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罐式陶瓷膜過濾設備,包括罐體、進水管、放空管、多功能管、進水分配管、分離翼板、陶瓷膜組件、陶瓷膜組件產水管、氣沖洗管、上排水管、產水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結構設計可滿足不同運行需要,可采用壓力式過濾方式或浸沒式抽吸過濾方式;可采用錯流過濾模式或死端過濾模式;可采用陶瓷膜組件直接過濾模式、臭氧氧化或粉末活性炭循環預處理和陶瓷膜過濾的串聯模式;可采用常規的氣水沖洗模式或氣壓爆洗模式。相比常規陶瓷膜過濾設備,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高度集成了臭氧氧化、粉末活性炭循環和陶瓷膜過濾功能,運行靈活度高;可針對原水水質調整運行方式和反沖洗方式,水質適應性較強,占地面積小。占地面積小。占地面積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罐式陶瓷膜過濾設備
[0001]本技術屬于水處理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市政給水處理的罐式膜過濾設備。
技術介紹
[0002]陶瓷膜屬于無機膜,具有耐腐蝕、穩定性高、壽命長的特點,是水處理較為理想的膜。隨著陶瓷膜技術發展,造價降低,將會大大增加其用途,如市政水處理行業。目前,陶瓷膜組件一般為板式和管式,各組件的進出水與進出水總管獨立連接,連接環節較多,投資較高、運行中漏水的概率較大,限制了陶瓷膜的推廣和應用。此外,陶瓷膜過濾裝置一般僅具有膜過濾功能,難以針對不同的原水水質調整運行方式和反沖洗方式,水質適應性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0003]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多功能的罐式陶瓷膜過濾設備,達到集成臭氧氧化、粉末活性炭循環和陶瓷膜過濾功能于一體,提高運行靈活度和水質適應性,節省占地面積、沖洗時間和水耗的目的。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一種罐式陶瓷膜過濾設備,包括罐體、進水管、放空管、多功能管、進水分配管、分離翼板、陶瓷膜組件、陶瓷膜組件產水管、氣沖洗管、上排水管、產水管;所述進水管和所述放空管位于罐體下方,并與罐體底部相聯通;多功能管、進水分配管、分離翼板、及陶瓷膜組件位于罐體中部;所述進水分配管垂直設置,下端與進水管連通,進水分配管的下側管徑局部變小,形成管喉;所述分離翼板由垂直段和折向罐體側壁的彎折段組成,垂直段位于陶瓷膜組件與進水分配管之間垂直設置,彎折段與罐體側壁之間有空隙,水體可經罐體側壁與分離翼板彎折段之間的空隙進入陶瓷膜過濾區;位于所述分離翼板彎折段上方的陶瓷膜組件垂直設置在罐體內側壁與分離翼板垂直段之間,其上部與所述陶瓷膜組件產水管)連接;所述陶瓷膜組件產水管上端與所述產水管聯通;所述進水分配管的管喉處連接有通往罐體外部的多功能管;所述陶瓷膜組件下方設有與罐體外部聯通的氣沖洗管;所述罐體上部側壁有與罐體內連通的上排水管,所述上排水管位于陶瓷膜組件上側。
[0006]進一步的,若干所述陶瓷膜組件相互平行緊密布置,可以實現多套陶瓷膜組件的統一進水、產水、沖洗和排水。
[0007]進一步的,所述多功能管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多根,用于投加臭氧、壓縮空氣或粉末活性炭等。在運行中,可以根據需要開啟一根,也可以開啟多根。
[0008]進一步的,所述進水分配管的下方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與所述罐體之間有可與所述分離翼板下部空間聯通的空隙。
[0009]進一步的,所述罐式陶瓷膜過濾設備在采用氣壓爆洗模式時,還包括在其上部設有的分隔頂板、上蓋體和壓縮空氣管。
[0010]進一步的,所述分隔頂板位于罐體上方,與罐體內側壁焊接固定連接,銜接處有密
封。
[0011]進一步的,所述分隔頂板有陶瓷膜組件產水管穿過,其與陶瓷膜組件產水管銜接處有密封。
[0012]進一步的,所述陶瓷膜組件懸吊于分隔頂板上,或在陶瓷膜組件下設置固定陶瓷膜組件的支撐件。
[0013]進一步的,所述分隔頂板側壁或頂部可連接有排氣管。
[0014]相比常規陶瓷膜過濾設備,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術提供的罐式陶瓷膜過濾設備可根據原水水質,調整運行方式和反沖洗方式,可以提高設備對水質的適應性;也可以在確保摻水水質的前提下,通過調整運行方式和反沖洗方式,降低設備的運行成本。如采用氣壓爆洗模式時,沖洗時間短,水耗少。
[0016]2.本技術的罐式陶瓷膜過濾設備內設置多套陶瓷膜組件,可以實現多套陶瓷膜組件的統一進水、產水、沖洗和排水,節約管路和管配件、減少水頭損失、提高配水配氣均勻性、降低造價。采用的沖擊式沖洗方式可以提高沖洗效果,省去反沖洗水箱、反沖洗水泵,進一步降低造價。
[0017]3.本技術高度集成了臭氧氧化、粉末活性炭循環和陶瓷膜過濾功能,布置合理緊湊,占地面積小,運行靈活度高,水質適應能力強,占地面積小,處理效率高。
[0018]4.本技術的整體結構設計可根據運行需要,采用壓力式過濾方式或浸沒式抽吸過濾方式;可采用錯流過濾模式或死端過濾模式;可采用陶瓷膜組件直接過濾模式,也可采用臭氧氧化或粉末活性炭循環預處理和陶瓷膜過濾的串聯模式;可采用常規的氣水沖洗模式,也可采用氣壓爆洗模式,在提高沖洗效果的同時,節約用水并減少沖洗時間。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實施例1中的罐式陶瓷膜過濾設備的剖面圖;
[0020]圖2是實施例1中的罐式陶瓷膜過濾設備的分隔頂板示意圖;
[0021]圖3是圖2的A
?
