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含有氯蟲苯甲酰胺和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增效農藥殺蟲組合物,其包括第一活性成分氯蟲苯甲酰胺,第二活性成分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以及農藥上可接受的稀釋劑或載體,其中第一活性成分與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30∶1~1∶1。本發明專利技術農藥組合物可按照本技術領域公知的方法配制成懸浮劑、水分散粒劑和微乳劑。混配組合物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擴大了防治譜,兩種有效成分混配,減少了用藥量,從而降低了成本和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殺蟲組合物,特別涉及一種含有氯蟲苯甲酰胺和甲氨 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增效農藥殺蟲組合物。
技術介紹
氯蟲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是第一個具有新型鄰酰胺基苯甲酰 胺類化學結構的廣譜殺蟲劑,該殺蟲劑具有獨特的化學結構、新穎的作用 方式、高效廣譜的生物性能和環境生態安全性。氯蟲苯甲酰胺可有效防治 幾乎所有重要的鱗翅目害蟲和部分其它害蟲,其高效的殺幼蟲活性與持效 性提供了杰出的作物保護效果,對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縱卷葉螟有特 效,對稻薊馬、稻蟓甲、稻苞蟲及大螟都有效,持效期20天以上。氯蟲苯 甲酰胺具有迅速阻止害蟲進食、高效滯留活性和優良的耐雨水沖刷性能, 實現了植物保護的速效性與良好的持效性。氯蟲苯甲酰胺獨特新穎的作用 方式是通過激活害蟲肌肉中的魚尼丁受體,導致內部鈣離子無限制地釋放, 阻止肌肉收縮,從而使害蟲迅速停止取食,出現肌肉麻痹、活力消失、癱 瘓,直至徹底死亡,害蟲從取食到停止危害,僅需大約7分鐘的時間。尤 其對常規農藥產生抗性的害蟲有特效且對天然寄生蜂、天敵和傳粉昆蟲具 有良好的選擇性,對哺乳動物、魚和鳥類的毒性極低,這使得氯蟲苯甲酰 胺特別適合于害蟲綜合治理(IPM),有利于糧食的優質高產。氯蟲苯甲酰胺 因殺蟲活性極高,樹立了殺蟲劑的新標桿,但其畝用成本較高,在實際應 用中存在局限性。其化學名稱為34-N- -1-(3-氯吡啶-2-基)-1-氫』比啶-5-甲酰胺,其化學結構式如下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Emamectin benzoate )簡稱甲維鹽,是一種 抗生素類殺蟲劑,是阿維菌素羥基衍生而成的。具有高效、廣譜, 一次用 藥可防治多種害蟲,殺蟲的速度較慢,持效期長。其作用機理是阻礙害蟲 運動神經信息傳遞而使身體麻痹,作用方式以胃毒和觸殺為主,能有效滲 入目標作物的葉片組織,對天敵安全,易降解、無殘留,對人畜安全,可 與大部分農藥混用。甲維鹽在國內已有許多企業生產,在作物上的應用面 積也在逐年增加,但因對魚蝦、蜜蜂毒性高,在水源等場所的使用受到一 定局限,且近兩年的連續使用, 一些作物的害蟲也產生了一定的抗性。其 化學結構式如下農藥的增效復配是擴大防治譜、提高防效和降低農民用藥成本的有效 措施,專利技術人對氯蟲苯甲酰胺和甲維鹽的混配制劑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 發現氯蟲苯甲酰胺和甲維鹽的混配制劑具有強的增效效應。尤其以氯蟲苯甲酰胺和甲維鹽有效成分(10: 的比例混配增效最明顯,共毒系數達200以上。基于以上研究和發現完成了本專利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分合理,對害蟲防治效果好,用藥成本 低,阻止和延緩害蟲抗藥性發展,對環境、人畜安全,能大面積推廣應用 的增效殺蟲劑組合物。本專利技術實現過程如下 一種殺蟲劑組合物,包括A) 第一活性成分氯蟲苯甲酰胺;B) 第二活性成分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 以及農藥上可接受的稀釋劑或載體,其中第一活性成分與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30: 1 1: 1,優選重量比是10: 1 1:1。第一活性成分與第二活性成分總和占組合物總重量的0.5% ~ 90%。 本專利技術農藥組合物可按照本
