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印刷機供墨裝置,涉及印刷機相關配件技術領域,包括墨倉以及墨盒,墨盒頂部固定連接有檢測筒,檢測筒一端連通有輸液管,輸液管另一端與墨倉相連通,檢測筒內部連接有供墨流速檢測組件,供墨流速檢測組件連接有通道閉合組件,墨盒頂部連通有導管,檢測筒與導管之間連接有故障提醒組件,通過在檢測筒內部所設置的供墨流速檢測組件,能夠根據墨水傳輸流速的大小,來判斷傳輸的墨水是否存在泄露的情況,從而避免管道內部墨水流速減小而使得補充進入至墨盒內部的墨水量減少的情況發生,從而在后續印刷機連續使用時,防止墨盒因其內部液體的補充速度無法匹配而使得機體所印刷出的圖文不夠清晰的情況發生,提高印刷的質量。的質量。的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印刷機供墨裝置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印刷機相關配件
,具體是涉及一種印刷機供墨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現有技術中,為了使墨水供應充足,延長印刷時間并減少墨盒更換頻率,通常都會在機體上增設墨倉結構,連接輸液管,利用虹吸原理使墨水于墨倉內始終保持向墨盒內部補充,避免因缺墨而使得印刷效果不佳的情況發生;
[0003]但是由于現有的墨倉與墨盒之間的墨水傳輸,通常只使用輸液管傳遞的方式,進行液體輸送,而墨盒往往安裝在機體內部,其底部設有用于印刷的噴頭,隨著印刷路徑的移動,墨盒同步跟隨移動,并在此過程中,輸液管長期受墨盒推動影響,以及其內部液體傳輸氣流限制,很容易發生破裂情況,導致傳輸中的墨水發生泄漏,且現有的墨倉與墨盒之間連接較為結構較為簡便,不能夠對傳輸中的液體情況進行相應檢測,當管道出現破裂致使其內部傳輸液體泄漏向外流淌時,管道內部流速減小,從而導致補充進入至墨盒內部的墨水減少,當印刷機連續使用時,墨盒很容易因其內部液體的補充速度無法匹配而使得機體所印刷出的圖文不夠清晰的情況發生,從而影響印刷的效果;
[0004]此外,傳輸中的墨水若發生泄漏,會使得這些液體無法完全進入至墨盒內部,而流向印刷機內部,由于在印刷機內部往往設有大量的印刷線路板,若泄露未及時處理,將通道閉合,隨著時間的增加,液體不斷流淌,最終會滲透到線路板及各元件上,導致印刷機出現故障。
[0005]于是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印刷機供墨裝置以彌補和改善現有技術的欠缺之處。
技術實現思路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印刷機供墨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相應技術問題。
[0007]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印刷機供墨裝置,包括墨倉以及墨盒,所述墨盒頂部固定連接有檢測筒,所述檢測筒一端連通有輸液管,所述輸液管另一端與墨倉相連通,所述檢測筒內部連接有供墨流速檢測組件,所述供墨流速檢測組件連接有通道閉合組件,所述墨盒頂部連通有導管,所述檢測筒與導管之間連接有故障提醒組件;
[0008]所述供墨流速檢測組件包括固定連接于檢測筒內部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中部開設有供墨水流通的圓形通孔,所述檢測筒內部遠離輸液管的一端活動連接有移動浮板,所述移動浮板中部固定連接有濾網,所述移動浮板與固定板之間均勻固定連接有復位彈簧;
[0009]所述通道閉合組件包括對稱固定連接于移動浮板上的滑桿,且所述滑桿貫穿滑動連接于固定板上,所述滑桿遠離移動浮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連接桿,所述固定板遠離移動浮板的一側對稱活動連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對稱固定連接有第二連接桿,且所述第二連接桿與第一連接桿之間轉動連接有聯動桿。
[0010]進一步地,所述密封板用于閉合圓形通孔,阻斷所述輸液管與導管之間的連通。
[0011]進一步地,所述檢測筒內壁上對稱開設有移動槽,所述移動浮板上對稱固定連接有移動塊,且所述移動塊滑動嵌合于移動槽內。
[0012]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對稱開設有滑槽,所述密封板上對稱固定連接有滑塊,且所述滑塊滑動嵌合于滑槽內。
[0013]進一步地,其中一個所述密封板上對稱固定連接有卡塞,另一個所述密封板上對稱開設有仿形槽,且所述卡塞與仿形槽相適配。
[0014]進一步地,所述故障提醒組件包括與墨盒固定連接的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和檢測筒之間均勻固定連接有延伸板。
[0015]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頂部固定連接有警示燈,所述固定框架內壁上設置有與警示燈相電性連接的開關。
[0016]進一步地,所述檢測筒遠離輸液管一端連通有連接管,所述連接管與導管之間連通有氣囊,且所述氣囊位于固定框架內部,并與所述固定框架內壁相貼合。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8](1)通過在檢測筒內部所設置的供墨流速檢測組件,能夠根據墨水傳輸流速的大小,來判斷傳輸的墨水是否存在泄露的情況,從而避免管道內部墨水流速減小而使得補充進入至墨盒內部的墨水量減少的情況發生,從而在后續印刷機連續使用時,防止墨盒因其內部液體的補充速度無法匹配而使得機體所印刷出的圖文不夠清晰的情況發生,提高印刷的質量;
