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直流發電機輸出電壓二級精密調節電路,包括與直流發電機連接的勵磁三相整流電路、所述三相整流電流與串接在直流發電機正端的二極管D3及電阻R1并接后連接于二極管D6的陰極,所述二極管D3陽極通過開關S2連接蓄電池,所述二極管D6陽極連接一場效應功率管Q2的柵極,場效應功率管Q2的漏極連接所述三相整流電流,源極連接直流發電機的勵磁電流輸入端BT1,所述場效應功率管Q2的柵極上還連接有信號反饋電路,所述信號反饋電路的電壓輸入端連接于電阻R1與二極管D6之間電路,所述信號反饋電路上連接有信號采樣電路,所述信號采樣電路電壓輸入端連接直流發電機正端。(*該技術在2019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直流發電機輸出電壓精度控制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直 流發電才幾輸出電壓二級精密調節電路。
技術介紹
一般的直接發電機輸出電壓調節控制電路都是采用如圖1所示的結構,包括三相整流電流、雙極性晶體管Q3、 二才及管D7、 D10以及電阻R4、 R5,三相整流 電流與串接的二極管D7、電阻R4并接后分別通過二極管DIO、電阻R5連接于雙 極性晶體管Q3的基極,雙極性晶體管Q3的集電極連接三相整流電流,發射極連 接直流發電機的勵磁電流輸入端BT2,直流發電機采樣經過A相、B相、C相整 流后取出,三相整流電流通過調節雙極性晶體管Q3工作狀態,調整直流發電機 的勵磁電流,進而調節直流發電機的輸出電壓,采用此種電路,往往導致直流發 電機輸出電壓控制精度不高,采用雙極性晶體管調節勵磁電流,調節速度較慢, 可靠性不高。這是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直流發電機輸 出電壓二級精密調節電路,采用直接對直流發電機輸出電壓進行采樣,經過二級 精密調節電路處理后輸出直流發電機勵磁電流控制信號,從而調節直流發電機輸出電壓。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技術目的一種直流發電機輸出電壓二級精密調節電路,包括與直流發電機連接的勵磁 三相整流電路、所述三相整流電流與串接在直流發電機正端的二極管D3及電阻 Rl并接后連接于二極管D6的陰極,所述二極管D3陽極通過開關S2連接蓄電池, 其特征是所述二極管D6陽極連接一場效應功率管Q2的柵;f及,場效應功率管 Q2的漏極連接所述三相整流電流,源極連接直流發電機的勵磁電流輸入端BT1, 所述場效應功率管Q2的柵極上還連接有信號反饋電路,所述信號反饋電路的電壓輸入端連接于電阻Rl與二極管D6之間電路上,所述信號反饋電路上連接有信 號釆樣電路,所述信號釆樣電路電壓輸入端連接直流發電機正端;所述信號采樣 電路對直流電機輸出電壓進行釆樣,并對采樣信號進行處理后傳送到信號反饋電 路,通過信號反饋電路來調整場效應功率管Q2工作。所述信號反饋電路包括三極管Ql、電阻R2、 R3、 R9、 RIO、 Rll,電容C1、' 穩壓管W1,所述三極管Q1發射極、電阻R2、 R9以及電容C1都連接于電阻R1 和二極管D6之間的電路上,三極管Ql的基極分別連接有電阻R2和穩壓管Wl, 集電極分別連接場效應功率管Q2的柵極和電阻R3,穩壓管Wl的正極分別連接 有電阻R9、 RIO、 Rll,電阻R3、 R10和電容C1的一端都分別連接直流發電機負 端。所述信號采樣電路包括三極管Q4、比較器IC1、三端穩壓管IC2,直流發 電機正端通過電阻R6連接三端穩壓管IC2輸入端,三端穩壓管IC2輸入端和參 考極相連接,三端穩壓管IC2輸出端連接直流發電機負端,三端穩壓管IC2輸入 端還通過電阻R12連接比4交器IC1反相輸入端,直流發電才幾正端通過電阻R7連 接比較器IC1正相輸入端,比較器IC1正相輸入端還分別連接有電容C2、電阻 R13,電容C2和電阻R13并接后連接直流發電機負端,三極管Q4基極連接比較 器IC1信號輸出端,集電極連接電阻Rll,發射極分別連接比較器IC1反相輸入 端及電阻R12,直流發電機正端和負端之間還串接有電阻R8、穩壓管W2。所述三端穩壓管IC2為精密穩壓基準TL43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技術由三極管 Q4、比4交器IC1、穩壓管IC2、電阻R6, R7、 R8、 R12、 R13,電容C2組成的信 號采樣電路對直流發電機輸出電壓進行采樣,并經過精密放大處理,輸送給信號 反饋電路,信號反饋電路將控制信號反饋給低內阻場效應功率管Q2,低內阻場 效應功率管Q2控制直流發電機的勵磁電流,從而調整直流發電機輸出電壓。本 控制電路相對于一般的控制電路,不僅具有一般控制電路的特性1、如直流發 電機具有剩磁,可直接啟動此直流發電器。2、通過蓄電池可手動啟動此直流發. 