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線纜漏電檢測互感器,其包括兩塊塑料材質的半圓形外殼,兩塊外殼圍合成環形,半圓形外殼內均設置有磁體,磁體上設置有線圈;兩塊外殼的下端和上端分別設置有下連接塊和上連接塊,兩塊下連接塊設置在旋轉機構上,旋轉機構的下端設置有驅動兩塊外殼張開的手持桿,兩塊下連接塊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磁體的兩端均延伸到外殼的端部,且磁體的端部均設置有磁性的接觸塊,接觸塊超出外殼的端部,兩塊外殼閉合時接觸塊相互接觸。本方案用于對埋設在溝道、豎井內的線纜進行漏電檢測,手持桿有效增加了工作人員操作時距離線纜的距離,避免了出現觸電的風險;并且在溝道、豎井狹窄、惡劣的環境內安裝操作方便。惡劣的環境內安裝操作方便。惡劣的環境內安裝操作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線纜漏電檢測互感器
[0001]本技術涉及漏電檢測
,具體涉及一種線纜漏電檢測互感器。
技術介紹
[0002]在配電房中,10KV經變壓器降壓成220/380V三相電,并在同室開關柜分成多路,每一路經過相應空氣開關和電纜到達指定用戶樓層或者需供電區域。這里面所有供電線路的零線都在開關柜里接到相應銅排上,統一接入變壓器室并接地,并且所有零線不通過空氣開關。
[0003]小區居民樓總表箱側的開關一般都帶漏電保護,但是配電房的空氣開關不具備漏電保護功能。意味著從配電房到總表箱這一段電纜無漏電保護,但是這段電纜一般是從溝道、豎井走線或者埋于土里,相較于總表箱至用戶家的走線情況,這段電纜環境惡劣,長期伴隨潮濕、腐蝕情況,電纜絕緣層更易老化破損,更易出現漏電流。而周遭環境還有其他電纜,一旦因為漏電流發熱起火,會帶來其他電纜起火短路,造成更大范圍的停電和災害。所以需要一種漏電保護系統來實時監測這段電纜,在漏電流發生階段及時報警,通知運維人員及時處置,將損失減少到最小。
[0004]現有技術中公開了一種電流互感器(CN214175801U),包括線圈感應部分,線圈感應部分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和開合組件;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之間通過連接組件開合連接,開合組件用于調整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的開合狀態;第一殼體內設置有第一線圈組件,第二殼體內設置有第二線圈組件,第一線圈組件和第二線圈組件分別包括至少兩個導線繞組。本申請的電流互感器結構簡單,適用于檢測不同量程的電流,同時使用安全方便。但是該電流互感器應用到溝道、豎井的電纜上時安裝不方便,安裝時需要靠近線纜,容易出現漏電、觸電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0005]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安裝方便的線纜漏電檢測互感器。
[0006]為達到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7]提供一種線纜漏電檢測互感器,其包括兩塊塑料材質的半圓形外殼,兩塊外殼圍合成環形,半圓形外殼內均設置有磁體,磁體上設置有線圈;兩塊外殼的下端和上端分別設置有下連接塊和上連接塊,兩塊下連接塊設置在旋轉機構上,旋轉機構的下端設置有驅動兩塊外殼張開的手持桿,兩塊下連接塊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磁體的兩端均延伸到外殼的端部,且磁體的端部均設置有磁性的接觸塊,接觸塊超出外殼的端部,兩塊外殼閉合時接觸塊相互接觸。
[0008]進一步地,兩塊上連接塊相對的面上設置有吸附磁體。
[0009]進一步地,旋轉機構包括兩塊相同的轉盤,兩塊轉盤通過轉軸與軸承配合轉動連接,兩塊下連接塊通過支撐塊分別連接在兩塊轉盤上。
[0010]進一步地,兩塊下連接塊相對的面上均設置有沉槽,復位彈簧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沉槽的底部。
[0011]進一步地,手持桿上套有防滑套。
[0012]進一步地,外殼的外側設置有導線口,導線口上設置有絕緣導線,絕緣導線與線圈電連接。
[0013]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方案用于對埋設在溝道、豎井內的線纜進行漏電檢測,工作人員通過手持桿操作就可將互感器夾持在線纜上,手持桿有效增加了工作人員操作時距離線纜的距離,互感器整體是絕緣的,在線纜通電的過程中也可安裝,避免了出現觸電的風險;并且在溝道、豎井狹窄、惡劣的環境內安裝操作方便。通過復位彈簧的設計,可有效確保接觸塊接觸的穩定性,確保漏電檢測的效果,安裝在線纜上時,吸附磁體確保兩塊外殼夾持的穩定性,避免張開和松動。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線纜漏電檢測互感器的結構圖。
