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種液體供應系統及其制造方法。液體供應系統包括能夠設置在液體噴射裝置上的液體容器(1)、液體補給裝置(900)、以及液體流路部件(910)。液體容器(1)包括:液體貯存室,貯存液體;液體供應口,用于向液體噴射裝置供應液體;中間流路,是從液體貯存室至液體供應口的流路;以及傳感器,設置在中間流路上,檢測液體的有無。液體流路部件(910)在比傳感器靠下游側的位置連接在中間流路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向液體噴射裝置供應液體的。
技術介紹
作為液體噴射裝置,例如公知有噴墨式打印機。在噴墨式打印機中, 從墨盒供應墨水。以往,公知有以下技術在噴墨式打印機的外部增設大容量的墨罐,通過管道連接該墨罐與墨盒,從而增大墨水r:存量。但是,根據墨盒的類型,如果只是單純得將管道連接在墨盒上,則可 能會損害墨盒的功能并導致無法恰當地向打印機供應墨水。這樣的問題不 限于噴墨式打印機, 一般來說是可以設置液體容器的液體噴射裝置(液體 消耗裝置)的共同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從外部向可以設置液體容器的液體噴 射裝置恰當地供應墨水的技術。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式是一種液體供應系統的制造方法,所述液體供應系 統向液體噴射裝置供應液體,所述液體供應系統的制造方法包括(a) 準備能夠設置在所述液體噴射裝置上的液體容器的步驟;(b) 準備用于向所述液體容器補給所述液體的液體補給裝置的步驟;以及(c) 通過液體流路部件連接所述液體容器與所述液體補給裝置的步驟;所述液體容器包括 液體貯存室,貯存液體;液體供應口,用于向所述液體噴射裝置供應所述液體;中間流路,是從所述液體貯存室至所述液體供應口的流路;以及 傳感器,設置在所述中間流路上,檢測所述液體的有無; 所述步驟(C)包括以下步驟將所述液體流路部件在比所述傳感器 靠下游側的位置連接在所述中間流路上。一般在液體流路中,大多是設置在中間流路上的傳感器的位置處的流 路阻力大。因此,如果在位于傳感器的上游側的位置連接液體流路部件, 則可能會由于傳感器的位置處的大的流路阻力而無法將經由液體流路部件 從液體補給裝置補給的液體充分地供應給液體噴射裝置。另一方面,在上 述結構中,由于將液體流路部件在傳感器的下游側連接在中間流路上,因 此可以將經由液體流路部件從液體補給裝置補給的液體恰當地供應給液體 噴射裝置。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即,所述中間流路在比所述傳感器靠下游側的 位置具有緩沖室,在所述步驟(C)中將所述液體流路部件與所述緩沖室連接。根據該方式,由于使液體流路與墨水容納能力比較大的緩沖室連接, 因此比較容易進行連接。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S卩,所述中間流路包括差壓閥室,設置在比所述傳感器靠下游側的位置并容納差壓閥,所述差壓閥根據由于所述液體的消耗引起的壓差而進行關閉、開啟;以及鉛垂流路,設置在比所述差壓閥室靠下游側的位置,將所述液體沿鉛 垂方向導向所述液體供應口 ;在所述步驟(c)中將所述液體流路部件與所述鉛垂流路連接。根據該方式,由于將液體流路部件連接在鉛垂流路上,因此即使經由 液體流路部件而混入了氣泡,氣泡也會直接上升至差壓閥室并在該處被捕 集。因此,能夠減少氣泡從位于鉛垂流路的下方的液體供應口排出到液體 噴射裝置中的可能性。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中間流路具有液體連通孔,該液體連通孔 設置在比所述傳感器靠下游側的位置并形成在所述液體容器內的壁面上, 在所述步驟(C)中將所述液體流路部件與所述液體連通孔連接。根據該方式,由于利用在液體容器內的壁面上形成的液體連通孔來連 接液體流路部件,因此容易進行連接作業。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液體容器還具有大氣流路,該大氣流路連 接所述液體貯存室與大氣,所述步驟(C)還包括以下步驟在比所述液體流路部件在所述中間 流路上的連接位置靠上游側的位置封閉所述大氣流路。根據該方式,能夠防止大氣(氣泡)經由大氣流路流入到傳感器中, 因此能夠防止傳感器的誤動作。本專利技術能夠通過各種方式來實現,例如能夠通過液體供應系統及其制 造方法、用于液體供應系統的液體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液體噴射裝置(液 體消耗裝置)等方式來實現。