電機;另外本控制電路還具有如下的優點1、直接采樣直流發電機的輸出電壓, 具有采樣誤差小的特點;2、精密運算放大器處理釆樣信號,使得控制精度更高;3、 二級調節直流發電機輸出電壓的冗余設計,極大提高了系統可靠性;4、采用' 兩級檢測調節方式,極大提高了不同負載情況下直流發電機輸出電壓的穩定性; 5、勵磁電流調整采用低內阻場效應功率管,整流采用肖特基器件,極大地提高 了直流發電機輸出電壓的調整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直流發電機輸出電壓調節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電路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技術作更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參見圖2,本技術包括與直流發電機連接的勵^磁三相整流電路、所述三 相整流電流與串接在直流發電機正端的二極管D3及電阻R1并接后連接于二極管 D6的陰極,所述二極管D3陽極通過開關S2連接蓄電池,所述二極管D6陽極連' 接一場效應功率管Q2的柵極,場效應功率管Q2的漏極連接所述三相整流電流, 源極連接直流發電機的勵磁電流輸入端BT1,所述場效應功率管Q2的柵極上還 連接有信號反饋電路,所述信號反饋電路的電壓輸入端連接于電阻R1與二極管 D6之間電路上,所述信號反饋電路上連接有信號采樣電路,所述信號采樣電路 電壓輸入端連接直流發電機正端;所述信號采樣電路對直流電機輸出電壓進行采 樣,并對采樣信號進行處理后傳送到信號反饋電路,通過信號反饋電路來調整場 效應功率管Q2工作。所述信號反饋電3各包括三才及管Ql、電阻R2、 R3、 R9、 RIO、 Rll,電容C1、 穩壓管Wl,所述三極管Ql發射才及、電阻R2、 R9以及電容C1都連接于電阻R1 和二極管D6之間的電路上,三極管Ql的基極分別連接有電阻R2和穩壓管Wl, 集電極分別連接場效應功率管Q2的柵極和電阻R3,穩壓管Wl的正極分別連接 有電阻R9、 RIO、 Rll,電阻R3、 R10和電容C1的一端都分別連接直流發電機負 端。所述信號采樣電路包括三極管Q4、比較器IC1、三端穩壓管IC2,直流發 電機正端通過電阻R6連接三端穩壓管IC2輸入端,三端穩壓管IC2輸入端和參 考極相連接,三端穩壓管IC2輸出端連接直流發電機負端,三端穩壓管IC2輸入端還通過電阻R12連接比較器IC1反相輸入端,直流發電機正端通過電阻R7連 接比較器IC1正相輸入端,比較器IC1正相輸入端還分別連接有電容C2、電阻 R13,電容C2和電阻R13并接后連接直流發電機負端,三極管Q4基極連接比較 器IC1信號輸出端,集電極連接電阻Rll,發射極分別連接比較器IC1反相輸入 端及電阻R12,直流發電機正端和負端之間還串接有電阻R8、穩壓管W2。本優 選實施例的三端穩壓管IC2為精密穩壓基準TL431,當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 相同功能的穩壓基準。本技術的工作流程為啟動直流發電機M時按下開關S2,將直流電源' 通過二極管D3、電阻R1加載到二極管D6、三極管Q1、電阻R2、 R9、電容C1、 穩壓管W1,這樣三極管Q1導通,使得場效應功率管Q2也相應導通,將勵;茲電 流加載到直流發電機的勵/磁電流輸入端BT1,這樣直流發電機M開始正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直流發電機輸出電壓二級精密調節電路,包括與直流發電機連接的勵磁三相整流電路、所述三相整流電流與串接在直流發電機正端的二極管D3及電阻R1并接后連接于二極管D6的陰極,所述二極管D3陽極通過開關S2連接蓄電池,其特征是:所述二極管D6陽極連接一場效應功率管Q2的柵極,場效應功率管Q2的漏極連接所述三相整流電流,源極連接直流發電機的勵磁電流輸入端BT1,所述場效應功率管Q2的柵極上還連接有信號反饋電路,所述信號反饋電路的電壓輸入端連接于電阻R1與二極管D6之間電路上,所述信號反饋電路上連接有信號采樣電路,所述信號采樣電路電壓輸入端連接直流發電機正端;所述信號采樣電路對直流電機輸出電壓進行采樣,并對采樣信號進行處理后傳送到信號反饋電路,通過信號反饋電路來調整場效應功率管Q2工作。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蘇玉明,張振凡,李賢杰,雷勇,王玉,樊慶華,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精久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88[中國|濟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