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提供了一種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包覆層、保溫層、阻尼隔音層、空腔層、阻尼隔音粘接層,將各功能層壓合制得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所述空腔層具有雙腔結構,在所述空腔層的空腔內填充有吸音材料。通過設置阻尼隔音層,替代了現有的阻尼層與隔音層,將兩種功能層復合在一起,通過設置阻尼隔音粘接層,替代了現有的粘接層以及隔音層;通過設置空腔層,用以改變聲音傳播的波長及速度,并在空腔內輔以吸音材料填充,最大程度的減小外部聲音向機艙內的傳導,本申請通過制作復合功能層,用于實現模塊化材料的輕量化,通過減少粘接層的數量,降低了粘接層出現滑移現象的概率。降低了粘接層出現滑移現象的概率。降低了粘接層出現滑移現象的概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
[0001]本公開涉及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
技術介紹
[0002]隨著航空技術的迅速發展,應用于各個領域的飛機數量越來越多,由于飛機在空中飛行速度較快,隨即在飛機內部用戶所感受到的噪音很大,為了減低飛機機艙內的噪音,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如從飛機機艙內貼敷的內飾膜。
[0003]現有的機艙內飾膜的功能較為單一,例如,專利號為CN202121800045.9,公開了一種玻纖增強型航空裝飾膜。從外到內依次設置的第一PVDF層、第一膠層、油墨層、硅氮阻燃劑、PVC層、第二膠層、第二PVDF層、第三膠層、玻璃纖維布層、第四膠層、離型層,上述各層通過涂覆、壓延、共擠、貼合的方式按序依次復合形成玻纖增強型艙內裝飾膜。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具有較好阻燃性和低煙密度性的玻纖增強型航空裝飾膜。
[0004]其為了實現較好的阻燃性,增加了硅氮阻燃劑層,為了提高吸音效果,增加了玻璃纖維布層,可見,現有的手段中,為了增加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的某一特性,通常是直接增加具有該特性的功能層,當需要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實現的功能較多時,采用現有的手段制作的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需要增加對應數量的功能層,導致現有的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厚度便很大,無法輕量化,且增加功能層,均需要采用膠層粘接,膠結結構越厚,在振動結構變形過程中,越軟越厚的粘接層會出現滑移現象,從而減低阻尼材料本身的剪切作用,減弱阻尼材料的阻尼作用,而造成現有的附有多種功能的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無法穩定的在機艙內粘接。
[0005]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
技術介紹
部分公開的信息僅用于加強對本公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構成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現有技術的信息。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公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進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關技術的限制和缺陷而導致的現有的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厚度便很大,無法輕量化以及膠結結構較厚而無法穩定的粘接在機艙內的情況。
[0007]本公開的其他特性和優點將通過下面的詳細描述變得顯然,或部分地通過本公開的實踐而習得。
[0008]本公開提供了一種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包覆層、保溫層、阻尼隔音層、空腔層、阻尼隔音粘接層,將各功能層壓合制得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
[0009]其中,所述空腔層具有雙腔結構,在所述空腔層的空腔內填充有吸音材料。
[0010]可選的,所述保溫層的厚度范圍為:0.5
?
2mm;所述保溫層的材質為:經氣凝膠改性的輕質柔性多孔吸音材料。
[0011]可選的,所述保溫層的制備方法包括:
[0012]獲取三聚氰胺增韌發泡樹脂;
[0013]在所述三聚氰胺增韌發泡樹脂中添加預定量的氣凝膠納米顆粒,并混勻,形成混合物;其中,所述氣凝膠納米顆粒的粒徑在50nm
?
200nm之間;
[0014]采用微波對所述混合物進行發泡,發泡后的混合物形成雙三維結構,以對所述混合物中的氣體進行鎖定;
[0015]以發泡后的混合物為原材料,對發泡后的混合物進行壓合,并按照預定尺寸進行裁切,制得所述保溫層。
[0016]可選的,所述阻尼隔音層的厚度范圍為0.6
?
1mm;所述阻尼隔音層的材質為丙烯酸樹脂接枝橡膠為載體通過光引發而形成的阻尼材料。
[0017]可選的,所述阻尼隔音層的制備方法為:
[0018]獲取丙烯酸樹脂,在所述丙烯酸樹脂中接枝橡膠;
[0019]在所述丙烯酸樹脂中增加鱗片狀動能耗散材料以及高模量纖維,形成中間物;
[0020]利用具有紫外固化通道的具有模壓功能的涂布設備,引發所述中間物進行聚合反應,制得復合原材料;
[0021]以復合原材料為原料,對其進行壓合,以及按照預定尺寸進行裁切,制得所述阻尼隔音層。
[0022]可選的,所述阻尼隔音粘接層的厚度范圍為0.5
?
