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家庭洗滌清掃,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清潔機的地刷結構及清潔機。
技術介紹
1、目前,清潔機為洗地機、吸塵器或掃地機,清潔機將地面上混有水汽的灰塵等混合物吸入到其儲存腔中。
2、現有的清潔機如中國技術專利《一種滾刷棒及清掃機構及掃地機》,其專利號為zl202123250101.9(授權公告號為cn216932986u)公開了一種滾刷棒,包括第一滾刷分棒和第二滾刷分棒,第一滾刷分棒和第二滾刷分棒之間存在縫隙,第一滾刷分棒和第二滾刷分棒均采用螺旋式結構,當滾刷棒旋轉時,附著在滾刷棒上的垃圾能夠由兩側向中間縫隙處轉移。上述專利采用滾刷的形式,滾刷對濕毛發很難拾取,雖然通過在滾刷的后側設置刮條,但是由于毛絮、砂石等經常粘附在刮條上,從而造成刮條的刮擦效果較差。
3、因此,需要對現有的用于清潔機的地刷結構作進一步的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所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提高清潔能力的用于清潔機的地刷結構。
2、本技術所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地刷結構的清潔機。
3、本技術解決上述第一個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清潔機的地刷結構,以清潔機的行進方向為前,包括有:
4、殼體,其內部具有沿著左右方向的腔室,所述腔室的底部具有沿著左右方向延伸的敞口;
5、滾刷,其包括有沿著左右方向延伸且能轉動地設置在所述腔室內的輥軸及設置在所述輥軸上的刷件,所述刷件局部位于所述敞
6、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
7、導風通道,其設于所述殼體上,且位于所述滾刷的后方,并沿著左右方向延伸,該導風通道的底部具有沿著左右方向延伸的吸污口,且該導風通道具有排風口,在所述滾刷處于轉動狀態下,所述刷件位于所述敞口之下的部分處于朝向所述吸污口方向轉動的狀態;
8、前刮條,其安裝在所述敞口之后邊沿處,且沿著該敞口的長度方向延伸;
9、后刮條,其位于所述吸污口的后邊沿處,且沿著該吸污口的長度方向延伸。
10、為了降低地面上殘留水量,所述后刮條的長度大于所述前刮條的長度,且該后刮條的左端位于所述前刮條的左側,該后刮條的右端位于所述前刮條的右側。如此,在清潔機拐彎時,后刮條的轉彎半徑覆蓋住了前刮條后側的殘余水,隨后順著導風通道被吸入,清潔后的地面殘余水較少,提高了清潔能力。
11、在清潔機向前行進過程中,為了將水更好地向前刮擦,減少清潔后的地面上殘留水量,所述前刮條和后刮條均自上而下逐漸向前傾斜。
12、為了經缺口進入的垃圾進行更好地導流,所述導風通道的前壁板在對應所述排風口的位置具有缺口,所述前壁板位于缺口之左側的左壁板自左向右逐漸朝前傾斜,所述前壁板位于所述缺口之右側的右壁板自右向左逐漸向前傾斜。
13、排風口可位于導風通道的前壁板或者后壁板上,還可位于頂部,但是優選地,所述排風口位于所述導風通道的頂部。
14、為了將毛發從左右兩端向中間聚攏收集,所述刷件包括有沿著所述輥軸的軸向依次布置且均呈螺旋狀布置的第一刷條和第二刷條,所述第一刷條和第二刷條的旋向相反,且兩者之間留有間隙,所述間隙與所述排風口相對布置。
15、第一刷條和第二刷條可直接形成在輥軸的外周壁上,也可通過滾刷套而設置在輥軸上,但是優選地,所述刷件還包括有套設在所述輥軸之外圍且沿著該輥軸的軸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滾刷套和第二滾刷套,所述第一滾刷套和第二滾刷套均沿著所述輥軸的長度方向延伸,且兩者之間留有間隔,所述間隔即為所述的間隙,所述第一刷條設置在所述第一滾刷套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刷條設置在所述第二滾刷套的外周壁上。
16、當有大尺寸垃圾(如顆粒或者團聚有毛發)堆積時,方便擠壓前刮條而進入導風通道內,所述前刮條和后刮條均為柔性刮條,且該前刮條與所述間隙相對應部分的厚度要小于其他位置的厚度,且在該對應部分上開設有沿著與其長度方向相交叉布置的條形口。
17、本技術解決上述第二個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清潔機,包括有機體和地刷結構,所述機體上具有供所述地刷結構安裝在其中的安裝空間,所述安裝空間的底部具有避讓口,所述避讓口位于所述殼體之底部周沿的外圍,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結構為所述的地刷結構。
18、后刮條可設置在吸污口的后邊沿上,也可設置在避讓口的后邊沿處,只要位于吸污口的后邊沿處即可,優選地,所述后刮條安裝在所述避讓口的后邊處。
19、優選地,所述機體上設置有風機和用來至少分離灰塵和空氣的分離結構,沿著流體流動路徑,所述地刷結構、分離結構和風機依次布置,所述分離結構的進風口與所述導風通道的排風口流體連通。
20、清潔機為掃地機或者洗地機,但是優選地,所述清潔機為掃地機。
