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一般涉及汽車座椅,具體涉及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
技術介紹
1、近年來,隨著汽車領域的快速發展和普及,人們對于車輛乘坐舒適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由于增配了多種用于提高乘坐舒適性的機械結構以及零件。
2、以現有的通風型汽車座椅為例,在座椅背板的基礎上加設通風層,通風層呈較為厚重的腔體安裝在背板靠近人體一側。通風層通過風機輸入氣流,氣流經通風層上的氣孔排出,為乘客吹風通氣,產生散熱效果。由于常規的座椅背部倚靠時,人體產生熱量難以散發,加設通風層能夠有效為背部散熱,提高乘坐體驗。
3、但是現有的通風層設置在座椅背板上與背板相互平行設置,且導風層內部具有腔體,其本身也需要內部空間。這種情況下,導風層和背板二者相互獨立且相互平行設置,會導致座椅整體的厚度明顯增加,進而使座椅的空間占比相比常規的座椅有明顯增加。而汽車的內部空間受到車型的限制,難以隨意擴充,進而導致安裝有通風層的汽車座椅空間占比過多,降低了乘客的活動空間。同時,也增加了零件開發的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
2、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包括:
3、背板,所述背板的邊緣設置有側邊密封墻;所述背板上開設有第一通風口;
4、風袋膜,所述風袋膜的邊緣與所述側邊密封墻的上表面固定連接且保持密封,且所述風袋膜與所述背板之間形成通風空間;所述風袋膜上開設有多個第一透氣孔;所述第一通風口通過
5、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背板位于通風空間內的一側上具有多個凸起部;
6、所述凸起部用于支撐所述風袋膜;多個所述凸起部相互獨立設置,使所述通風空間內的流體均勻分布。
7、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通風空間內沿著流體流向的兩個所述凸起部之間設置有引流結構,用于引導流體沿引流結構的路徑均勻地導風。
8、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還包括:
9、導風層,所述導風層設置在所述通風空間內,且一側與所述背板抵接,另一側與所述風袋膜抵接,用于支撐所述風袋膜。
10、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側邊密封墻的外側壁上設置有多個掛鉤;座椅泡棉上固定安裝有預埋框線;
11、所述掛鉤用于與所述預埋框線固定掛接,使所述背板與所述座椅泡棉緊固貼合防止漏風。
12、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背板上配置減重孔,用于降低所述背板的自重;
13、所述導風層與所述背板之間還設置有密封層;所述密封層的邊緣與所述背板保持密封;
14、所述導風層上開設有第二通風口;所述密封層上開設有第三通風口;所述第二通風口與所述第三通風口相對應設置;
15、所述第三通風口的邊緣與所述第一通風口的邊緣保持密封;所述密封層用于使所述導風層與所述減重孔之間保持密封。
16、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導風層與所述背板之間還設置有氣袋;所述風袋膜具有彈性;
17、所述氣袋具有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
18、當處于第一狀態時,所述氣袋內不存在氣體,使所述氣袋處于收縮的狀態;
19、當處于第二狀態時,所述氣袋內充入氣體,使所述氣袋處于膨脹的狀態,帶動所述導風層與所述風袋膜向遠離所述背板的一側凸起。
20、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風袋膜與所述導風層之間還設置有定型板;
21、所述定型板正對所述氣袋,用于在所述氣袋處于第二狀態,帶動所述風袋膜向遠離所述背板的一側凸起時,使所述風袋膜與所述座椅泡棉緊密貼合防止漏風;
22、所述定型板上對應所述第一透氣孔開設有多個第二透氣孔,用于使通風空間內的流體自所述第二透氣孔和所述第一透氣孔流出。
23、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背板上安裝有風機;所述風機正對所述第一通風口,用于使所述導風通道內產生氣流。
24、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背板遠離所述風袋膜的一側設置有固定件,用于與支撐框線固定連接,固定所述背板與支撐框線的相對位置。
25、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26、在背板的邊緣處設置有側邊密封墻,進而使側邊密封墻的上表面與風袋膜相互保持密封;在風袋膜和背板內部形成通風空間。背板上開設有第一通風口,風袋膜上開設有多個第一透氣孔;第一通風口與第一透氣孔之間的通風空間內形成連通的流體通道。通過上述方式,對背板的結構進行改進,使風袋膜與背板之間形成通風空間。這種將通風空間與背板集成的方式與現有的方式相比至少減少了一層的厚度,可以明顯降低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的厚度,降低空間占比,保證乘客的活動空間。將兩個零件集成到一起的方式,實現了集成化,平臺化的設計,大大縮減了開發周期及成本。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位于通風空間內的一側上具有多個凸起部(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空間內沿著流體流向的兩個所述凸起部(5)之間設置有引流結構(22),用于引導流體沿所述引流結構(22)的路徑均勻地導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邊密封墻(15)的外側壁上設置有多個掛鉤(19);座椅泡棉(21)上固定安裝有預埋框線(23);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上配置減重孔(17),用于降低所述背板(1)的自重;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層(6)與所述背板(1)之間還設置有氣袋(10);所述風袋膜(2)具有彈性;
8.根據權利要求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上安裝有風機(14);所述風機(14)正對所述第一通風口(3),用于使所述導風通道內產生氣流。
10.根據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遠離所述風袋膜(2)的一側設置有固定件(16),用于與支撐框線(20)固定連接,固定所述背板(1)與支撐框線(20)的相對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位于通風空間內的一側上具有多個凸起部(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空間內沿著流體流向的兩個所述凸起部(5)之間設置有引流結構(22),用于引導流體沿所述引流結構(22)的路徑均勻地導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邊密封墻(15)的外側壁上設置有多個掛鉤(19);座椅泡棉(21)上固定安裝有預埋框線(23);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通風型座椅靠背支撐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上配置減重孔(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海濤,李賀宣,
申請(專利權)人:安聞汽車技術天津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