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網格化地震映像道路探測方法及系統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地震映像探測
,尤其涉及一種網格化地震映像道路探測方法及系統。
技術介紹
[0002]地下空洞的特點主要有隱蔽性強、引起原因眾多、難以提前預測等。大范圍的地下空洞及缺陷探測,既能了解構筑物的結構層,又能提前預防地面塌陷的發生,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0003]道路質量檢測工作中,道路的缺陷,例如破裂、空洞和滲漏可能深埋于地下,因此,一般使用可控震源,產生人工振動信號,并接受地表的震動回波,通過對回波信號的分析,實現對地表以下介質的探測和描述,這種方法稱為地震方法。
[0004]傳統常用單點地震映像方案:單點地震映像方案有成本低、原理簡單、抗干擾能力強的優點。其原理為:偏移距的將震源和傳感器,沿道路延伸方向按最佳偏移距排列震源和傳感器,激發震源后,采集回波信號,并將觀測系統整體前移,重復測量過程。將一條測線上的回波信號組成地震圖,通過對地震圖的直接分析,尋找可能的波形時頻分布異常,由此推測出異常體位于地下的空間位置。
[0005]但是單點地震映像方案只使用一對激發
?
接收組合,且一般將偏移距設置為最佳偏移距,使得偏移距較大,難以在道路中進行二維部署,無法對地下結構進行三維成像。
技術實現思路
[0006]基于
技術介紹
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網格化地震映像道路探測方法及系統,形成三維探測圖像,提升了設備的有效探測范圍和數據分辨率。
[0007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網格化地震映像道路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S1:獲取傳感器探測數據,所述傳感器探測數據是在震源被激發后傳感器對地面探測的數據;S2:將t
window
時間區間的探測數據切割成單獨的sgy文件,得到分段數據,遍歷多個時間區間,得到多個分段數據,所述時間t
window
區間為時刻t
i
至時刻t
i
+t
window
之間的時間區間;S3:基于小波基對每個分段數據進行卷積處理,并對卷積后的結果取模得到各個傳感器采集的地震波的時頻能量圖P;S4:針對每一個時刻t0,對低頻、中頻、高頻的能量進行統計,生成能量特征S;S5:將各個傳感器采集的各時刻的能量特征S組合成二維特征圖S(x,t),并將二維特征圖S(x,t)顯示為二維彩圖以獲取地震映像結果。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格化地震映像道路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1中獲取傳感器探測數據時同步獲取震源數據,所述震源數據為震源被激發所發出的振動信號;當震源數據大于預設的振動信號數據,獲取并儲存傳感器探測數據;當震源數據小于等于預設的振動信號數據,重新獲取震源數據和傳感器探測數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格化地震映像道路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震源數據和傳感器探測數據是基于同一探測單元的上傳的數據,所述探測單元為震源和傳感器組合形成的探測設備。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格化地震映像道路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3中,卷積公式如下:w(k)=∑u(j)v(k
?
j+1)其中,w(k)表示卷積后的結果,u(j)表示小波基,v(k
?
j+1)表示分段數據,k表示卷積后的離散序列的序號,j表示卷積過程內的乘法的循環序號,j的取值為使u(j)和v(k
?
j+1)不為0的全體整數。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格化地震映像道路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5具體如下:將各個傳...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耀志,劉貴熙,李鴻,張帆,譚儒蛟,楊陽,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國為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