2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該地刷結構中,在滾刷的后方設置有導風通道,導風通道之吸污口的后邊沿處存在后刮條,而滾刷所對應的敞口之后邊沿處存在前刮條,在清潔機向前行進過程中,滾刷將地面上垃圾向后掃刷剝離,并進入后方的吸污口內,狹長的導風通道增加了吸力,更容易將進入吸污口內的垃圾排走,而前刮條和后刮條的存在,提高對地面的刮擦能力,降低了地面上殘留水量,取得了更好的清潔效果,更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清潔機的地刷結構,以清潔機的行進方向為前,包括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刮條(5)的長度大于所述前刮條(4)的長度,且該后刮條(5)的左端位于所述前刮條(4)的左側,該后刮條(5)的右端位于所述前刮條(4)的右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刮條(4)和后刮條(5)均自上而下逐漸向前傾斜。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通道(3)的前壁板(33)在對應所述排風口(32)的位置具有缺口(331),所述前壁板(33)位于缺口(331)之左側的左壁板(332)自左向右逐漸朝前傾斜,所述前壁板(33)位于所述缺口(331)之右側的右壁板(333)自右向左逐漸向前傾斜。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風口(32)位于所述導風通道(3)的頂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件(2a)包括有沿著所述輥軸(21)的軸向依次布置且均呈螺旋狀布置的第一刷條(221)和第二刷條(231),所述第一刷條(2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地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件(2a)還包括有套設在所述輥軸(21)之外圍且沿著該輥軸(21)的軸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滾刷套(22)和第二滾刷套(23),所述第一滾刷套(22)和第二滾刷套(23)均沿著所述輥軸(21)的長度方向延伸,且兩者之間留有間隔,所述間隔即為所述的間隙(24),所述第一刷條(221)設置在所述第一滾刷套(22)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刷條(231)設置在所述第二滾刷套(23)的外周壁上。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地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刮條(4)和后刮條(5)均為柔性刮條,且該前刮條(4)與所述間隙(24)相對應部分的厚度要小于其他位置的厚度,且在該對應部分上開設有沿著與其長度方向相交叉布置的條形口(41)。
9.一種清潔機,包括有機體(8)和地刷結構,所述機體(8)上具有供所述地刷結構安裝在其中的安裝空間,所述安裝空間的底部具有避讓口(811),所述避讓口(811)位于所述殼體(1)之底部周沿的外圍,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結構為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地刷結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清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刮條(5)安裝在所述避讓口(811)的后邊處。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清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8)上設置有風機和用來至少分離灰塵和空氣的分離結構,沿著流體流動路徑,所述地刷結構、分離結構和風機依次布置,所述分離結構的進風口與所述導風通道(3)的排風口(32)流體連通。
12.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清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潔機為掃地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清潔機的地刷結構,以清潔機的行進方向為前,包括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刮條(5)的長度大于所述前刮條(4)的長度,且該后刮條(5)的左端位于所述前刮條(4)的左側,該后刮條(5)的右端位于所述前刮條(4)的右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刮條(4)和后刮條(5)均自上而下逐漸向前傾斜。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通道(3)的前壁板(33)在對應所述排風口(32)的位置具有缺口(331),所述前壁板(33)位于缺口(331)之左側的左壁板(332)自左向右逐漸朝前傾斜,所述前壁板(33)位于所述缺口(331)之右側的右壁板(333)自右向左逐漸向前傾斜。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風口(32)位于所述導風通道(3)的頂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件(2a)包括有沿著所述輥軸(21)的軸向依次布置且均呈螺旋狀布置的第一刷條(221)和第二刷條(231),所述第一刷條(221)和第二刷條(231)的旋向相反,且兩者之間留有間隙(24),所述間隙(24)與所述排風口(32)相對布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地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件(2a)還包括有套設在所述輥軸(21)之外圍且沿著該輥軸(21)的軸向依次布置的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童巧波,韋明祥,鄭軍妹,張旭東,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