附圖說明圖1的(A) 、 (B)是表示上架式的噴墨式打印機和使用該噴墨式打 印機的墨水供應系統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2的(A) 、 (B)是表示離架式的噴墨式打印機和使用該噴墨式打 印機的墨水供應系統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 圖3是墨盒的第一外觀立體圖; 圖4是墨盒的第二外觀立體圖; 圖5是墨盒的第一分解立體圖; 圖6是墨盒的第二分解立體圖; 圖7是表示墨盒安裝在托架上的狀態的圖; 圖8是示意性地表示從大氣開放孔至液體供應部的路徑的圖; 圖9是從正面側觀察盒主體的圖; 圖IO是從背面側觀察盒主體的圖11的(A) 、(B)是簡化了圖9和圖IO的示意圖; 圖12是表示墨盒的初始的墨水填充狀態的說明圖; 圖13的(A) 、 (B)是表示墨盒內的墨水的流動的說明圖; 圖14的(A) 、 (B)是圖13的A - A截面圖;圖15的(A) 、(B)是表示墨盒內的空氣的流動的說明圖16的(A) 、 (B)是表示第一實施例的墨盒與墨水補給管道的連接方法的說明圖17是概念性地表示第一實施例的墨水供應系統的路徑的圖18的(A) 、 (B)是表示第一實施例的變形例的說明圖19的(A) 、 (B)是表示第二實施例的墨盒與墨水補給管道的連接方法的說明圖20是圖19 (A)的A- A截面圖21是概念性地表示第二實施例的墨水供應系統的路徑的圖; 圖22的(A) 、 (B)是表示第三實施例的墨盒與墨水補給管道的連 接方法的說明圖23是圖22 (A)的A-A截面圖2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實施例的墨水供應系統的路徑的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按照以下順序來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A. 墨水供應系統的整體構成;B. 墨盒的基本結構;C. 墨水供應系統用墨盒的結構以及該墨盒的制造方法;D. 變形例。A.墨水供應系統的整體構成圖1的(A)是表示噴墨式打印機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該噴墨式打 印機1000具有在主掃描方向上移動的托架200,并具有將印刷紙張PP在 副掃描方向上運送的運送機構。在托架200的下端設置有印刷頭(省略圖 示),使用該印刷頭在印刷紙張PP上進行印刷。在托架200上設置有可 以安裝多個墨盒1的盒容納部。這樣的在托架上安裝墨盒的打印機也稱為 "上架式的打印機"。圖1的(B)表示了使用該噴墨式打印機1000的墨水供應系統。該系 統在噴墨式打印機1000的外部設置了大容量墨罐900,并通過墨水補給管道910連接了該大容量墨罐900與墨盒1。大容量墨罐900具有數量與墨盒1的數量相同的墨水容器。如果增設大容量墨罐900,則能夠實質性地大幅度增加打印機的墨水貯存量。另外,大容量墨罐900也稱為"外設墨罐"。圖2的(A)是表示噴墨式打印機的其它例子的立體圖。該噴墨式打印機1100在托架1200上未安裝墨盒,而在打印機主體的外側(托架的移動范圍的外側)設置有盒容納部1120。通過墨水供應管道1210連接了墨盒1與托架1200。這樣的在托架以外的部位安裝墨盒的打印機也稱為"離架式的打印機"。圖2的(B)表示了使用該噴墨式打印機IIOO的墨水供應系統。該系統增設了大容量墨罐900,并通過墨水補給管道910連接了該大容量墨罐900與墨盒1。這樣,離架式的打印機也能夠通過與上架式的打印機相同的方法來構成大幅地增加了打印機的墨水貯存量的墨水供應系統。在本說明書中,將由墨盒l、大容量墨罐900、以及墨水補給管道910構成的系統稱為"墨水供應系統"。但是,也可以將在此基礎上還包括了打印機的整體稱為"墨水供應系統"。下面,首先說明在墨水供應系統的各種實施例中使用的墨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體供應系統的制造方法,所述液體供應系統向液體噴射裝置供應液體,所述液體供應系統的制造方法包括:?。ǎ幔蕚淠軌蛟O置在所述液體噴射裝置上的液體容器的步驟;?。ǎ猓蕚溆糜谙蛩鲆后w容器補給所述液體的液體補給裝置的步驟;以及 ?。ǎ悖┩ㄟ^液體流路部件連接所述液體容器與所述液體補給裝置的步驟; 所述液體容器包括: 液體貯存室,貯存液體; 液體供應口,用于向所述液體噴射裝置供應所述液體; 中間流路,是從所述液體貯存室至所述液體供應口的流路 ;以及 傳感器,設置在所述中間流路上,檢測所述液體的有無; 所述步驟(c)包括以下步驟:將所述液體流路部件在比所述傳感器靠下游側的位置連接在所述中間流路上。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宮島知明,品田聰,
申請(專利權)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