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耐劃傷性能的聚丙烯組合物及其作為汽車內飾件的應用。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聚丙烯組合物,由如下組分組成:25-99.1%重量份聚丙烯;0.1-8%的重量份聚硅氧烷;0.5-5%重量份的的馬來酸酐共聚或接枝α-烯烴共聚物或者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α-烯烴共聚物;0.1-1%重量份的脂肪族伯酰胺;0-40%重量份礦物填料;0-20%重量份增韌劑;0.1-1%重量份抗氧劑;0.1-1%重量份耐候劑。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聚丙烯組合物具有良好的耐劃傷性能,可以滿足不同汽車材料耐劃傷標準的要求,符合汽車內飾件材料的使用要求,彌補汽車材料國產化的技術缺陷,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品競爭力,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聚丙烯改性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耐劃傷性能的 聚丙烯組合物。
技術介紹
聚丙烯因其具有質量輕、耐溶劑、易加工、優異的機械性能、易 回收等優點,獲得了廣泛應用,特別是在汽車工業、家電及機械領域的應用不斷提高。汽車工業未來向節能、環保、安全等方向發展。這 就要求所用的材料質量輕、加工簡單、易回收等,聚丙烯滿足了這些 要求。但是聚丙烯材料由于表面硬度相對于其它材料低,耐劃傷性能 差,特別不能滿足于汽車內飾件的要求,如儀表板、副儀表板、門板、 立柱、手套箱、手拉蓋板等。這些部件在生產、運輸及使用過程中, 不可避免的受到硬物的碰擦,如乘客手指甲劃傷,鞋子等劃傷,改變 了內飾件的顏色,影響內飾件的耐用性和美觀。所以汽車制造廠家紛 紛出臺耐劃傷相關標準,用于滿足汽車的內飾件需要。由于聚丙烯其特性難以滿足汽車應用材料的要求,用于汽車內飾 件材料一般要求具有良好的剛性、沖擊性能和流動性。這往往要對其 進行改性。 一般通過添加填料如滑石粉等提高剛性,通過添加增韌劑 提高其沖擊性能。為了滿足汽車內飾件的要求對聚丙烯進行改性,同 時改性后的聚丙烯材料耐劃傷性能變差。所以要改善改性聚丙烯的耐劃傷性能。于是許多專利通過多種途徑解決聚丙烯材料的耐劃傷問題。CN1236375A通過提高聚丙烯材料的結晶度提高耐劃傷性能。 CN1294614A通過接枝共聚物提高耐劃傷性能。CN1647247A提高提 高結晶度和部分交聯的方法提高耐劃傷性能。CN1479766A采用硅接 枝聚乙烯的方法提高耐劃傷性能。CN1580115A采用有機硅彈性體解 決耐劃傷問題。CN1631959A采用提高聚丙烯結晶度提高耐劃傷性 能。CN1631960A采用有機硅彈性體和制備母粒的方法提高耐劃傷性 能。CN1827676A采用鋁硅氧烷提高改性聚丙烯的耐劃傷性能。這些方法在特定組成與體系中有限的解決了耐劃傷問題。由于是 在特定的體系中改善了改性聚丙烯的耐劃傷性能,所以不具有通用性 能。同時也存在成本高和加工復雜的問題。本專利技術同時克服了上述問 題,大大的提高了改性聚丙烯的耐劃傷性能,拓展了聚丙烯的應用領 域,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同時也帶來了良好的經 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并提供一種具有耐劃傷性能 的聚丙烯組合物。本專利技術的聚丙烯組合物,由如下組分組成25—99.1%重量份聚丙烯;0.1 _8 %的重量份聚硅氧烷;0.5_5%重量份的的馬來酸酐共聚或接枝a—烯烴共聚物或者是0.1 — 1 %重量份的脂肪族伯酰胺;0—40%重量份礦物填料;0—20%重量份增韌劑;0.1 — 1%重量份抗氧劑;0.1 — 1%重量份耐候劑。上述聚丙烯優選為均聚聚丙烯或共聚聚丙烯。均聚聚丙烯包括等規聚丙烯、間規聚丙烯和無規聚丙烯。共聚聚丙烯為嵌段共聚物。采用a—烯烴作為共聚物。a—烯烴為丙烯、l一丁烯、l一己烯、l一辛烯,或者任何具有3 — 12個碳原子的a—烯烴的混合物。優先選擇乙烯含量為5 — 15%(重量份)的共聚物。上述聚硅氧烷的重均分子量為60—190萬,優先選擇80 — 150萬。其重量為0.1-8%,優先選擇重量為1一6%。其結構式如式(I):R——Si——O-Si-O——Si——O-CH^ 匕CH^ R-Si—O--Si—RChh 巧n CH:C I )其中R為羥基或甲基,^為碳1_20 (d—C20)的支鏈烯基(_CiH2i, i=L20的整數)或烷基(一CiH2i工2, i=l-20的整數),n=4_11000的整數,m二l一3000的整數,p二l一3000的整數。重均分子量常用Mw表示,其值等于每種分子的分子量乘以其重量分數的總和。重均分子]l定方法有光散射法、超速離心沉降速度法以及凝膠色譜法等。本專利技術的聚硅氧烷的重均分子量采用凝膠色譜法測定。上述馬來酸酐與(X—烯烴的共聚物為乙烯一丙烯酸丁酯一馬來酸酐共聚物、乙烯一丙烯酸甲酯一馬來酸酐共聚物、乙烯一丙烯酸乙酯一馬來酸酐共聚物、乙烯一丙烯酸一馬來酸酐共聚物、乙烯一丙烯酸異辛酯共聚物等共聚物,優先選擇馬來酸酐的重量為0.34%。