[0015]圖2為下連接塊與轉盤的連接示意圖。
[0016]其中,1、上連接塊,2、吸附磁體,3、接觸塊,4、線圈,5、外殼,6、磁體,7、沉槽,8、絕緣導線,9、下連接塊,10、復位彈簧,11、支撐塊,12、轉盤,13、手持桿,14、防滑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術人員理解本技術,但應該清楚,本技術不限于具體實施方式的范圍,對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只要各種變化在所附的權利要求限定和確定的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內,這些變化是顯而易見的,一切利用本技術構思的技術創造均在保護之列。
[0018]如圖1所示,本方案的線纜漏電檢測互感器包括兩塊塑料材質的半圓形外殼5,具有絕緣功能,兩塊外殼5圍合成環形,半圓形外殼5內均設置有磁體6,磁體6上設置有線圈4;兩塊外殼5的下端和上端分別設置有下連接塊9和上連接塊1,兩塊下連接塊9設置在旋轉機構上,旋轉機構的下端設置有驅動兩塊外殼5張開的手持桿13,手持桿13也采用絕緣塑料材質,兩塊下連接塊9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10;磁體6的兩端均延伸到外殼5的端部,且磁體6的端部均設置有磁性的接觸塊3,接觸塊3超出外殼5的端部,兩塊外殼5閉合時接觸塊3相互接觸。
[0019]本方案用于對埋設在溝道、豎井內的線纜進行漏電檢測,工作人員通過手持桿13操作就可將互感器夾持在線纜上,手持桿13有效增加了工作人員操作時距離線纜的距離,互感器整體是絕緣的,在線纜通電的過程中也可安裝,避免了出現觸電的風險;并且在溝道、豎井狹窄、惡劣的環境內安裝操作方便。
[0020]本實施例中,兩塊上連接塊1相對的面上設置有吸附磁體2;通過復位彈簧10的設計,可有效確保接觸塊3接觸的穩定性,確保漏電檢測的效果,安裝在線纜上時,吸附磁體2確保兩塊外殼5夾持的穩定性,避免張開和松動。
[0021]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旋轉機構包括兩塊相同的轉盤12,兩塊轉盤12通過轉軸與軸承配合轉動連接,兩塊下連接塊9通過支撐塊11分別連接在兩塊轉盤12上。支撐塊11與
下連接塊9形成Z形,兩塊下連接塊9相對的面上均設置有沉槽7,復位彈簧10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沉槽7的底部,避免影響兩塊下連接塊9閉合,使兩塊下連接塊9閉合緊密。
[0022]本實施例中,手持桿13上套有防滑套14,在溝道、豎井內安裝操作時避免滑脫。外殼5的外側設置有導線口,導線口上設置有絕緣導線8,絕緣導線8與線圈4電連接,通過絕緣導線8將檢測的漏電信號傳輸到漏電檢測系統。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線纜漏電檢測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塊塑料材質的半圓形外殼,兩塊所述外殼圍合成環形,所述半圓形外殼內均設置有磁體,所述磁體上設置有線圈;兩塊所述外殼的下端和上端分別設置有下連接塊和上連接塊,兩塊所述下連接塊設置在旋轉機構上,所述旋轉機構的下端設置有驅動兩塊外殼張開的手持桿,兩塊所述下連接塊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所述磁體的兩端均延伸到外殼的端部,且磁體的端部均設置有磁性的接觸塊,所述接觸塊超出外殼的端部,兩塊所述外殼閉合時接觸塊相互接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漏電檢測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兩塊所述上連接塊相對的面上設置有吸附磁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鵬,楊舟,董恒,李耀坤,何柄廷,潘怡林,陳學賡,周雯,蘭強,羅曼,張錫洋,凌蜀戎,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智達電力自動控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