A剖面圖;
[0022]圖4是實施例1中的罐式陶瓷膜過濾設備的罐體俯視圖;
[0023]圖5是明實施例2中的罐式陶瓷膜過濾設備的剖面圖;
[0024]圖6是實施例3中的罐式陶瓷膜過濾設備的剖面圖。
[0025]圖中所示:上蓋體1、分隔頂板2、罐體3、進水管4、產水管5、上排水管6、陶瓷膜組件7、壓縮空氣管8、多功能管9、氣沖洗管10、進水分配管11、分離翼板12、陶瓷膜組件產水管13、排氣管14、陶瓷膜組件產水管安裝孔15、排氣孔16、放空管17。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根據下面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
[0027]實施例1
[0028]如圖1
?
4所示,提供一種多功能罐式陶瓷膜過濾設備,采用壓力式過濾方式,包括上蓋體1、分隔頂板2、罐體3、進水管4、產水管5、上排水管6、陶瓷膜組件7、壓縮空氣管8、多
功能管9、氣沖洗管10、進水分配管11、分離翼板12、陶瓷膜組件產水管13、排氣管14、陶瓷膜組件產水管安裝孔15、排氣孔16、放空管17。進水管4和放空管17位于罐體3下方,并與罐體3底部相聯通;進水分配管11垂直設置于罐體3內,下端與進水管4連通;進水分配管11的下側管徑局部變小,形成管喉,利用文丘里效應形成局部吸力;分離翼板12由垂直段和折向罐體3側壁的彎折段組成,垂直段位于陶瓷膜組件7與進水分配管11之間垂直設置,彎折段與罐體3側壁之間有空隙,水體經罐體3側壁與分離翼板12彎折段之間的空隙進入陶瓷膜過濾區;位于分離翼板12彎折段上方的陶瓷膜組件7垂直設置在罐體3內側壁與分離翼板12垂直段之間,若干陶瓷膜組件7相互平行緊密布置,可實現多套陶瓷膜組件7的統一進水、產水、沖洗和排水。罐體3上方有上蓋體1,罐體3與上蓋體1間設分隔頂板2,陶瓷膜組件產水管13穿過分隔頂板2與陶瓷膜組件7連接,上蓋體1頂部設壓縮空氣管8和產水管5與上蓋體1內部聯通。陶瓷膜組件7懸吊于分隔頂板2上,也可在陶瓷膜組件7下設置固定陶瓷膜組件7的支撐件。進水分配管11的管喉處連接有通往罐體3外部的多功能管9,多功能管9可以是一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罐式陶瓷膜過濾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罐體(3)、進水管(4)、放空管(17)、多功能管(9)、進水分配管(11)、分離翼板(12)、陶瓷膜組件(7)、陶瓷膜組件產水管(13)、氣沖洗管(10)、上排水管(6)、產水管(5);所述進水管(4)和所述放空管(17)位于罐體(3)下方,并與罐體(3)底部相聯通;多功能管(9)、進水分配管(11)、分離翼板(12)、及陶瓷膜組件(7)位于罐體(3)中部;所述進水分配管(11)垂直設置,下端與進水管(4)連通,進水分配管(11)的下側管徑局部變小,形成管喉;所述分離翼板(12)由垂直段和折向罐體(3)側壁的彎折段組成,垂直段位于陶瓷膜組件(7)與進水分配管(11)之間垂直設置,彎折段與罐體(3)側壁之間有空隙;位于所述分離翼板(12)彎折段上方的陶瓷膜組件(7)垂直設置在罐體(3)內側壁與分離翼板(12)垂直段之間,其上部與所述陶瓷膜組件產水管(13)連接;所述陶瓷膜組件產水管(13)上端與所述產水管(5)聯通;所述進水分配管(11)的管喉處連接有通往罐體(3)外部的多功能管(9);所述陶瓷膜組件(7)下方設有與罐體(3)外部聯通的氣沖洗管(10);所述罐體(3)上部側壁有與罐體(3)內連通的上排水管(6),所述上排水管(6)位于陶瓷膜組件(7)上側。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志遠,鄔亦俊,芮旻,段冬,周婷如,邢思初,范玉柱,葉宇兵,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