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數據處理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
技術介紹
1、變電站是指電力系統中對電壓和電流進行變換,接收電能及分配電能的場所,由于變電站內設備數量較多,需要工作人員進行及時巡檢、維護和保養,所以變電站內需要消耗電能和熱量保障人員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由于國家正在發展關于變電站的低碳化運行,因此,對變電站的碳排放量進行自動化監測尤為重要。
2、現有技術中,為滿足低碳化運行,變電站會對所浪費的能量進行回收,例如,變壓器余熱回收,將回收的熱能采用熱發電和熱消納的模式進行供電和供熱,并通過管理人員對用電、用熱以及回收能量進行統計,得到關于變電站的碳排放評估數據,但所得到的碳排放評估數據準確性較差且無法進行自動化處理使得效率低下。
3、因此,如何自動獲取變電站的能量使用和回收的數據,并自動計算生成變電站的碳排放評估數據,以使碳排放評估數據準確性較高,且提升處理效率,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可以自動獲取變電站的能量使用和回收的數據,并自動計算生成變電站的碳排放評估數據,以使碳排放評估數據準確性較高,且提升處理效率。
2、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包括:
3、基于用戶的碳排放孿生數據生成與變電站所對應的碳排放孿生模型,所述碳排放孿生模型包括變電站所對應的用電設備和/或用熱設備,確定所述用電設備和/
4、基于用戶的熱回收孿生數據生成與變電站所對應的熱回收孿生模型,所述熱回收孿生模型至少包括電碳孿生單元和/或熱碳孿生單元,確定所述電碳孿生單元和熱碳孿生單元分別對應的第二計量設備;
5、評估計算模型獲取評估時間段所對應第一計量設備的第一計量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計量信息得到碳排放孿生模型的第一需求碳排放值;
6、評估計算模型獲取評估時間段所對應第二計量設備的第二計量信息,以及電碳孿生單元的能量變化信息,基于所述第二計量信息、能量變化信息得到熱回收孿生模型在評估時間段異步的第一碳中和值和同步的第二碳中和值;
7、評估計算模型基于所述第一需求碳排放值、第二碳中和值進行計算得到變電站在評估時間段的碳排放評估數據并顯示處理。
8、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實現方式中,所述基于用戶的碳排放孿生數據生成與變電站所對應的碳排放孿生模型,所述碳排放孿生模型包括變電站所對應的用電設備和/或用熱設備,確定所述用電設備和/或用熱設備分別對應的第一計量設備,包括:
9、所述碳排放孿生數據中具有變電站的用電設備和/或用熱設備的模型圖像以及模型圖像的連接關系,基于所述模型圖像以及模型圖像的連接關系得到碳排放孿生模型;
10、根據碳排放孿生數據中的設備配置信息確定每個模型圖像所對應的用電設備和/或用熱設備,所述設備配置信息中具有模型圖像與用電設備和/或用熱設備的對應關系;
11、對變電站的傳感器配置數據分析處理,確定用電設備和/或用熱設備分別對應的第一計量設備,所述傳感器配置數據中具有每個用電設備和/或用熱設備的傳感器對應關系。
12、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實現方式中,所述對變電站的傳感器配置數據分析處理,確定用電設備和/或用熱設備分別對應的第一計量設備,包括:
13、對傳感器配置數據分析處理,確定與用電設備和/或用熱設備分別對應的第一傳感器,獲取每個第一傳感器的傳感器屬性;
14、若判斷第一傳感器的傳感器屬性為預設的計量屬性,則將其歸類第一計量設備。
15、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實現方式中,所述基于用戶的熱回收孿生數據生成與變電站所對應的熱回收孿生模型,所述熱回收孿生模型至少包括電碳孿生單元和/或熱碳孿生單元,確定所述電碳孿生單元和熱碳孿生單元分別對應的第二計量設備,包括:
16、所述熱回收孿生數據中具有變電站的熱電設備和/或熱消納設備的模型圖像以及模型圖像的連接關系,基于所述模型圖像以及模型圖像的連接關系得到熱回收孿生模型;
17、根據熱回收孿生數據中的設備配置信息確定每個模型圖像所對應的熱電設備和/或熱消納設備,所述設備配置信息中具有模型圖像與熱電設備和/或熱消納設備的對應關系;
18、統計所有熱電設備所對應的模型圖像得到電碳孿生單元,統計所有熱消納設備所對應的模型圖像得到熱碳孿生單元;
19、對變電站的傳感器配置數據分析處理,確定熱電設備和/或熱消納設備分別對應的第二計量設備,所述傳感器配置數據中具有每個熱電設備和/或熱消納設備的傳感器對應關系。
20、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實現方式中,所述對變電站的傳感器配置數據分析處理,確定熱電設備和/或熱消納設備分別對應的第二計量設備,包括:
21、對傳感器配置數據分析處理,確定與熱電設備和/或熱消納設備分別對應的第二傳感器,獲取每個第二傳感器的傳感器屬性;
22、若判斷第二傳感器的傳感器屬性為預設的計量屬性,則將其歸類第二計量設備。
23、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實現方式中,所述評估計算模型獲取評估時間段所對應第一計量設備的第一計量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計量信息得到碳排放孿生模型的第一需求碳排放值,包括:
24、評估計算模型獲取評估時間段所對應第一計量設備的第一計量信息,確定每個第一計量設備所對應的第一碳排放系數,每個第一計量設備所對應能量的種類具有相對應第一碳排放系數;
25、根據所有第一計量設備的第一計量信息、第一碳排放系數綜合計算,得到碳排放孿生模型的第一需求碳排放值。
26、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實現方式中,所述評估計算模型獲取評估時間段所對應第二計量設備的第二計量信息,以及電碳孿生單元的能量變化信息,基于所述第二計量信息、能量變化信息得到熱回收孿生模型在評估時間段異步的第一碳中和值和同步的第二碳中和值,包括:
27、評估計算模型獲取評估時間段所對應第二計量設備的第二計量信息,確定每個第二計量設備所對應的第二碳中和系數,每個第二計量設備所對應能量的種類具有相對應第二碳中和系數;
28、計算電碳孿生單元在評估時間段的能量變化信息,所述能量變化信息包括能量增加的第三計量信息或能量減少的第四計量信息;
29、若評估時間段電碳孿生單元的能量變化信息為能量增加,則基于能量增加的第三計量信息、第二碳中和系數計算得到在評估時間段異步的第一碳中和值,并生成第一異步標簽;
30、基于第二計量信息、第二碳中和系數計算得到總碳中和值,將所述總碳中和值減所述異步的第一碳中和值得到在評估時間段同步的第二碳中和值。
31、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實現方式中,還包括:
32、若評估時間段電碳孿生單元的能量變化信息為能量減少,則基于能量減少的第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11.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12.一種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儲器、處理器以及計算機程
13.一種存儲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儲介質中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用于實現權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方法。
...【技術特征摘要】
1.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數字孿生的變電站碳排放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數字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袁慧宏,王志勇,王寧,趙崇娟,徐國華,王建鋒,劉俊,郭彬彬,董建強,周麗華,周逸淳,施曉春,齊蓓,胡文博,
申請(專利權)人: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湖州供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