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鋁銅焊接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鋁銅焊接方法,步驟如下:S1、清潔處理;S2、拉毛處理;S3、預對位;S4、加熱處理;S5、涂覆助粘料;S6、卡夾固定;S7、融化焊絲焊接;S8、檢查焊縫并修補;S9、打磨焊縫;S10、防氧化處理。本發明專利技術鋁銅焊接方法通過清潔處理去除物料上的氧化層并進行拉毛處理,且清潔、拉毛后均進行防氧化處理,避免焊接過程中物料氧化,提高焊接的牢固度,拉毛能粗糙連接面,增加焊接料的連接緊固度,進一步提高焊接的牢固度,通過助粘料增加焊接鋁、銅金屬的粘附度,通過焊縫修補、打磨增加焊接后物料連接處的平整度,通過防氧化處理降低焊接后金屬的氧化速度,提高焊接處的耐久度。久度。久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鋁銅焊接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鋁銅焊接
,具體是一種鋁銅焊接方法。
技術介紹
[0002]銅鋁焊接即是把銅質材料和鋁質材料通過焊接工藝接成一體,銅和鋁都具有良好的導電性,鋁與銅形成連接件可以降低成本,減輕機械構件的質量以及發揮各自的優點但鋁表面極易氧化,所形成的氧化膜十分牢同,且電阻性很大,采用機械連接是不可靠的,因此在實際生產中廣泛應用焊接方法來實現連接,以提高銅和鋁的綜合性能,焊接方式可采用焊絲焊接、摩擦焊、等焊接方式。
[0003]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鋁銅焊接方法,(授權公告號CN112975027B),該專利技術,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鋁焊件表面焊接處冷噴涂預置層;所述預置層包括釬劑和釬料,其中釬劑顆粒通過釬料顆粒與鋁焊件之間的結合力將釬劑顆粒包裹于鋁焊件表面;步驟二、所述銅焊件表面預置有一金屬過渡層;步驟三、焊接銅焊件與鋁焊件;步驟四、退火保溫;本專利技術通過釬料將釬劑包覆于鋁焊接件表面形成預置層,提高焊接強度和耐腐蝕性,但是,上述鋁銅焊接過程不進行防氧化處理,焊接過程物料容易氧化影響焊接的牢固度,直接對接物料進行焊接,物料接觸面較為光滑,不利于焊料的粘接的緊固度,焊接后不經過處理立即進行使用,焊料的氧化速度較快,耐久度較低。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提供了一種鋁銅焊接方法,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鋁銅焊接方法,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鋁銅焊接方法,步驟如下:S1、清潔處理:取出需要焊接的鋁與銅,對焊接處清潔,分別打磨去除鋁或銅外側的氧化層,去除打磨產生的碎屑,然后在金屬上涂抹松節油,避免空氣直接接觸金屬導致氧化,保存備用;S2、拉毛處理:取出清潔后的鋁與銅,對焊接的接觸面拉毛處理做出粗糙面,去除拉毛產生碎屑,然后在金屬上涂抹松節油,避免空氣直接接觸金屬導致氧化,保存備用;S3、預對位:對鋁與銅的焊接面對位操作,并劃刻上標記,對無法完成對位的鋁與銅修整,修整后再次預對位劃刻上標記,合適后保存備用;S4、加熱處理:分別對鋁與銅加熱,鋁加熱到350℃
?
500℃,銅加熱到700℃
?
850℃,保持上述加熱溫度;S5、涂覆助粘料:把助粘料撒到加熱后的金屬上,金屬上的溫度融化助粘料,助粘料包裹到金屬的外側;S6、卡夾固定:把上述處理的鋁與銅根據預對位中的標記,焊接面壓到一起進行卡夾固定;S7、融化焊絲焊接:使用噴火器煅燒卡夾后的金屬,把焊絲放置到接縫處,在噴火
器的煅燒下融化滲入接縫處,融化的焊絲冷卻凝固完成焊接操作;S8、檢查焊縫并修補:敲掉焊渣,檢查焊縫是否有孔洞,如有孔洞,對焊縫處加熱融化焊縫處的焊接物并進行補焊操作;S9、打磨焊縫:對焊縫打磨,去除凸起的金屬,并進行拋光操作,拋光后對焊縫處加熱蒸發拋光后金屬上的水液,取下卡夾的金屬;S10、防氧化處理:制作抗氧化膠液,把膠液均勻的涂抹到金屬上,隔絕金屬與空氣的接觸,膠液凝固后,完成焊接操作。
[0006]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S2中拉毛深度在0.05mm
?
0.1mm之間,拉毛寬度在0.1mm
?
0.5mm之間,拉毛長度在1mm
?
2mm之間。
[0007]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S3中標記間距為0.5cm,所述標記深度為0.5mm
?
1mm。
[0008]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S5中所述助粘料由以下重量份組成:松香10份、錫膏5份、鄰羥基苯甲酸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份、硝酸纖維1份、胺氟化物鹽1份。
[0009]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S7中噴火器噴出的火保持在1000℃
?
