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無人機槳葉防碰傷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37808210 閱讀: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8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無人機槳葉防碰傷裝置,包括設置在槳葉外圍的防碰傷環,防護環包括防護環I、防護環II、防護環III和防護環IV,防護環I和防護環II之間、防護環III和防護環IV之間均通過連接塊一固定連接,連接塊一內設有固定安裝組件,防護環I和防護環IV之間、防護環II和防護環III之間均通過連接塊二轉動連接,防護環外側設有輔助連接組件;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設置固定安裝組件,轉盤轉動轉筒,由于轉筒與內桿為螺紋連接,且在限位塊與限位槽的配合下限制了內桿的軸向旋轉,內桿可以沿著轉筒長度方向移動,即可控制兩個內桿插入對應的安裝孔內,并通過使勁旋擰轉盤來加大內桿與安裝孔配合的緊密性,進而提高無人機本體安裝的穩定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效率。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無人機槳葉防碰傷裝置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無人機
    ,具體是無人機槳葉防碰傷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英文縮寫為“UAV”,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或者由車載計算機完全地或間歇地自主地操作,無人機按應用領域,可分為軍用與民用。目前,市面上的無人機主要分為固定翼、多旋翼和復合翼的無人機,在實際使用中,由于多旋翼無人機能夠實現垂直起降、定空懸停等動作,其應用較為廣泛,無人機槳葉作為無人機的動力來源,其作用極為關鍵;多旋翼無人機可以在固定的一個點上懸停住,方便我們監控信息、拍攝或輸送物料,因為多旋翼無人機靠多個電機動力輸出提供的升力飛行,一旦出現電機動力不平衡甚至停轉,就會很容易造成墜機事故,造成槳葉損毀,尤其是室內使用的多旋翼無人機的槳葉容易與墻壁或其他物品發生碰撞造成停轉,導致無人機墜機。
    [0003]因此,傳統的的多旋翼無人機均安裝有槳葉防碰傷裝置,但是現有的防碰傷裝置結構多為非一體化結構,需要分別安裝于無人機的各個槳葉外部,且安裝過程較為繁瑣,降低了工作效率,還容易弄丟某個結構部件,實用性不高;并且,傳統的裝置結構占地體積較大,在無需使用時不方便攜帶,給使用者帶來一定不便;為此,我們設計無人機槳葉防碰傷裝置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無人機槳葉防碰傷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無人機槳葉防碰傷裝置,包括設置在槳葉外圍的防碰傷環,所述槳葉由固定桿固定安裝于無人機本體外側四角處,所述防碰傷環包括防護環I、防護環II、防護環III和防護環IV,所述防護環I和防護環II之間、防護環III和防護環IV之間均通過連接塊一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塊一內設有固定安裝組件,所述防護環I和防護環IV之間、防護環II和防護環III之間均通過連接塊二轉動連接,所述防碰傷環外側設有輔助連接組件。
    [0007]所述輔助連接組件包括連接桿一、連接桿二、連接桿三、支腿一和支腿二,所述連接桿一有兩個,且分別固定連接于防護環I和防護環II之間、防護環III和防護環IV之間,所述連接桿二與連接桿三通過合頁轉動連接,連接桿二和連接桿三遠離合頁的一端分別與防護環I、防護環IV外壁固定連接,另一側的連接桿二和連接桿三遠離合頁的一端分別與防護環II、防護環III外壁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一底部中間位置固定設有支腿一,所述連接桿二與連接桿三的底部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設有支腿二。
    [0008]所述固定安裝組件包括轉筒、轉盤、內桿、限位槽、限位塊和外螺紋,所述連接塊一靠近連接桿一的一側表面開設有凹槽一,凹槽一內轉動插裝有轉筒,轉筒遠離凹槽一內底
    壁的一端伸至凹槽一外部并連接有轉盤,轉筒遠離轉盤的一端內插裝有內桿,內桿另一端貫穿至連接塊一外部,內桿與連接塊一滑動連接,所述內桿沿長度方向中點處左右兩側對稱設有限位塊,連接塊一內設有供限位塊滑動嵌入的限位槽,所述內桿表面設有外螺紋,外螺紋長度為內桿長度的一半,且位于靠近轉筒的一側,轉筒內設有與外螺紋相匹配的內螺紋,所述無人機本體底部設有安裝塊,安裝塊上設有與內桿一一對應的安裝孔。
    [0009]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方案:兩個所述支腿二相互貼合的面對稱設有凹槽二,凹槽二包括凹槽二A和凹槽二B,所述凹槽二A內滑動設有與其相適應的滑塊,凹槽二A內底壁設有彈簧一,彈簧一另一端與滑塊固定連接,所述凹槽二B上方設有內腔,內腔與凹槽二B連通,內腔內滑動設有與其相適應的的卡條,內腔內底壁設有彈簧二,彈簧二另一端與卡條固定連接,所述滑塊上貫穿設有供卡條嵌入的卡孔,所述卡孔為矩形結構,所述內腔右側設有滑槽,滑槽左側與內腔連通、右側與外部連通,滑槽內滑動設有滑條,滑條一端與卡條右側面頂部固定連接,滑條另一端伸至滑槽外部并固定連接有推鈕,推鈕與支腿二外表面滑動連接。
    [0010]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防護環I和防護環II之間的連接桿一外側壁固定連接有卡板,所述卡板包括豎板和卡勾,所述豎板固定安裝于所述連接桿一外側壁,豎板具有一定彈性,豎板的頂面高出所述連接桿一的頂面,豎板靠近所述連接桿一的側面頂部固定設有卡勾,卡勾橫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卡勾底面與所述連接桿一頂面平行,且卡勾底面與所述連接桿一頂面之間的垂直距離與所述連接桿一的厚度相等。
    [0011]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連接塊二為上下對稱設置的兩塊連接板,兩塊連接板相互遠離的側面與對應防碰傷環固定連接,兩塊連接板相互靠近的側面通過合頁轉動連接。
    [0012]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連接塊一和連接塊二豎直方向的側面均為弧形面。
    [0013]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防碰傷環的各個環形圓心位于正方形的四個頂點處,防碰傷環的橫截面呈月牙狀,且防碰傷環凸起面靠近槳葉。
