干第一板體,所述第一板體的長度方向與所述進液管的軸線方向大致相同。
10、可選地,所述導流板靠近所述集液管的一側面上呈環狀均勻地分布有若干第二板體,所述第二板體的兩端分別位于所述導流板的內圈與外圈上,所述第二板體的長度方向與所述導流板的半徑方向大體相同。
11、可選地,所述滾筒的內部呈環狀分布有若干的第三板體,所述第三板體的一端靠近所述進液管,另一端靠近所述滾筒的邊緣,所述第三板體的長度方向與所述滾筒的半徑方向閥體一致。
12、可選地,相鄰兩個所述第三板體遠離所述集液管的一端之間設有一個第四板體,所述第四板體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三板體的長度方向大體一致。
13、可選地,所述第一板體與所述集液管軸線在平面上的投影存在10°-15°的夾角,所有所述第一板體的傾斜方向一致。
14、可選地,所述第二板體、第三板體和第四板體均為弧形,且內凹一側朝向其轉動的方向。
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16、在滾筒內安裝集液管,并將集液管的端部設置在滾筒的邊緣上,通過泵軸驅動滾筒轉動,在摩擦力和離心力的作用下,滾筒對液體做功,從而使液體從集液管內輸出。
17、在滾筒內設置導流板,且將導流板設置在進液管的端部,使得從進液管進入滾筒內的液體在導流板的作用下,自動向滾筒的邊緣擴散,從而將直擊滾筒內壁的液體導流至滾筒的邊緣,減少液體進入滾筒內動能的損失,然后再在滾筒的驅動下,液體可以獲得旋轉的動能,通過多個方向力的疊加,使液體以最大的速度從集液管輸出,從而增加旋噴泵的輸出揚程。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旋噴泵的進液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噴泵的進液結構,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噴泵的進液結構,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噴泵的進液結構,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旋噴泵的進液結構,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旋噴泵的進液結構,其特征在于,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噴泵的進液結構,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旋噴泵的進液結構,其特征在于,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旋噴泵的進液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噴泵的進液結構,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噴泵的進液結構,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噴泵的進液結構,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康江宇,何逸,鐘代瓊,楊鎮寧,馬強,陳明,龐超,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川工泵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