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異型管夾具技術領域,新能源汽車座椅用異型管加工定位裝置,包括承載臺,水平方向滑動裝配在承載臺上的左定位座和右定位座,左定位座、右定位座結構對稱,左定位座和右定位座相對的一側對稱開設有供異型管預夾的定位斜面,在承載臺上設置有驅使左定位座和右定位座相互靠近或遠離的預夾驅動機構,左定位座和右定位座上均設有供異型管與左定位座、右定位座之間形成鎖止力夾持機構,兩夾持機構前后交錯布置,承載臺下方沿其軸向對稱設有第二滑軌,承載臺底端設有與第二滑軌相匹配的第二滑塊,第二滑軌兩側設有安裝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有效固定不同形狀規格的異型管,適用范圍廣泛,實用性高,且固定異型管的同時不易損傷異型管外表面。損傷異型管外表面。損傷異型管外表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新能源汽車座椅用異型管加工定位裝置
[0001]本技術屬于異型管夾具
,具體為新能源汽車座椅用異型管加工定位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異型無縫鋼管是除了圓管以外的其他截面形狀的無縫鋼管的總稱,按鋼管截面形狀尺寸的不同又可分為等壁厚異型無縫鋼管、不等壁厚異型無縫鋼管、變直徑異型無縫鋼管,異型無縫鋼管廣泛用于各種結構件、工具和機械零部件,和圓管相比,異型管一般都有較大的慣性矩和截面模數,有較大的抗彎抗扭能力,可以大大減輕結構重量,現有異型管切割時均需要定位裝置進行夾持異型管材,方可可進行切割工作,而異型管材,形狀多樣且結構長度均不相同,現有夾具無法有效固定多種不同規格的異型管,因此在使用過程中設備需要不同的夾持模具對應不同形狀的異型管,因此設計一種可有效固定多種異型管的定位裝置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新能源汽車座椅用異型管加工定位裝置,可有效固定不同形狀規格的異型管,適用范圍廣泛,實用性高,且固定異型管的同時不易損傷異型管外表面。
[0004]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新能源汽車座椅用異型管加工定位裝置,包括承載臺,水平方向滑動裝配在承載臺上的左定位座和右定位座,左定位座、右定位座結構對稱,左定位座和右定位座相對的一側對稱開設有供異型管預夾的定位斜面,在承載臺上設置有驅使左定位座和右定位座相互靠近或遠離的預夾驅動機構;
[0005]所述左定位座和右定位座上均設置有供異型管與左定位座、右定位座之間形成鎖止力夾持機構,兩夾持機構前后交錯布置。
[0006]進一步的,所述左定位座、右定位座的定位斜面之間的間距,呈自上而下逐漸縮小的錐形結構。
[0007]進一步的,所述預夾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左定位座底部的左帶動件、設置在右定位座底部的右帶動件,對稱設置在承載臺兩側的支撐端部,設置在兩支撐端部之間的螺桿,設置在螺桿外表面的第一外螺紋、第二外螺紋以及設置在支撐端部一側的握持部,第一外螺紋與第二外螺紋的螺紋相反,左帶動件與第一外螺紋螺紋連接,右帶動件與第二外螺紋螺紋連接,螺桿的一端貫穿支撐端部與握持部固定裝配。
[0008]進一步的,所述左帶動件、右帶動件的兩端對稱設置有第一滑塊,所述承載臺上設置有與第一滑塊相匹配的第一滑軌。
[0009]進一步的,所述夾持組件包括固定裝配在左定位座、右定位座上的導桿,設置在導桿頂端的限位塊,滑動設置在導桿上的壓板帶動件、水平方向布置在壓板帶動件外表面的壓板和設置在壓板帶動件與限位塊之間的彈簧,所述導桿呈垂直向上布置,所述壓板與導
桿相垂直,壓板帶動件可在導桿上轉動,在彈簧力的作用下,壓板與異型管頂部相抵接,形成鎖止力。
[0010]進一步的,所述壓板與異型管相抵接的一端面上設置有橡膠墊。
[0011]進一步的,所述承載臺下方沿其軸向對稱設置有第二滑軌,所述承載臺底端設置有與第二滑軌相匹配的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軌兩側設置有安裝部,安裝部通過螺栓與切割設備的固定連接。
[0012]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術通過承載臺、左定位座、右定位座、定位斜面、預夾驅動機構、夾持機構的配合設置,預夾驅動機構可驅動左定位座和右定位座相互靠近或遠離,以調整左定位座和右定位座之間的間距,使兩個定位斜面間形成不同的錐形定位槽,對不同規格的異型管進行定位預夾持,定位斜面對異型管底部及其兩側進行支撐和夾持,再由夾持機構對異型管頂部進行夾持限位,且夾持機構在縱向為可調節狀態,以滿足不同規格的異型管,適用范圍更加廣泛,實用性高。
[0014]本技術通過導桿、限位塊、壓板帶動件、壓板、彈簧、橡膠墊的設置,對異型管上表面的夾持限位操作更加簡單,且不易因夾持的力損傷異型管的外表面,且夾持機構前后布置,使異型管上固定更加穩定。
附圖說明
[0015]通過下面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本技術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優點將變得顯而易見。
[0016]圖1為本技術正視剖視圖。
[0017]圖2為本技術左定位座的左視圖。
[0018]圖3為本技術兩夾持機構前后交錯布置的俯視圖。
[0019]其中:1、承載臺;2、左定位座;3、右定位座;4、異型管;5、定位斜面;601、左帶動件;602、右帶動件;603、支撐端部;604、螺桿;605、第一外螺紋;606、第二外螺紋;607、握持部;7、第一滑塊;8、第一滑軌;901、導桿;902、限位塊;903、壓板帶動件;904、壓板;905、彈簧;10、橡膠墊;11、第二滑軌;12、第二滑塊;13、安裝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
[0021]參照圖1
?