0.5mm;所述阻尼隔音粘接層由阻尼彈性體與聲學屏蔽材料制成;所述阻尼隔音粘接層的制備方法與所述阻尼隔音層的制備方法相同;其中,所述聲學屏蔽材料為鱗片狀動能耗散材料以及高模量纖維;所述阻尼彈性體為接枝有所述橡膠的丙烯酸樹脂。
[0023]可選的,所述空腔層的厚度范圍為1
?
2mm,所述空腔層的材質為柔性阻尼材質,所述空腔結構包括:
[0024]隔膜,在所述隔膜的正面和背面均配置有柔性阻尼材質形成的網格結構,以形成所述雙腔結構;所述吸音材料為聲學阻尼填充纖維棉和/或三聚氰胺泡棉;單側所述空腔的深度為四分之一聲波的波長。
[0025]可選的,所述阻尼隔音粘接層的制備方法包括:所述吸音材料為填充纖維;所述吸音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
[0026]獲取填充纖維,并切割所述填充纖維,以使所述填充纖維被切割成寬度為60mm的細條狀;
[0027]對切割后的所述填充纖維進行精梳、混合、按壓成型,以制得所述吸音材料。
[0028]可選的,還包括離型層,覆蓋設置在所述阻尼隔音粘接層上,用于防護所述阻尼隔音粘接層的粘接面。
[0029]可選的,所述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的厚度范圍為:
[0030]3.2
?
5.3mm。
[0031]本公開提供了一種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包覆層、保溫層、阻尼隔音層、空腔層、阻尼隔音粘接層,將各功能層壓合制得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其中,所述空腔層具有雙腔結構,在所述空腔層的空腔內填充有吸音材料。通過設置阻尼隔音層,替代了現有的阻尼層與隔音層,將兩種功能層復合在一起,通過
設置阻尼隔音粘接層,替代了現有的粘接層以及隔音層,將兩種功能層復合在一起,通過設置空腔層,用以改變聲音傳播的波長及速度,并在空腔內輔以吸音材料填充,最大程度的減小外部聲音對艙內的傳導,可見,本申請通過制作復合功能層,不僅減小的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的層數,進而實現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的輕量化,通過減少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的粘接層的數量,降低了粘接層出現滑移現象的概率。
[0032]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開。
附圖說明
[0033]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開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公開的原理。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4]圖1示意性示出本公開示例性實施例中一種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2示意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包覆層(1)、保溫層(2)、阻尼隔音層(3)、空腔層(4)、阻尼隔音粘接層(5),將各功能層壓合制得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其中,所述空腔層(4)具有雙腔結構,在所述空腔層(4)的空腔內填充有吸音材料。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層(2)的厚度范圍為:0.5
?
2mm;所述保溫層(2)的材質為:經氣凝膠改性的輕質柔性多孔吸音材料。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層(2)的制備方法包括:獲取三聚氰胺增韌發泡樹脂;在所述三聚氰胺增韌發泡樹脂中添加預定量的氣凝膠納米顆粒,并混勻,形成混合物;其中,所述氣凝膠納米顆粒的粒徑在50nm
?
200nm之間;采用微波對所述混合物進行發泡,發泡后的混合物形成雙三維結構,以對所述混合物中的氣體進行鎖定;以發泡后的混合物為原材料,對發泡后的混合物進行壓合,并按照預定尺寸進行裁切,制得所述保溫層(2)。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隔音層(3)的厚度范圍為0.6
?
1mm;所述阻尼隔音層(3)的材質為丙烯酸樹脂接枝橡膠為載體通過光引發而形成的阻尼材料。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航空器艙內多效能模塊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隔音層(3)的制備方法為:獲取丙烯酸樹脂,在所述丙烯酸樹脂中接枝橡膠;在所述丙烯酸樹脂中增加鱗片狀動能耗散材料以及高模量纖維,形成中間物;利用具有紫外固化通道的具有模壓功能的涂布設備,引發所述中間物進行聚合反應,制得復合原材料;以復合原材料為原料...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鎮云,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立遠新材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