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公開一種鏈式重力錨,涉及水底錨固技術領域。所述鏈式重力錨包括鋼絲繩和多個重力錨。其中,所述重力錨包括主體部、延伸部、以及沿第一方向貫穿所述延伸部的通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延伸部的兩端分別凸出于所述主體部的兩端,所述延伸部凸出于所述主體部的總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主體部的長度。在第二方向上,所述主體部的兩端分別凸出于所述延伸部的兩端,所述主體部凸出于所述延伸部的總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延伸部的長度。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鋼絲繩依次穿設于多個所述重力錨的所述通孔中。多個所述重力錨通過所述鋼絲繩相連接。本說明書所提供的鏈式重力錨,能增大重力錨與河床之間的摩擦力,防止重力錨漂移。力錨漂移。力錨漂移。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鏈式重力錨
[0001]本說明書涉及水底錨固
,尤其涉及一種鏈式重力錨。
技術介紹
[0002]錨是船舶、水面設施、浮式平臺等停泊時所用到的重要的裝置。對于船舶、水面設施、浮式平臺等,從經濟性、穩定性和安全可靠性方面考慮,選擇合適的錨泊系統是至關重要的。在眾多的錨泊系統中,采用混凝土澆筑的重力錨塊的平衡重塊張力纜錨泊作為一種結構簡單、施工容易、成本也較低、對海底土質無特別要求的一種錨泊形式而較多的被采用。
[0003]然而,傳統的重力錨塊在安裝后會產生漂移,尤其在一些水深較深及風浪較大的海域。在對施工精度要求較高的場合,這種誤差是不被接受的,且會造成財力和人力的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說明書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鏈式重力錨,能增大重力錨與河床之間的摩擦力,防止重力錨漂移。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說明書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鏈式重力錨,包括:
[0006]多個重力錨,所述重力錨包括主體部、延伸部、以及沿第一方向貫穿所述延伸部的通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延伸部的兩端分別凸出于所述主體部的兩端,所述延伸部凸出于所述主體部的總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主體部的長度;在第二方向上,所述主體部的兩端分別凸出于所述延伸部的兩端,所述主體部凸出于所述延伸部的總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延伸部的長度,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07]依次穿設于多個所述重力錨的所述通孔中的鋼絲繩,多個所述重力錨通過所述鋼絲繩相連接。
[0008]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延伸部的兩端凸出于所述主體部的兩端的長度相等,且均等于所述主體部的長度。
[0009]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主體部的兩端凸出于所述延伸部的兩端的長度相等,且均等于所述延伸部的長度。
[0010]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重力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長度等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長度。
[0011]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重力錨在第三方向上的長度等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長度,所述第三方向分別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0012]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重力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長度為1.5~2米。
[0013]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主體部設有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對稱分布的兩個凹陷結構,所述凹陷結構的兩個端部分別與所述主體部的側邊相連,所述凹陷結構的底部與所述延伸部相連。
[0014]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凹陷結構的長度等于所述延伸部的長度。
[0015]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延伸部的中心處。
[0016]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重力錨采用C30混凝土制作;所述重力錨的數量為三個,所述重力錨的質量為10~15噸。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實施方式所提供的鏈式重力錨包括多個重力錨,可以增加與河床的接觸面積,從而能增大重力錨與河床之間的摩擦力,有效防止重力錨漂移。還有,重力錨的主體部和延伸部滿足相應的結構設計,可以使單個重力錨提供良好的錨固效果,同時能便于鋼絲繩穿設于通孔,將多個重力錨連接成鏈式重力錨,使鏈式重力錨整體具有良好的錨固效果。
[0019]參照后文的說明和附圖,詳細公開了本技術的特定實施方式,指明了本技術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應該理解,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在范圍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0020]針對一種實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類似的方式在一個或更多個其它實施方式中使用,與其它實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組合,或替代其它實施方式中的特征。
[0021]應該強調,術語“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時指特征、整件、步驟或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個或更多個其它特征、整件、步驟或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圖說明
[002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3]圖1為本實施方式中所提供的一種鏈式重力錨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本實施方式中所提供的一種重力錨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本實施方式中所提供的另一種重力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6]圖4為圖3的另一個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7]附圖標記說明:
[0028]100、鏈式重力錨;1、重力錨;11、主體部;12、延伸部;13、通孔;14、凹陷結構;141、端部;142、底部;15、過渡結構;16、倒角;2、鋼絲繩;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30]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另一個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
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另一個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0031]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技術的
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技術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術。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0032]請參閱圖1至圖4。本申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鏈式重力錨100,包括鋼絲繩2和多個重力錨1。
[0033]其中,所述重力錨1包括主體部11、延伸部12、以及沿第一方向X貫穿所述延伸部12的通孔13。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延伸部12的兩端分別凸出于所述主體部11的兩端,所述延伸部12凸出于所述主體部11的總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主體部11的長度。在第二方向Y上,所述主體部11的兩端分別凸出于所述延伸部12的兩端,所述主體部11凸出于所述延伸部12的總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延伸部12的長度。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如圖1所示,所述鋼絲繩2依次穿設于多個所述重力錨1的所述通孔13中。多個所述重力錨1通過所述鋼絲繩2相連接。
[0034]本實施方式所提供的鏈式重力錨100包括多個重力錨1,可以增加與河床的接觸面積,從而能增大重力錨1與河床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鏈式重力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重力錨,所述重力錨包括主體部、延伸部、以及沿第一方向貫穿所述延伸部的通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延伸部的兩端分別凸出于所述主體部的兩端,所述延伸部凸出于所述主體部的總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主體部的長度;在第二方向上,所述主體部的兩端分別凸出于所述延伸部的兩端,所述主體部凸出于所述延伸部的總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延伸部的長度,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穿設于多個所述重力錨的所述通孔中的鋼絲繩,多個所述重力錨通過所述鋼絲繩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鏈式重力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延伸部的兩端凸出于所述主體部的兩端的長度相等,且均等于所述主體部的長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鏈式重力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主體部的兩端凸出于所述延伸部的兩端的長度相等,且均等于所述延伸部的長度。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鏈式重力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錨在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彭波,李勇海,吳校全,楊嘉毅,余秀平,狄鵬,梁超,韓永剛,陳文尹,岑峰,吳軍國,歐陽石,何曉東,魏博豪,朱俊,楊濤,牛草原,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四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