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與(X—烯烴的共聚物為乙烯一丙烯酸丁酯一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一丙烯酸甲酯一 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一丙烯酸乙酯一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一 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物等,優先選擇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重量為0.5 — 10%。馬來酸酐接枝a—烯烴聚合物為馬來酸酐接枝乙烯一丙烯酸共聚物、馬來酸酐接枝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馬來酸酐接枝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馬來酸酐接枝乙烯一辛烯共聚物、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烯、馬來酸酐接枝三元乙丙膠(EPDM)、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等,優先選擇接枝率在0.5-1.2%的接枝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接枝a—烯烴聚合物為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接枝乙烯一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接枝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接枝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接枝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接枝三元乙丙膠(EPDM)、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接枝聚丙烯等,優先選擇接枝率在0.5-1.2%的接枝聚合物。選擇其中一種或多種復合使用。上述脂肪族伯酰胺為碳18—38 (C18—C38)的酰胺。這些酰胺為-硬脂酰胺、N,N' —亞乙基雙硬脂酰胺、油酸酰胺、氫化油酸酰胺、芥酸酰胺、山崳酰胺、棕櫚酸酰胺、硬脂基芥酸酰胺、乙烯一雙一硬脂酰胺、乙烯一雙一油酸酰胺、乙撐雙油酰胺、牛油脂肪胺、十八碳伯胺、氫化牛脂胺、氫化棕櫚胺等。選擇其中一種或多種復配使用。上述礦物填料為碳酸鈣、滑石粉、硫酸鋇、針狀硅灰石、云母、晶須等。其粒徑為500目一4000目。選擇一種或幾種填料混合。上述增韌劑是提高抗沖擊的彈性體。增韌劑為乙烯一a—烯烴共聚物或苯乙烯基熱塑彈性體中的一種或者是它們的混合物。至于乙烯一(X —烯烴共聚物中的(X —烯烴組分,可以為丙烯、丁烯一1、戊烯一1、己烯一l、庚烯—1、辛烯一l等,特別優選乙烯一辛烯共聚物和三元乙丙膠。至于苯乙烯基熱塑彈性體,優選為苯乙烯一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一乙烯一丙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苯乙烯一乙烯一丙烯嵌段共聚物(SEP)、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等。上述抗氧劑是一種能抑制和延緩聚合物材料氧化和降解的化學助齊l」。所用的抗氧劑為受阻酚類、胺類、亞磷酸酯類、硫脂類等。優先選擇的抗氧劑有2,6—二叔丁基對甲酚、2,4,6—三叔丁基苯酚、4一羥甲基一2,6—二叔丁基苯酚、四季戊四醇、N—環已基一N'—苯基對苯二胺、N,N-二一B —萘基一對苯胺、亞磷酸三(2,4 二叔丁基苯基)酯等。上述耐候劑是提高聚合物材料光穩定性的助劑。由于汽車經常在室外,受到紫外線(UV)的輻射,必須滿足一定的耐候要求,防止受阻胺光穩定劑等。耐候劑優選為水楊酸對辛基苯酯、水楊酸對叔丁基苯酯、間苯二酚單苯甲酸酯、2—氰基_33'—二苯基丙烯酸一2—乙基乙酯、2—羥基—4一正辛氧基一二苯甲酮2-(2'-羥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耐劃傷性能的聚丙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組分組成: 25-99.1%重量份聚丙烯; 0.1-8%的重量份聚硅氧烷; 0.5-5%重量份的的馬來酸酐共聚或接枝α-烯烴共聚物或者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α-烯烴共聚物; 0.1-1%重量份的脂肪族伯酰胺; 0-40%重量份礦物填料; 0-20%重量份增韌劑; 0.1-1%重量份抗氧劑; 0.1-1%重量份耐候劑。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永華,丁超,黃達,羅忠富,陳廣強,
申請(專利權)人: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81[中國|廣州]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