公知的方法配制成懸浮劑、水分散粒劑和微乳劑。在配制懸浮劑時所用的助劑如下懸浮劑是將各活性組分與助劑 一起加入砂磨釜中砂磨得到,同時視需 要加入適當的穩定劑、防凍劑、增稠劑、滲透劑等。 在配制水分散粒劑時所用助劑如下潤濕劑可以是烷基苯磺酸鈉、木質素磺酸鈉、脂肪醇、烷基硫酸鹽、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 一般用量占5-25wt%。分散劑可以是萘磺酸鈉甲醛縮合物、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等, 一般用量 占5-10wt%。載體有白色高嶺土、輕質碳酸鈣、白炭黑、硅藻土等, 一般用量占 20-60wt%。粘結劑有卵磷脂、聚乙二醇、淀粉等, 一般用量占2-8wt。/。。 崩解劑有膨潤土、硫酸銨等, 一般用量占5-15wt%。 在配制微乳劑時所用助劑5乳化劑有烷基苯磺酸鹽系列、二苯基酚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二苯 基酴基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蓖麻油環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等,例 如濃乳2201、 NP系列等。乳化劑可以是一種或多種的混合, 一般用量占10-30wt%。溶劑和助溶劑有芳香烴類、醇類、酯類、酮類、酰胺類,例如甲醇、 乙醇、丁醇、環己酮等,可以是一種或多種溶劑或助劑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20-50wt%。防凍劑有甘油、丙二醇、乙二醇、尿素、氯化鈉等, 一般用量占2-7wt%。 穩定劑有尿素、甲醇、可濕性淀粉等, 一般用量占0.5-8wt%。 消泡劑有有機硅油、甲醇、乙醇等, 一般用量占0.5-8wt%。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混配具有明顯的增效作 用,提高了防治效果;2、擴大了防治譜;3、兩種有效成分混配,減少了 用藥量,從而降低了成本和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4、混配延緩了單一有效 成分的抗性。 具體實施例方式生物防治實例1:氯蟲苯甲酰胺與曱維鹽復配對稻縱卷葉螟的聯合作用試驗藥劑由陜西標正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研究部將原藥配制成需要的 試驗藥劑。試驗方法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 NY/T1154.7-2006》。試蟲為釆自田間的稻縱卷葉螟成蟲,室內用稻苗飼養, 采用第一代孵化的幼蟲。挑選生長均勻一致的幼蟲,接入置放新鮮稻葉的 直徑12厘米的培養皿。每皿放入IO頭稻縱巻葉螟。每處理為5個皿。用 Potter噴霧塔在50PSI壓力下噴霧。每次噴一個培養皿,每皿噴藥液3毫 升。噴完后快速涼千稻葉后放入25°C, 12H/12H光照培養箱內培養,48 小時檢查死蟲數,計算死亡率??瞻讓φ諊姷攘壳逅?。 一般每個處理設置 6個濃度梯度。用DPS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各藥劑的LC, 依此來評價供試藥劑對試蟲的活性。依孫云沛法計算共毒系數(CTC)。 當CTCS80,則組合物表現為拮抗作用,當8(KCTC〈120,則組合物表現為相加作用,當CTC^120,則組合物表現為增效作用。實測毒力指數(ATI)=(標準藥劑LCso/供試藥劑LC5q) xlOO 理論毒力指數(TTI) 二A藥劑毒力指數x混劑中A的百分含量+B藥劑毒力指數x混劑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數(CTC)=x雨<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對稻縱巻葉螟的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氯蟲苯甲酰胺與甲維鹽復配對稻縱巻葉螟有很高的增效作用。氯蟲苯甲酰胺與甲維鹽配比為15: 1~1: 1 時共毒系數可達150以上。生物防治實例2:氯蟲苯甲酰胺與甲維鹽復配對小菜蛾的聯合作用 試驗藥劑由陜西標正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研究部將原藥配制成需要的試 驗藥劑。試驗方法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1154.7-2006》。 試蟲為采自田間的小菜蛾的蛹,室內喲偶那個蘿卜苗試養,采用第一代孵 化的幼蟲。挑選生長均勻一致的三齡幼蟲,接入置放新鮮小白菜的直徑12 厘米的培養皿。每皿放入30頭小菜蛾幼蟲。每處理5個皿。用Porrer噴霧塔在50PSI壓力下噴霧。每次噴一個培養皿,每皿噴藥液3毫升。噴完后快速涼千白菜葉后放入25。C, 12H/12H光照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殺蟲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A)第一活性成分氯蟲苯甲酰胺; B)第二活性成分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 以及農藥上可接受的稀釋劑或載體,其中第一活性成分與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30∶1~1∶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景輝,寧昭玉,趙萍,劉曉明,
申請(專利權)人:陜西標正作物科學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87[中國|西安]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