[0019](2)通過設置的通道閉合組件,當傳輸中的墨水發生泄漏時,能夠在第一時間對傳輸通道進行閉合,實現泄露的預處理,防止工作人員未及時發現到泄漏情況并進行處理,而使得液體隨著時間的增加,不斷發生流淌,滲透到印刷機內部線路板及各元件上,導致印刷機出現故障的情況發生;
[0020](3)通過設置的故障提醒組件,當傳輸中的墨水發生泄漏時,氣囊膨脹體積也會隨之減小,從而失去與開關的接觸,觸發警示燈亮起,對人們發出警報,提示工作人員該處供墨出現異常。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專利技術所示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整體的結構示意圖圖1、7、8的陰影別打這么密
[0022]圖2為本專利技術所示的圖1中A處放大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專利技術所示的墨盒頂部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4為本專利技術所示的圖3中B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5]圖5為本專利技術所示的固定板與移動浮板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6為本專利技術所示的移動浮板與密封板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7為本專利技術所示的檢測筒與固定框架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8為本專利技術所示的密封板閉合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9為本專利技術所示的氣囊連接處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中標號為:
[0031]1、墨倉;2、墨盒;3、輸液管;4、檢測筒;5、連接管;6、氣囊;7、導管;
[0032]81、固定板;82、圓形通孔;83、移動浮板;84、濾網;85、移動塊;86、復位彈簧;87、滑桿;88、第一連接桿;89、聯動桿;810、第二連接桿;811、密封板;812、卡塞;813、仿形槽;814、滑塊;815、滑槽;
[0033]9、移動槽;10、延伸板;11、固定框架;12、開關;13、警示燈。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
[0035]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
[0036]請參照圖1
?
圖9所示,包括墨倉1以及墨盒2,墨盒2頂部固定連接有檢測筒4,檢測筒4一端連通有輸液管3,輸液管3另一端與墨倉1相連通,檢測筒4內部連接有供墨流速檢測組件,供墨流速檢測組件連接有通道閉合組件,墨盒2頂部連通有導管7,檢測筒4與導管7之間連接有故障提醒組件;
[0037]供墨流速檢測組件包括固定連接于檢測筒4內部的固定板81,固定板81中部開設有供墨水流通的圓形通孔82,檢測筒4內部遠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印刷機供墨裝置,包括墨倉(1)以及墨盒(2),所述墨盒(2)頂部固定連接有檢測筒(4),所述檢測筒(4)一端連通有輸液管(3),所述輸液管(3)另一端與墨倉(1)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筒(4)內部連接有供墨流速檢測組件,所述供墨流速檢測組件連接有通道閉合組件,所述墨盒(2)頂部連通有導管(7),所述檢測筒(4)與導管(7)之間連接有故障提醒組件;所述供墨流速檢測組件包括固定連接于檢測筒(4)內部的固定板(81),所述固定板(81)中部開設有供墨水流通的圓形通孔(82),所述檢測筒(4)內部遠離輸液管(3)的一端活動連接有移動浮板(83),所述移動浮板(83)中部固定連接有濾網(84),所述移動浮板(83)與固定板(81)之間均勻固定連接有復位彈簧(86);所述通道閉合組件包括對稱固定連接于移動浮板(83)上的滑桿(87),且所述滑桿(87)貫穿滑動連接于固定板(81)上,所述滑桿(87)遠離移動浮板(83)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連接桿(88),所述固定板(81)遠離移動浮板(83)的一側對稱活動連接有密封板(811),所述密封板(811)上對稱固定連接有第二連接桿(810),且所述第二連接桿(810)與第一連接桿(88)之間轉動連接有聯動桿(89)。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印刷機供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811)用于閉合圓形通孔(82),阻斷所述輸液管(3)與導管(7)之間的連通。3.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瑩,楊婉,宋斌峰,
申請(專利權)人:樟樹市現代印刷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