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光伏電站系統標準能效比的計算方法及計算裝置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電廠能效評價
,具體地,涉及一種光伏電站系統標準能效比的計算方法及一種光伏電站系統標準能效比的計算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光伏電站能效計算是衡量電站發電效率的主要方式,能夠幫助電站管理人員了解電站的損耗情況。目前能效計算指標的計算方式多采用行業標準NB/T10394
?
2020中規定的計算方式,其中系統能效比(即PR值)是廣泛采用的衡量電站能效的首要指標,而系統標準能效比,是通過功率溫度系數校正以后的系統能效比,從而更好地幫助管理人員制定決策計劃。
[0003]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國內能源行業標準NB/T10394
?
2020中的計算方法計算系統標準能效比,但是功率溫度系數隨著輻照度變化而變化,獲取較為困難,使用廠家提供的參數將導致計算結果不準確,實際的系統標準能效比往往大于計算結果。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中系統標準能效比計算不準確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光伏電站系統標準能效比的計算方法及一種光伏電站系統標準能效比的計算裝置,采用該方法能夠考慮實際輻照度和溫度變化導致的能量損耗,避免了功率溫度系數變化的難題,準確得出系統標準能效比。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光伏電站系統標準能效比的計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采用標準測試條件下的光電轉化效率,計算光伏發電單元在設定時間段的理論發電量;利用光伏組件工程簡化模型,計算光伏發電單元在設定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1.一種光伏電站系統標準能效比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方法包括:采用標準測試條件下的光電轉化效率,計算光伏發電單元在設定時間段的理論發電量;利用光伏組件工程簡化模型,計算光伏發電單元在設定時間段內受到當前溫度和輻照度影響的受限發電量;根據所述理論發電量和所述受限發電量,計算光伏發電單元由溫度、輻照度變化所造成的溫輻電能損耗;確定光伏發電單元的單元能效損失成分;利用所述單元能效損失成分和所述溫輻電能損耗確定由溫度和輻照度變化造成的溫輻能效損失成分;利用所述溫輻能效損失成分對光伏電站的系統能效比進行修正,得到光伏電站的系統標準能效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電站系統標準能效比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理論發電量通過以下方式獲得:P
單元
=P
PV
*n;G0=1;E
理論
=∑G*P
單元
=∑G*P
PV
*n=∑G*A*η
標
*n;其中,E
理論
為理論發電量,PR為光伏電站的系統能效比;P
單元
為光伏發電單元內所有光伏組件標稱功率之和,單位為kWp,所述光伏發電單元包括多個型號相同的光伏組件;n為光伏發電單元內光伏組件的個數;P
PV
為標準測試條件下的光伏組件的最大輸出功率;η
標
為標準測試條件下光伏組件的光電轉化效率;G0為標準測試條件下的太陽輻照度,G0=1000W/m2=1kW/m2;A為光伏組件單面全面積,單位為m2;∑G為設定時間段內光伏組件接收的總輻照量,單位為kWh/m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電站系統標準能效比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限發電量通過以下方式獲得:利用所述光伏組件工程簡化模型計算光伏組件最大輸出功率;根據所述光伏組件最大輸出功率計算光伏發電單元最大輸出功率;根據所述光伏發電單元最大輸出功率計算所述受限發電量。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電站系統標準能效比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組件最大輸出功率通過以下方式獲得:
所述光伏發電單元最大輸出功率通過以下方式獲得:P
m單元
=n*P
m組件
;所述受限發電量通過以下方式獲得:其中,P
m組件
為光伏組件最大輸出功率;T
c
為光伏組件表面溫度;U
mref
為光伏組件標稱電壓,單位為V;I
mref
為光伏組件標稱電流,單位為A;G
ref
為標準測試條件下的太陽,G
ref
=1000w/m2;T
ref
技術研發人員:王魯寧,王文彬,姚洪鵬,陸江,崔青汝,弓建國,袁廷璧,馬小君,段震清,
申請(專利權)人: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