1200℃之間,所述煅燒時間為20S。
[0010]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S10中抗氧化膠液由以下重量份組成:氧化銅15份、磷酸鋁溶液10份、茶皂素0.5份、枸櫞酸鈉0.8份、十二烷基硫醇0.1份、2
?
硫醇基苯駢咪唑0.1份、抗氧劑BHT0.1份、木質素磺酸鈣0.4份、氨基三甲叉膦酸3份、硼酸0.1份。
[0011]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助粘料的制作步驟如下:S501、量份取出松香、鄰羥基苯甲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硝酸纖維、胺氟化物鹽,分別進行粉碎操作;S502、粉碎后的物料混合加入錫膏進行研磨,混合成粉狀物完成助粘料的制作;S503、把制作后的助粘料放置到玻璃器皿中保存備用。
[0012]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抗氧化膠液的制作步驟如下:S1001、量份取出氧化銅、茶皂素、枸櫞酸鈉、十二烷基硫醇、2
?
硫醇基苯駢咪唑、木質素磺酸鈣、導入混合罐中混合;S1002、量份取出磷酸鋁溶液、抗氧劑BHT、氨基三甲叉膦酸、硼酸加入上述物料進行研磨操作,研磨后形成乳狀膠液保存到塑料瓶中備用。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專利技術鋁銅焊接方法通過清潔處理去除物料上的氧化層并進行拉毛處理,且清潔、拉毛后均進行防氧化處理,避免焊接過程中物料氧化,提高焊接的牢固度,拉毛能粗糙連接面,增加焊接料的連接緊固度,進一步提高焊接的牢固度;2.通過助粘料增加焊接鋁、銅金屬的粘附度,通過焊縫修補、打磨增加焊接后物料連接處的平整度,通過防氧化處理降低焊接后金屬的氧化速度,提高焊接處的耐久度。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一種鋁銅焊接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
[0016]實施例一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一種鋁銅焊接方法,步驟如下:S1、清潔處理:取出需要焊接的鋁與銅,對焊接處清潔,分別打磨去除鋁或銅外側的氧化層,去除打磨產生的碎屑,然后在金屬上涂抹松節油,避免空氣直接接觸金屬導致氧化,保存備用;S2、拉毛處理:取出清潔后的鋁與銅,對焊接的接觸面拉毛處理做出粗糙面,去除拉毛產生碎屑,然后在金屬上涂抹松節油,避免空氣直接接觸金屬導致氧化,保存備用,拉毛深度在0.05mm
?
0.1mm之間,拉毛寬度在0.1mm
?
0.5mm之間,拉毛長度在1mm
?
2mm之間;S3、預對位:對鋁與銅的焊接面對位操作,并劃刻上標記,對無法完成對位的鋁與銅修整,修整后再次預對位劃刻上標記,合適后保存備用,標記間距為0.5cm,標記深度為0.5mm
?
1mm;S4、加熱處理:分別對鋁與銅加熱,鋁加熱到350℃,銅加熱到700℃,保持上述加熱溫度;S5、涂覆助粘料:把助粘料撒到加熱后的金屬上,金屬上的溫度融化助粘料,助粘料包裹到金屬的外側;S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鋁銅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S1、清潔處理:取出需要焊接的鋁與銅,對焊接處清潔,分別打磨去除鋁或銅外側的氧化層,去除打磨產生的碎屑,然后在金屬上涂抹松節油,避免空氣直接接觸金屬導致氧化,保存備用;S2、拉毛處理:取出清潔后的鋁與銅,對焊接的接觸面拉毛處理做出粗糙面,去除拉毛產生碎屑,然后在金屬上涂抹松節油,避免空氣直接接觸金屬導致氧化,保存備用;S3、預對位:對鋁與銅的焊接面對位操作,并劃刻上標記,對無法完成對位的鋁與銅修整,修整后再次預對位劃刻上標記,合適后保存備用;S4、加熱處理:分別對鋁與銅加熱,鋁加熱到350℃
?
500℃,銅加熱到700℃
?
850℃,保持上述加熱溫度;S5、涂覆助粘料:把助粘料撒到加熱后的金屬上,金屬上的溫度融化助粘料,助粘料包裹到金屬的外側;S6、卡夾固定:把上述處理的鋁與銅根據預對位中的標記,焊接面壓到一起進行卡夾固定;S7、融化焊絲焊接:使用噴火器煅燒卡夾后的金屬,把焊絲放置到接縫處,在噴火器的煅燒下融化滲入接縫處,融化的焊絲冷卻凝固完成焊接操作;S8、檢查焊縫并修補:敲掉焊渣,檢查焊縫是否有孔洞,如有孔洞,對焊縫處加熱融化焊縫處的焊接物并進行補焊操作;S9、打磨焊縫:對焊縫打磨,去除凸起的金屬,并進行拋光操作,拋光后對焊縫處加熱蒸發拋光后金屬上的水液,取下卡夾的金屬;S10、防氧化處理:制作抗氧化膠液,把膠液均勻的涂抹到金屬上,隔絕金屬與空氣的接觸,膠液凝固后,完成焊接操作。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鋁銅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拉毛深度在0.05mm
?
0.1mm之間,拉毛寬度在0.1mm
?
0.5mm之間,拉毛長度在1mm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衛華,周春建,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普諾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