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及光伏板組件,涉及太陽能光伏設備技術領域,包括具有前側板和后側板的輔助安裝件,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相對設置,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的內面設置為臺階面,使得當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貼合時在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的下部形成一扁平矩形空間,在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上形成所述矩形空間的側面上相對設置有形成裝配關系的貫穿孔及倒扣,在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的上部的相對位置處均設置安裝通孔。本技術方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以家庭為單位的小面積用光伏板因安裝結構導致成本增高且安裝不便的技術問題。構導致成本增高且安裝不便的技術問題。構導致成本增高且安裝不便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及光伏板組件
[0001]本技術涉及太陽能光伏設備
,尤其是涉及一種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及光伏板組件。
技術介紹
[0002]太陽能是現代常用的一種安全環保的新能源之一,它具有可再生、能量大、普及性高和無污染的優點,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太陽能的應用基本上都是通過光伏板來實現光電轉換。
[0003]現階段的光伏發電技術主要針對大面積光伏應用,如荒原、工廠屋頂等大面積空間,但隨著技術的成熟和需求的變化,以家庭為單位的陽臺、小花園的小面積方案的需求越來越多。小面積方案與傳統大規模應用的區別在于,要求輕便,安裝簡單,不需要專業的安裝團隊來處理安裝任務。
[0004]在實現本方案的過程中,發現現有技術中存在以下缺陷:
[0005]傳統結構在光伏板邊沿切割矩形槽,雖然結構簡單,但是其矩形槽一般不會太寬,特別是中型板和大型板,開槽結構導致底板材料多,成本大,加工難度大,設備成本也高,因此,安裝只能采用扁寬型的帶子,對于有些特殊的安裝環境,適應性偏低。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及光伏板組件,以解決現有技術中以家庭為單位的小面積用光伏板因安裝結構導致成本增高且安裝不便的技術問題
。
本技術提供的諸多技術方案中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能產生的諸多技術效果詳見下文闡述。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包括具有前側板和后側板的輔助安裝件,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相對設置,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的內面設置為臺階面,使得當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貼合時在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的下部形成一扁平矩形空間,在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上形成所述矩形空間的側面上相對設置有形成裝配關系的貫穿孔及倒扣,在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的上部的相對位置處均設置安裝通孔。
[0008]可選地,所述形成裝配關系的貫穿孔及倒扣包括:設置在所述前側板上的兩個貫穿孔及設置在所述后側板上分別對應于該兩個貫穿孔位置的兩個倒扣或者,設置在所述前側板上的兩個倒扣及設置在所述后側板上分別對應于該兩個倒扣位置的兩個貫穿孔。
[0009]可選地,所述相對設置的貫穿孔及倒扣包括:設置在所述前側板上的一個貫穿孔和一個倒扣及設置在所述后側板上分別對應于該貫穿孔和倒扣位置的倒扣和貫穿孔。
[0010]可選地,所述倒扣包括與所述前側板或后側板連接的圓柱型部及與所述圓柱型部連接的端部,所述端部直徑大于所述圓柱型部直徑,所述倒扣還包括從所述端部延伸至所述圓柱型部中段的凹槽。
[0011]可選地,所述貫穿孔為包括小徑孔和大徑孔的臺階孔,所述小徑孔的直徑大于所述圓柱型部直徑小于所述端部直徑,所述大徑孔的直徑大于所述端部直徑。
[0012]可選地,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的頂部由柔性材料固定連接。
[0013]可選地,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的頂部由連接結構拼合連接。
[0014]另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光伏板組件,包括多個如上所述的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及光伏板,所述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沿所述光伏板邊沿配置。
[0015]可選地,所述光伏板的邊沿容納于所述扁平矩形空間內,所述光伏板邊沿上對應所述貫穿孔的位置設置有固定通孔,所述倒扣的圓柱型部貫穿設置于所述貫穿孔與所述固定通孔內。
[0016]可選地,所述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沿所述光伏板的四周邊沿配置。
[0017]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及光伏板組件,通過設置具有安裝通孔的輔助安裝件,并設置倒扣型結構將輔助安裝件固定到光伏板,倒扣型結構提供了輔助安裝件與光伏板之間穩定的緊固結構,且通過輔助安裝件上側設置的安裝通孔,可以提供按需設置的安裝通孔,而不會帶來成本的增加。由此可見,本技術方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以家庭為單位的小面積用光伏板因安裝結構導致成本增高且安裝不便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種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是圖1的底視圖;
[0022]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中另一種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種光伏板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5是圖4中Ⅰ處使用一種實施例的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的放大圖;
[0025]圖6是圖4中Ⅰ處使用另一種實施例的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的放大圖。
[0026]圖中1、前側板;2、后側板;3、臺階面;4、貫穿孔;5、倒扣;51、圓柱型部;52、端部;53、凹槽;6、安裝通孔;7、連接件;8、連接孔;9、柔性材料;10、輔助安裝件;20、光伏板;201、固定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技術所保護的范圍。
[0028]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種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0029]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包括具有前側板1和后側板2的輔助安裝件10,所述前側板1和所述后側板2相對設置,所述前側板1和所述后側板2的內面設置為臺階面3,使得當所述前側板1和所述后側板2貼合時在所述前側板1和所述后側板2的下部形成一扁平矩形空間,在所述前側板1和所述后側板2上形成所述矩形空間的側面上相對設置有形成裝配關系的貫穿孔4及倒扣5,在所述前側板1和所述后側板2的上部的相對位置處均設置安裝通孔6。
[0030]具體地,輔助安裝件1的矩形空間容納光伏板的邊沿,通過倒扣5依次穿過光伏板20上的固定通孔201及貫穿孔4將輔助安裝件10固定到光伏板10上,輔助安裝件10上側開有安裝通孔6,安裝通孔6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開孔而不會帶來額外成本的增加,通過安裝通孔6,可采用帶、鉤、繩、鎖等方式或混合方式將光伏板安裝到合適的場所。本方案中倒扣5和通孔的安裝方式,安裝簡單,可實現全程無工具安裝,是其他安裝方式難以比擬的。
[0031]作為可選地實施方式,所述形成裝配關系的貫穿孔4及倒扣5包括:設置在所述前側板1上的兩個貫穿孔4及設置在所述后側板2上分別對應于該兩個貫穿孔位置的兩個倒扣5或者,設置在所述前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前側板和后側板的輔助安裝件,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相對設置,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的內面設置為臺階面,使得當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貼合時在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的下部形成一扁平矩形空間,在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上形成所述矩形空間的側面上相對設置有形成裝配關系的貫穿孔及倒扣,在所述前側板和所述后側板的上部的相對位置處均設置安裝通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裝配關系的貫穿孔及倒扣包括:設置在所述前側板上的兩個貫穿孔及設置在所述后側板上分別對應于該兩個貫穿孔位置的兩個倒扣或者,設置在所述前側板上的兩個倒扣及設置在所述后側板上分別對應于該兩個倒扣位置的兩個貫穿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對設置的貫穿孔及倒扣包括:設置在所述前側板上的一個貫穿孔和一個倒扣及設置在所述后側板上分別對應于該貫穿孔和倒扣位置的倒扣和貫穿孔。4.根據權利要求1
?
3之一所述的自鎖反扣式光伏板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包括與所述前側板或后側板連接的圓柱型部及與所述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方云祥,陳麗剛,
申請(專利權)人:常熟市凱力達蜂窩包裝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