    [0014]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支腿一的高度和支腿二的高度相等。
    [0015]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安裝孔的孔徑大小與內桿的桿徑大小相等。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專利技術通過凹槽二、彈簧一、內腔、彈簧二、滑槽、滑條、推鈕、卡條、滑塊、卡孔、卡板、合頁和輔助連接組件的配合使用,使用者通過合頁翻轉使得本裝置打開,當兩個支腿二相互靠近貼合時,使用者向上推動推鈕,通過滑條帶動卡條向上移動,使得卡條收回內腔內,當滑塊完全進入凹槽二B內時,松開推鈕,在彈簧二彈力作用下推動卡條嵌入卡孔內,實現卡接,使得本裝置展開后的結構更加穩定;當需要折疊收納時,只需向上推動推鈕,令卡條完全脫離卡孔即可解除卡接作用,同時在彈簧一彈力的作用下更加方便將兩個支腿二分離,再通過合頁翻轉使得兩個連接桿一貼合,由于豎板具有一定彈性,可使得卡勾卡在另一個連接桿一底部,將折疊收納起來的裝置本體固定住,當需要打開時,只需通過卡勾向外掰開豎板即可,且折疊收納起來時,減小占地空間,方便攜帶,結構簡單,但實用性高。
    [0018]2.本專利技術通過設置固定安裝組件,使用者通過轉盤轉動轉筒,由于轉筒與內桿為
    螺紋連接,且在限位塊與限位槽的配合下限制了內桿的軸向旋轉,故在螺紋連接的作用下,內桿可以沿著轉筒長度方向移動,即可控制兩個內桿插入對應的安裝孔內,并通過使勁旋擰轉盤來加大內桿與安裝孔配合的緊密性,進而提高無人機本體安裝的穩定性,安裝過程簡單,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專利技術整體結構的主視圖;
    [0020]圖2為本專利技術整體結構的左側視圖;
    [0021]圖3為本專利技術整體結構的俯視圖;
    [0022]圖4為本專利技術中無人機本體安裝時的整體俯視圖;
    [0023]圖5為本專利技術中防碰傷環處橫截面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6為圖3中B處的放大圖;
    [0025]圖7為本專利技術中卡板未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8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無人機槳葉防碰傷裝置,包括設置在槳葉(14)外圍的防碰傷環;其特征在于:所述槳葉(14)由固定桿固定安裝于無人機本體(7)外側四角處,所述防碰傷環包括防護環I(1)、防護環II(30)、防護環III(31)和防護環IV(32),所述防護環I(1)和防護環II(30)之間、防護環III(31)和防護環IV(32)之間均通過連接塊一(4)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塊一(4)內設有固定安裝組件,所述防護環I(1)和防護環IV(32)之間、防護環II(30)和防護環III(31)之間均通過連接塊二(29)轉動連接,所述防碰傷環外側設有輔助連接組件;所述輔助連接組件包括連接桿一(2)、連接桿二(5)、連接桿三(6)、支腿一(15)和支腿二(17),所述連接桿一(2)有兩個,且分別固定連接于防護環I(1)和防護環II(30)之間、防護環III(31)和防護環IV(32)之間,所述連接桿二(5)與連接桿三(6)通過合頁轉動連接,連接桿二(5)和連接桿三(6)遠離合頁的一端分別與防護環I(1)、防護環IV(32)外壁固定連接,另一側的連接桿二(5)和連接桿三(6)遠離合頁的一端分別與防護環II(30)、防護環III(31)外壁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一(2)底部中間位置固定設有支腿一(15),所述連接桿二(5)與連接桿三(6)的底部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設有支腿二(17);所述固定安裝組件包括轉筒(13)、轉盤(8)、內桿(10)、限位槽(11)、限位塊(9)和外螺紋(12),所述連接塊一(4)靠近連接桿一(2)的一側表面開設有凹槽一,凹槽一內轉動插裝有轉筒(13),轉筒(13)遠離凹槽一內底壁的一端伸至凹槽一外部并連接有轉盤(8),轉筒(13)遠離轉盤(8)的一端內插裝有內桿(10),內桿(10)另一端貫穿至連接塊一(4)外部,內桿(10)與連接塊一(4)滑動連接,所述內桿(10)沿長度方向中點處左右兩側對稱設有限位塊(9),連接塊一(4)內設有供限位塊(9)滑動嵌入的限位槽(11),所述內桿(10)表面設有外螺紋(12),外螺紋(12)長度為內桿(10)長度的一半,且位于靠近轉筒(13)的一側,轉筒(13)內設有與外螺紋(12)相匹配的內螺紋,所述無人機本體(7)底部設有安裝塊,安裝塊上設有與內桿(10)一一對應的安裝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人機槳葉防碰傷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支腿二(17)相互貼合的面對稱設有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邵翔何亞東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科爾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软件|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一本无码人妻在中文字幕免费|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聊天APP|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少妇 | 日韩丰满少妇无码内射| 尤物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 久久精品岛国av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 | 亚洲最大av资源站无码av网址|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午夜福利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亚洲av中文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欧毛|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午夜无码性爽快影院6080|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AV无码国产网站 |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 综合国产在线观看无码| 夜夜添无码试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