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變壓器骨架,包括繞線槽、分別設置在繞線槽左右兩側的次級側基座和初級側基座,次級側基座的前后距離大于初級側基座的前后距離,且次級側基座上遠離繞線槽的次級側基座左側邊上設置有第一凸臺,第一凸臺位于該次級側基座頂面。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變壓器骨架在初級側基座和次級側基座中的其中一個或者兩個的頂面上設置凸臺,同時凸臺內側開凹槽,增大了變壓器次級PIN腳和一次電路導電零部件之間以及變壓器磁芯和二次電路導電零部件之間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本發明專利技術無需大幅度增大變壓器骨架的基座,即可達到變壓器安規距離要求,在便于后期實現自動裝磁芯操作的情況下,即可以降低模塊體積,又提升效率及降低成本。又提升效率及降低成本。又提升效率及降低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變壓器骨架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變壓器骨架,尤其涉及一種有效增加初次級側安全系數的變壓器骨架。
技術介紹
[0002]隨著集成電子電路及高速功率器件的不斷發展,開關電源逐漸向小型化、模塊化發展。小型化和模塊化的發展趨勢使得開關電源在工業控制、電力、儀器儀表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0003]微功率電源的功率范圍一般在5W以內,對電源的體積,成本及安全規范方面要求較高。其中安全規范標準,(通訊類產品應用為例),以美國UL頒布的UL62368
?
1最具權威,世界上其它國家此類應用的有關安全規范設計的國家標準大多參考UL62368
?
1標準而制定。根據UL62368
?
1的標準要求,安全規范絕緣類型包括:基本絕緣、附加絕緣、雙重絕緣、加強絕緣。
[0004]所謂爬電距離就是指兩導體之間最短的沿面距離,即沿著絕緣物表面的距離;而空間距離是指兩導體之間最短的空間距離。在安全規范上,爬電距離要求的大小取決于變換器初級側和次級側任意兩點之間最大電壓的有效值大小,而空間距離要求的大小取決于變換器初級側和次級側任意兩點之間電壓的最大值的大小,由于爬電距離會大于或等于空間距離要求,為了滿足電源模塊一次電路和二次電路之間安全規范距離的要求,需要增加一次電路和二次電路之間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傳統的方法是直接增大一次電路和二次電路導電零部件之間的距離,加大變壓器骨架的尺寸,不利于微功率電源的低成本和小型化。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變壓器骨架,具有有效增加初次級側安全系數的特點。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變壓器骨架,包括繞線槽、分別設置在繞線槽左右兩側的次級側基座和初級側基座,所述次級側基座和所述初級側基座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次級側基座上設置有用于與外部電路相連的第一金屬引腳,所述初級側基座上設置有用于與外部電路相連的第二金屬引腳,所述第一金屬引腳和所述第二金屬引腳設置在同一水平高度,其創新點在于:所述次級側基座的前后距離大于初級側基座的前后距離,且所述次級側基座上遠離所述繞線槽的次級側基座左側邊上設置有第一凸臺,所述第一凸臺位于該次級側基座頂面。
[0007]優選的,所述第一凸臺的縱截面呈梯形,且該第一凸臺的斜面正對所述繞線槽;所述次級側基座和初級側基座上分別設置有位于次級側基座的底部和初級側基座的底部的第一線槽和第二線槽。
[0008]優選的,所述次級側基座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凸臺走向一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
一凹槽設置在次級側基座頂面且位于第一凸臺的內側,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和寬度均大于1mm。
[0009]優選的,所述次級側基座上遠離使用者一側的次級側基座的后側邊上設置有第二凸臺,所述第二凸臺與所述第一凸臺垂直分布,所述第一凸臺和所述第二凸臺呈L形分布在次級側基座的左側邊和后側邊。
[0010]優選的,所述次級側基座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凸臺和所述第二凸臺走向一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呈L形,所述第二凹槽設置在次級側基座頂面且設置在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的內側,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和寬度均大于1mm。
[0011]優選的,所述初級側基座上遠離所述繞線槽的初級側基座右側邊上設置有第三凸臺,所述第三凸臺位于該初級側基座頂面,所述第三凸臺與所述第一凸臺平行且相對設置。
[0012]優選的,所述第三凸臺的縱截面呈梯形,且該第三凸臺的斜面正對所述繞線槽。
[0013]優選的,所述初級側基座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三凸臺走向一致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設置在初級側基座頂面且位于第三凸臺的內側,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和寬度均大于1mm。
[0014]優選的,所述初級側基座上遠離使用者一側的初級側基座的后側邊上設置有第四凸臺,所述第四凸臺與所述第三凸臺垂直分布,所述第三凸臺和所述第四凸臺呈L形分布在初級側基座的右側邊和后側邊。
[0015]優選的,所述初級側基座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三凸臺和所述第四凸臺走向一致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呈L形,所述第四凹槽設置在初級側基座頂面且設置在第三凸臺和第四凸臺的內側,所述第四凹槽的深度和寬度均大于1mm。
