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內孔溝槽鏜削刀具,在鉆床或銑床上完成內孔加工后,不必取下工件,用本刀具直接鏜削內孔溝槽。溝槽鏜削刀具包括刀桿和刀頭,刀頭滑配合插裝在刀桿的方孔中,刀頭上端與進刀撥叉連接,進刀撥叉撥動刀頭沿鏜刀桿軸向運動,實現內孔溝槽鏜削。進刀撥叉通過鉸接軸與刀桿鉸接,進刀撥叉貼近滑套,滑套與刀桿滑配合連接,與滑套連接的撥叉安裝在螺桿的下端,螺桿通過螺母與固定座連接,固定座通過軸安裝在刀桿上,進刀撥叉的下部還設置彈簧。固定座另一側設置導套、導柱,起到輔助導向的作用,防止固定座跟隨刀桿旋轉,造成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機床刀具,具體涉及利用鉆床或銑床加工內孔溝槽的鏜削刀具。
技術介紹
內孔溝槽的加工,一般是在鉆床或銑床上先加工好內孔,再轉移到鏜床上加工內 孔溝槽。這種加工方法存在二次裝卡、二次找正,不僅費工費時,生產效率低,還容易產生二 次找正誤差,影響加工質量。如果待加工零件體積大,還受鏜床工作臺的限制,有時無法加工。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內孔溝槽鏜削刀具,在鉆床或銑床上 完成內孔加工后,不必取下工件,便可以用本刀具直接鏜削內孔溝槽。 本專利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內孔溝槽鏜削刀具,包括與機床主軸連 接的刀桿和安裝在刀桿上的刀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頭滑配合插裝在刀桿端部的方孔 中,刀頭的上端與進刀撥叉下端連接,進刀撥叉撥動刀頭沿刀桿的軸向運動,實現內孔溝槽 的鏜削;所述的進刀撥叉通過鉸接軸與刀桿鉸接,進刀撥叉的上端貼近滑套下端面;所述 的滑套通過鍵與刀桿滑配合連接;與滑套連接的撥叉上、下端通過彈簧卡安裝在螺桿的下 端,所述的的螺桿通過螺母與固定座連接,所述的固定座通過軸承和軸承蓋安裝在刀桿的 上部;所述的進刀撥叉的下部還設置彈簧,所述的彈簧下端緊貼彈簧擋圈,彈簧擋圈通過彈 簧卡與刀桿連接;彈簧套裝在彈簧套上,所述的彈簧套的內孔滑配合插裝在刀桿上,彈簧套 上端緊貼進刀撥叉。 所述的固定座為兩側帶翅的圓錐體,一側的翅膀通過多只固定頂絲和彈簧卡與螺 母連接,另一側的翅膀通過彈簧卡與導套連接,導柱滑配合插裝在導套的孔中,導柱的下端 設置電磁吸盤,所述的電磁吸盤與待加工零件連接。 所述的刀頭上端制作半球形凹槽,所述的進刀撥叉的端部制作半球頭,半球頭滑 配合插裝在所述的半球形凹槽中。 所述的刀桿下部靠近刀頭的部位還設置限位頂絲。 本專利技術的積極效果是 1、不用鏜床便可直接加工內孔溝槽,方便快捷,生產效率高。 2、不受工件大小的限制,使用范圍廣; 3、消除二次裝卡找正誤差,加工精度高。附圖說明 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中,1、螺桿,2、固定座,3、螺母,4、軸承,5、刀桿,6、軸承蓋,7、導柱,8、導套,9、滑 套、10、鍵,11、彈簧套,12、彈簧,13、彈簧擋圈,14、限位頂絲,15、電磁吸盤,16、待加工零件, 17、刀頭,18、進刀撥叉,18-1、半球頭,19、鉸接軸,20、撥叉,21、彈簧卡,22、固定頂絲。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圖2所示一種內孔溝槽鏜削刀具,包括刀桿5和安裝在刀桿上的刀頭17 ;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頭17滑配合插裝在刀桿端部的方孔中,刀頭17的上端與進刀撥叉 18下端連接,進刀撥叉18撥動刀頭17沿刀桿5的軸向運動實現內孔溝槽鏜削;所述的進 刀撥叉18通過鉸接軸19與刀桿5鉸接,進刀撥叉18的上端貼近滑套9下端面;所述的滑 套9通過鍵10與刀桿5滑配合連接;與滑套9連接的撥叉20上、下端通過彈簧卡21安裝 在螺桿1的下端,所述的的螺桿1通過螺母3與固定座2連接,所述的固定座2通過軸承4 和軸承蓋6安裝在刀桿5的上部;所述的進刀撥叉18的下部還設置彈簧12,所述的彈簧12 下端緊貼彈簧擋圈13,彈簧擋圈13通過彈簧卡21與刀桿5連接,彈簧12套裝在彈簧套11 上;所述的彈簧套11的內孔滑配合插裝在刀桿5上,彈簧套11上端緊貼進刀撥叉18。刀 桿5采用莫氏錐度與銑床或鉆床快速連接,刀桿5可以在固定座2中轉動,也能隨機床主軸 上下移動。 使用時,擰動螺桿1在螺母3中下移,撥叉20帶動滑套9沿刀桿5向下滑動,滑套 9推動進刀撥叉18繞鉸接軸19轉動,進刀撥叉18推動刀頭17徑向移動,實現加工工件上 的內孔溝槽。彈簧12的作用是在切削工件溝槽的過程中,如果用力過大,容易造成加工刀 具損壞,彈簧12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 所述的固定座2為兩側帶翅的圓錐體, 一側的翅膀通過多只固定頂絲22和彈簧卡 21與螺母3連接,另一側的翅膀通過彈簧卡21與導套8連接,導柱7滑配合插裝在導套8 的孔中,導柱7的下端設置電磁吸盤15,所述的電磁吸盤與待加工零件16連接。