3所示,新能源汽車座椅用異型管加工定位裝置,包括承載臺1,水平方向滑動裝配在承載臺上的左定位座2和右定位座3,左定位座2、右定位座3結構對稱,左定位座2和右定位座3相對的一側對稱開設有供異型管4預夾的定位斜面5,
[0022]左定位座2、右定位座3的定位斜面5之間的間距,呈自上而下逐漸縮小的錐形結構,兩定位斜面間形成的錐形結構的定位槽,便于對不同形狀的異型管進行有效支撐,使異型管可以平穩的放置在左定位座2和右定位座3之間。
[0023]在承載臺1上設置有驅使左定位座2和右定位座3相互靠近或遠離的預夾驅動機構,預夾驅動機構以調整左定位座2和右定位座3之間的間距,使兩個定位斜面5間形成不同尺寸的錐形定位槽,可有效的對不同規格的異型管進行定位和預夾持,使定位斜面5對異型
管底部及其兩側進行支撐和限位,適用范圍更加廣泛,實用性更高。
[0024]左定位座2和右定位座上3均設置有供異型管4與左定位座2、右定位座3之間形成鎖止力夾持機構,夾持機構對異型管的縱向移動限位,左定位座2和右定位座3配合,固定異型管4,兩夾持機構前后交錯布置,前后布置的結構,對異型管頂部限位的面積更大,使其固定更加穩定。
[0025]預夾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左定位座2底部的左帶動件601、設置在右定位座3底部的右帶動件602,對稱設置在承載臺1兩側的支撐端部603,設置在兩支撐端部603之間的螺桿604,設置在螺桿604外表面的第一外螺紋605、第二外螺紋606以及設置在支撐端部604一側的握持部607,第一外螺紋605與第二外螺紋606的螺紋相反,左帶動件601與第一外螺紋605螺紋連接,右帶動件602與第二外螺紋606螺紋連接,螺桿604的一端貫穿支撐端部603與握持部607固定裝配,通過轉動握持部607,帶動螺桿604轉動,由于第一外螺紋605與第二外螺紋606的螺紋相反,繼而驅使左帶動件601、右帶動件602相互靠近或遠離,使左定位座2與右定位座3之間相互靠近或遠離,以調整兩個定位斜面5間的間距。
[0026]左帶動件601、右帶動件602的兩端對稱設置有第一滑塊7,承載臺1上設置有與第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新能源汽車座椅用異型管加工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載臺(1),水平方向滑動裝配在承載臺上的左定位座(2)和右定位座(3),左定位座(2)、右定位座(3)結構對稱,左定位座(2)和右定位座(3)相對的一側對稱開設有供異型管(4)預夾的定位斜面(5),在承載臺(1)上設置有驅使左定位座(2)和右定位座(3)相互靠近或遠離的預夾驅動機構;所述左定位座(2)和右定位座(3)上均設置有供異型管(4)與左定位座(2)、右定位座(3)之間形成鎖止力夾持機構,兩夾持機構前后交錯布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車座椅用異型管加工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定位座(2)、右定位座(3)的定位斜面(5)之間的間距,呈自上而下逐漸縮小的錐形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車座椅用異型管加工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夾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左定位座(2)底部的左帶動件(601)、設置在右定位座(3)底部的右帶動件(602),對稱設置在承載臺(1)兩側的支撐端部(603),設置在兩支撐端部(603)之間的螺桿(604),設置在螺桿(604)外表面的第一外螺紋(605)、第二外螺紋(606)以及設置在支撐端部(603)一側的握持部(607),第一外螺紋(605)與第二外螺紋(606)的螺紋相反,左帶動件(601)與第一外螺紋(605)螺紋連接,右帶動件(602)與第二外螺紋(606)螺紋連接,螺桿(604)的一端貫穿支撐端部(603)與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國炳,夏金,周恩成,蔣小龍,陳員員,陳文林,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市恒德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