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風扇框架,包括:一主體部,主體部設有容納部,公端連接器位于容納部;一卡扣部、一第一擋墻和一第二擋墻分別自主體部沿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一連接部和一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自第一擋墻延伸,第二連接部自第二擋墻延伸;一第一擋止部和一第二擋止部,第一擋止部自第一連接部延伸,第二擋止部自第二連接部延伸,第一擋墻、第一連接部和第一擋止部連接形成一第一卡槽,第二擋墻、第二連接部和第二擋止部連接形成一第二卡槽,公端連接器自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進入并限位于卡扣部,兩個定位部均自主體部延伸,母端連接器位于兩個定位部之間,通過設置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卡扣部和定位部,實現快速組裝與拆卸。實現快速組裝與拆卸。實現快速組裝與拆卸。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風扇框架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風扇框架,尤指一種組裝與拆卸方便的風扇框架。
技術介紹
[0002]專利號為CN200520127406.2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散熱機構,其包括多個風扇框架、多個風扇組、多個固定板、多個可拆卸的蓋件及多個具有彈性的固定架。但是,該專利技術存在以下問題:
[0003]第一,固定連接器時,通過將蓋件的卡掣部與該風扇框架的扣接部扣接,且將該蓋件的扣部與該座體的卡扣部扣接,從而使該可拆卸的蓋件覆蓋在風扇框架的座體上,連接該風扇框架的座體與可拆卸的蓋件。將蓋件組接在該風扇框架的座體上,且連接該風扇框架的座體與可拆卸的蓋件。蓋件的組裝步驟繁瑣、組裝效率低。
[0004]第二,當散熱機構開始工作時可能發生震動,導致連接器在風扇框架1的座體上固定不穩定,從而使兩個連接器之間對接不穩定。
[0005]第三,當需要拆卸連接器時,需要先拆卸蓋件,然后才能拆卸連接器,拆卸步驟繁瑣且效率較低。
[0006]第四,雖然連接器部份外露于框口外,將該連接器外露的部份可直接對插到主板的連接器的接合部,可使該兩個連接器對接。但由于主板上設有多個不同的連接器,該兩個連接器對接時容易插錯連接器而損壞連接器,且由于主板上的空間比較大,兩個連接器對接時盲插使對接效率較低。
[0007]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改良的風扇框架,以克服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8]針對
技術介紹
所面臨的問題,本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扇框架,通過設置用于導引的卡槽、用于固定的卡扣部和用于定位的定位部,從而實現公端連接器的快速組裝與拆卸,及公端連接器和母端連接器的快速對接。
[0009]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手段:
[0010]一種風扇框架,用以限位一公端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體部,所述主體部設有一容納部,所述公端連接器位于所述容納部;至少一卡扣部、一第一擋墻和一第二擋墻,分別自所述主體部的同一側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定義一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一第一連接部和一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自所述第一擋墻沿所述第二方向且朝靠近所述卡扣部延伸,所述第二連接部自所述第二擋墻沿所述第二方向且朝靠近所述卡扣部延伸;一第一擋止部和一第二擋止部,所述第一擋止部自所述第一連接部延伸,所述第二擋止部自所述第二連接部延伸,且所述第一擋止部與所述第二擋止部相向延伸,其中,相鄰的所述第一擋墻、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一擋止部依次連接形成一第一卡槽,相鄰的所述第二擋墻、所述第二連接部和所述第二擋止部依次連接形成一第二卡槽,所述公端連接器自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進入并限位于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容納部,
所述卡扣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限制所述公端連接器朝遠離所述主體部的方向位移。
[0011]進一步,包括一拉桿,所述卡扣部包括一第一卡扣部和一第二卡扣部,所述拉桿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卡扣部,所述拉桿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卡扣部,所述拉桿沿所述第二方向遠離所述公端連接器且與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第二卡扣部錯開設置。
[0012]進一步,所述主體部包括一第一抵接部和一第二抵接部,所述公端連接器包括一第一限位部和一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超出所述第一抵接部并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限制所述第一限位部沿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超出所述第二抵接部并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部,限制所述第一限位部沿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
[0013]進一步,包括一導引部,所述導引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遠離所述第二卡槽,定義一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導引部的一側與所述第二擋墻連接形成一導引槽,所述導引槽沿與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和與所述第三方向相反的方向限制所述公端連接器朝遠離所述第二卡槽的方向位移,一避讓空間沿所述第三方向遠離所述導引部且與所述導引部相對設置,所述公端連接器自所述避讓空間進入并限位于所述導引槽。
[0014]進一步,所述公端連接器設有一彈性件,所述彈性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超出所述公端連接器并抵接于所述卡扣部,且所述彈性件沿與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超出所述公端連接器并抵接于所述第一擋墻和所述第二擋墻。
[0015]進一步,定義一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沿所述第三方向貫設有一第一容置空間和一第二容置空間,所述第一容置空間與一第一風扇組連接,所述第二容置空間與一第二風扇組連接,所述第一風扇組包括多根第一導線,所述第二風扇組包括多根第二導線,所述第一導線與所述第二導線同時固定于所述公端連接器。