導套8、導 柱7的作用是在刀桿5上下移動時,起到輔助導向的作用;同時,導柱7下端的電磁吸盤15 與工件連接,防止固定座2跟隨鏜刀桿5旋轉,造成安全事故。 所述的刀頭17上端制作半球形凹槽,進刀撥叉18的端部制作半球頭18-1,半球 頭18-1滑配合插裝在所述的半球形凹槽中。這種連接方式為無間隙連接,使刀頭17始終 在進刀撥叉18的控制下移動。 所述的鏜刀桿5下部靠近刀頭的不部位還設置限位頂絲14,可以調節鏜槽刀徑向 進給切削量,批量生產時,保證溝槽深度的誤差,減少槽深測量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權利要求一種內孔溝槽鏜削刀具,包括與機床主軸連接的刀桿(5)和安裝在刀桿上的刀頭(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頭(17)滑配合插裝在刀桿(5)端部的方孔中,刀頭(17)的上端與進刀撥叉(18)下端連接,進刀撥叉(18)撥動刀頭(17)沿刀桿(5)的軸向運動,實現內孔溝槽的鏜削;所述的進刀撥叉(18)通過鉸接軸(19)與刀桿(5)鉸接,進刀撥叉(18)的上端貼近滑套(9)下端面;所述的滑套(9)通過鍵(10)與刀桿(5)滑配合連接;與滑套(9)連接的撥叉(20)上、下端通過彈簧卡(21)安裝在螺桿(1)的下端,所述的的螺桿(1)通過螺母(3)與固定座(2)連接,所述的固定座(2)通過軸承(4)和軸承蓋(6)安裝在刀桿(5)的上部;所述的進刀撥叉(18)的下部還設置彈簧(12),所述的彈簧(12)下端緊貼彈簧擋圈(13),彈簧擋圈(13)通過彈簧卡(21)與刀桿(5)連接;彈簧(12)套裝在彈簧套(11)上,所述的彈簧套(11)的內孔滑配合插裝在刀桿(5)上,彈簧套(11)上端緊貼進刀撥叉(18)。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內孔溝槽鏜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2)為兩側帶翅的圓錐體,一側的翅膀通過多只固定頂絲(22)和彈簧卡(21)與螺母(3)連接,另一側的翅膀通過彈簧卡(21)與導套(8)連接,導柱(7)滑配合插裝在導套(8)的孔中,導柱(7)的下端設置電磁吸盤(15),所述的電磁吸盤與待加工零件(16)連接。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內孔溝槽鏜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頭(17)上端制作半球形凹槽,所述的進刀撥叉(18)的端部制作半球頭(18-1),半球頭(18-1)滑配合插裝在所述的半球形凹槽中。4. 根據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3所述的內孔溝槽鏜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桿(5)下部靠近刀頭的部位還設置限位頂絲(14)。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內孔溝槽鏜削刀具,在鉆床或銑床上完成內孔加工后,不必取下工件,用本刀具直接鏜削內孔溝槽。溝槽鏜削刀具包括刀桿和刀頭,刀頭滑配合插裝在刀桿的方孔中,刀頭上端與進刀撥叉連接,進刀撥叉撥動刀頭沿鏜刀桿軸向運動,實現內孔溝槽鏜削。進刀撥叉通過鉸接軸與刀桿鉸接,進刀撥叉貼近滑套,滑套與刀桿滑配合連接,與滑套連接的撥叉安裝在螺桿的下端,螺桿通過螺母與固定座連接,固定座通過軸安裝在刀桿上,進刀撥叉的下部還設置彈簧。固定座另一側設置導套、導柱,起到輔助導向的作用,防止固定座跟隨刀桿旋轉,造成安全事故。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內孔溝槽鏜削刀具,包括與機床主軸連接的刀桿(5)和安裝在刀桿上的刀頭(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頭(17)滑配合插裝在刀桿(5)端部的方孔中,刀頭(17)的上端與進刀撥叉(18)下端連接,進刀撥叉(18)撥動刀頭(17)沿刀桿(5)的軸向運動,實現內孔溝槽的鏜削;所述的進刀撥叉(18)通過鉸接軸(19)與刀桿(5)鉸接,進刀撥叉(18)的上端貼近滑套(9)下端面;所述的滑套(9)通過鍵(10)與刀桿(5)滑配合連接;與滑套(9)連接的撥叉(20)上、下端通過彈簧卡(21)安裝在螺桿(1)的下端,所述的的螺桿(1)通過螺母(3)與固定座(2)連接,所述的固定座(2)通過軸承(4)和軸承蓋(6)安裝在刀桿(5)的上部;所述的進刀撥叉(18)的下部還設置彈簧(12),所述的彈簧(12)下端緊貼彈簧擋圈(13),彈簧擋圈(13)通過彈簧卡(21)與刀桿(5)連接;彈簧(12)套裝在彈簧套(11)上,所述的彈簧套(11)的內孔滑配合插裝在刀桿(5)上,彈簧套(11)上端緊貼進刀撥叉(18)。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建生,徐浩東,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1[中國|上海]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