[0016]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本專利技術的變壓器骨架在初級側基座和次級側基座中的其中一個或者兩個的頂面上設置凸臺,同時凸臺內側開凹槽,增大了變壓器次級PIN腳和一次電路導電零部件之間以及變壓器磁芯和二次電路導電零部件之間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保證了變壓器側邊位置的導電零部件與變壓器的空氣間隙和爬電距離足夠大,相較于現有結構,本專利技術無需大幅度增大變壓器骨架的基座,即可達到變壓器安規距離要求,在便于后期實現自動裝磁芯操作的情況下,即可以降低模塊體積,又提升效率及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0018]圖1是傳統形式的變壓器骨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一種形式的主視圖。
[0020]圖3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一種形式的俯視圖。
[0021]圖4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二種形式的主視圖。
[0022]圖5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二種形式的俯視圖。
[0023]圖6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三種形式的主視圖。
[0024]圖7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三種形式的俯視圖。
[0025]圖8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四種形式的立體圖。
[0026]圖9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四種形式的主視圖。
[0027]圖10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四種形式的俯視圖。
[0028]圖11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五種形式的主視圖。
[0029]圖12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五種形式的俯視圖。
[0030]圖13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六種形式的主視圖。
[0031]圖14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六種形式的俯視圖。
[0032]圖15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七種形式的主視圖。
[0033]圖16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七種形式的俯視圖。
[0034]圖17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八種形式的立體圖。
[0035]圖18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八種形式的主視圖。
[0036]圖19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變壓器骨架第八種形式的俯視圖。
[0037]圖中:1
?
繞線槽、2
?
次級側基座、3
?
初級側基座、4
?
第一金屬引腳、5
?
第二金屬引腳、6
?
第一凸臺、61
?
第一凸臺的斜面、7
?
第一線槽、8
?
第二線槽、9
?
第一凹槽、10
?
第二凸臺、11
?
第二凹槽、12
?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變壓器骨架,包括繞線槽、分別設置在繞線槽左右兩側的次級側基座和初級側基座,所述次級側基座和所述初級側基座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次級側基座上設置有用于與外部電路相連的第一金屬引腳,所述初級側基座上設置有用于與外部電路相連的第二金屬引腳,所述第一金屬引腳和所述第二金屬引腳設置在同一水平高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級側基座的前后距離大于初級側基座的前后距離,且所述次級側基座上遠離所述繞線槽的次級側基座左側邊上設置有第一凸臺,所述第一凸臺位于該次級側基座頂面。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變壓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臺的縱截面呈梯形,且該第一凸臺的斜面正對所述繞線槽;所述次級側基座和初級側基座上分別設置有位于次級側基座的底部和初級側基座的底部的第一線槽和第二線槽。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變壓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級側基座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凸臺走向一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設置在次級側基座頂面且位于第一凸臺的內側,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和寬度均大于1mm。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變壓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級側基座上遠離使用者一側的次級側基座的后側邊上設置有第二凸臺,所述第二凸臺與所述第一凸臺垂直分布,所述第一凸臺和所述第二凸臺呈L形分布在次級側基座的左側邊和后側邊。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變壓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級側基座上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先智,蘇陽貴,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賽特勒磁電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