[0016]進一步,所述卡扣部包括一直部和一勾部,所述直部自所述主體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勾部自所述直部遠離所述主體部的一端沿與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勾部抵接于所述公端連接器,所述勾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限制所述公端連接器朝遠離所述主體部的方向位移,且所述勾部靠近所述第一卡槽的一端設有一斜面,用以導引所述公端連接器進入所述容納部,所述拉桿自所述直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0017]一種風扇框架,用以限位一公端連接器,所述公端連接器用以與一母端連接器對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體部,所述主體部設有一容納部,所述公端連接器位于所述容納部;至少一卡扣部、一第一擋墻和一第二擋墻,分別自所述主體部的同一側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定義一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一第一連接部和一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自所述第一擋墻沿所述第二方向且朝靠近所述卡扣部延伸,所述第二連接部自所述第二擋墻沿所述第二方向且朝靠近所述卡扣部延伸;一第一擋止部和一第二擋止部,所述第一擋止部自所述第一連接部延伸,所述第二擋止部自所述第二連接部延伸,且所述第一擋止部與所述第二擋止部相向延伸,所述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擋止部和所述第二擋止部均沿所述第一方向遠離所述主體部且超出所述卡扣部,所述卡扣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限制所述公端連接器朝遠離所述主體部的方向位移,所述第一擋墻和所述第二擋墻限制所述公端連接器朝遠離所述卡扣部的方向位移,所述公端連接器限位于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之間,所述第一擋止部和所述第二擋止部限制所述公端連接器朝遠離所述第一擋墻和所述第二擋墻的方向位移;兩個定位部,兩個所述定位部均自所述主體部的另
一側朝遠離所述卡扣部的方向延伸,所述母端連接器位于兩個所述定位部之間。
[0018]進一步,所述主體部包括一第一抵接部和一第二抵接部,所述公端連接器包括一第一限位部和一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超出所述第一抵接部并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限制所述第一限位部沿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超出所述第二抵接部并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部,限位所述第一限位部沿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
[0019]進一步,兩個定位部分別為一第一定位部和一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超出所述母端連接器且與所述母端連接器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第二定位部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風扇框架,用以限位一公端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體部,所述主體部設有一容納部,所述公端連接器位于所述容納部;至少一卡扣部、一第一擋墻和一第二擋墻,分別自所述主體部的同一側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定義一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一第一連接部和一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自所述第一擋墻沿所述第二方向且朝靠近所述卡扣部延伸,所述第二連接部自所述第二擋墻沿所述第二方向且朝靠近所述卡扣部延伸;一第一擋止部和一第二擋止部,所述第一擋止部自所述第一連接部延伸,所述第二擋止部自所述第二連接部延伸,且所述第一擋止部與所述第二擋止部相向延伸,其中,相鄰的所述第一擋墻、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一擋止部依次連接形成一第一卡槽,相鄰的所述第二擋墻、所述第二連接部和所述第二擋止部依次連接形成一第二卡槽,所述公端連接器自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進入并限位于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容納部,所述卡扣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限制所述公端連接器朝遠離所述主體部的方向位移。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框架,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拉桿,所述卡扣部包括一第一卡扣部和一第二卡扣部,所述拉桿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卡扣部,所述拉桿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卡扣部,所述拉桿沿所述第二方向遠離所述公端連接器且與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第二卡扣部錯開設置。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部包括一第一抵接部和一第二抵接部,所述公端連接器包括一第一限位部和一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超出所述第一抵接部并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限制所述第一限位部沿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超出所述第二抵接部并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部,限制所述第一限位部沿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框架,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導引部,所述導引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遠離所述第二卡槽,定義一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導引部的一側與所述第二擋墻連接形成一導引槽,所述導引槽沿與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和與所述第三方向相反的方向限制所述公端連接器朝遠離所述第二卡槽的方向位移,一避讓空間沿所述第三方向遠離所述導引部且與所述導引部相對設置,所述公端連接器自所述避讓空間進入并限位于所述導引槽。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連接器設有一彈性件,所述彈性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超出所述公端連接器并抵接于所述卡扣部,且所述彈性件沿與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超出所述公端連接器并抵接于所述第一擋墻和所述第二擋墻。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框架,其特征在于:定義一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沿所述第三方向貫設有一第一容置空間和一第二容置空間,所述第一容置空間與一第一風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宏亮,鄒小樂,汪海軍,
申請(專利權)人:衡南得意精密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