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重型裝配式路面的管樁支撐結構,包括土層和路面本體,所述土層頂部的兩側均插接有管樁;所述土層的頂部且位于管樁之間的中心處安裝有支撐組件;所述支撐組件的頂部安裝有加固組件;所述加固組件包括固定部和延伸部和連接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加固組件,能夠將兩組管樁進行支撐和連接,使其在受力后不易發生傾斜和對周圍土層造成斜壓的現象,這樣使土層保持與管樁的緊密度,提高土層對管樁的支撐效果;通過設置加固組件,能夠將兩組管樁連接成為一個整體,能夠均勻的對來自路面本體的力進行支撐,提高路基的牢固性和穩定性;道砟層相比土層具有較高的硬度、強度和抗壓性。強度和抗壓性。強度和抗壓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重型裝配式路面的管樁支撐結構
[0001]本技術涉及管樁支撐結構
,具體為一種重型裝配式路面的管樁支撐結構。
技術介紹
[0002]重型裝配式路面指的是在工廠中制成混凝土預制板,運至工地現場鋪裝而成的路面,具有鋪裝進度快,鋪完即可通車的優點,重型裝配式路面在進行鋪裝時,通常需要配合樁板式路基進行鋪設,樁板式路基作為一種路基結構,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不僅能夠縮短公路施工周期,且具有沉降小、承載力強以及平順性高的特點,樁板式路基中的樁通常指的是管樁。
[0003]現有的樁板式結構在使用時,缺乏支撐結構加固結構,由于一般土層的上層較為松散,管樁的上部容易在長年使用后發生傾斜,同時作為對裝配式路面進行支撐的管柱之間缺乏聯動和支撐,不能形成一個整體,容易造成兩組管樁受力不均,造成路面出現傾斜和斷裂,因此我們需要提出一種重型裝配式路面的管樁支撐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型裝配式路面的管樁支撐結構,具備可對管樁之間進行支撐以提高受力效果的優點,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重型裝配式路面的管樁支撐結構,包括土層和路面本體,所述土層頂部的兩側均插接有管樁;
[0006]所述土層的頂部且位于管樁之間的中心處安裝有支撐組件;
[0007]所述支撐組件的頂部安裝有加固組件;
[0008]所述加固組件包括固定部和延伸部和連接部,所述固定部和延伸部和連接部為一體成型設置;
[0009]所述固定部的底部與支撐組件的頂部連接;所述延伸部設置在固定部的兩側,所述連接部設置在延伸部遠離固定部的一端;
[0010]所述管樁的頂部貫穿連接部并延伸至連接部的外部。
[0011]優選的,所述管樁的頂部安裝有樁帽,所述樁帽的頂部與路面本體的底部連接。
[0012]優選的,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墩板和支柱,所述支柱的底部延伸至土層的內部,所述支柱的頂部位于土層的外部并與墩板的底部連接。
[0013]優選的,所述墩板的頂部與與固定部的底部貼合,所述墩板頂部的兩側均安裝有絲桿,所述絲桿的頂部貫穿固定部并延伸至固定部的外部,所述絲桿表面螺紋連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底部與固定部的頂部貼合。
[0014]優選的,所述連接部遠離延伸部的一側開設有卡槽,所述管樁的頂部通過卡槽貫穿連接部并延伸至連接部的外部。
[0015]優選的,所述管樁的表面且位于連接部的下方滑動套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頂部
與連接部的底部貼合。
[0016]優選的,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處均插接有螺桿,所述螺桿的頂部貫穿連接部并延伸至連接部的外部。
[0017]優選的,所述連接部的頂部且位于管樁的兩側均設置有頂板,所述螺桿的頂部貫穿頂板并延伸至頂板的外部,所述螺桿的表面螺紋連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底部與頂板的表面貼合。
[0018]優選的,所述連接部遠離延伸部的一側設置有側板,所述側板外側的四周均螺紋連接有螺釘,所述螺釘的一端貫穿側板并與連接部的內部螺紋連接,所述側板的內側分別與頂板和底板的側面貼合,所述卡槽的內部填充有混凝土填充體。
[0019]優選的,所述土層的頂部與路面本體的底部之間填充有道砟層,所述管樁、支撐組件和加固組件均位于道砟層的內部。
[002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技術通過設置加固組件,能夠將兩組管樁進行支撐和連接,使其在受力后不易發生傾斜和對周圍土層造成斜壓的現象,這樣使土層保持與管樁的緊密度,提高土層對管樁的支撐效果。
[0022]2、本技術通過設置加固組件,能夠將兩組管樁連接成為一個整體,能夠均勻的對來自路面本體的力進行支撐,提高路基的牢固性和穩定性;道砟層相比土層具有較高的硬度、強度和抗壓性。
[0023]3、本技術通過設置道砟層,道砟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分擔管樁的壓力,對避免管樁傾斜起到積極作用,同時能夠間接的將壓力均勻的傳遞給土層,提高整個支撐結構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2為本技術加固組件的立體結構使用圖;
[0026]圖3為本技術連接部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0027]圖4為本技術底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8]圖5為本技術固定部的主視剖面圖;
[0029]圖6為本技術圖1中A區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30]圖中:1、土層;2、路面本體;3、管樁;4、固定部;5、延伸部;6、連接部;7、樁帽;8、墩板;9、支柱;10、絲桿;11、套管;12、底板;13、螺桿;14、頂板;15、螺母;16、側板;17、螺釘;18、混凝土填充體;19、道砟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32]請參閱圖1
?
6,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重型裝配式路面的管樁支撐結
構,包括土層1和路面本體2,土層1頂部的兩側均插接有管樁3;管樁3的頂部安裝有樁帽7,樁帽7的頂部與路面本體2的底部連接,管樁3插入土層1內部,通過土層1對管樁3進行支撐。
[0033]其中,通過設置樁帽7,設置在管樁3的頂部,用于對路面本體2進行支撐,提高管樁3頂部與路面本體2之間的接觸面積以提高支撐效果,路面本體2受到的壓力通過樁帽7傳遞到管樁3上,管樁3再將壓力傳遞給土層1,從而提高對路面本體2的支撐效果。
[0034]土層1的頂部且位于管樁3之間的中心處安裝有支撐組件;支撐組件的頂部安裝有加固組件;通過設置支撐組件,用于對加固組件進行支撐。
[0035]加固組件包括固定部4和延伸部5和連接部6,固定部4和延伸部5和連接部6為一體成型設置;固定部4的底部與支撐組件的頂部連接;延伸部5設置在固定部4的兩側,連接部6設置在延伸部5遠離固定部4的一端;管樁3的頂部貫穿連接部6并延伸至連接部6的外部。通過設置固定部4和延伸部5和連接部6,能夠將兩組管樁3進行連接,同時對兩組管樁3進行輔助支撐。
[0036]支撐組件包括墩板8和支柱9,支柱9的底部延伸至土層1的內部,支柱9的頂部位于土層1的外部并與墩板8的底部連接。支柱9插入到土層1的內部,能夠對墩板8進行限定,防止墩板8發生偏移,墩板8的頂部與與固定部4的底部貼合,通過設置墩板8和支柱9,用于對固定部4進行支撐。
[0037]進一步的,墩板8頂部的兩側均安裝有絲桿10,絲桿10的頂部貫穿固定部4并延伸至固定部4的外部,絲桿10表面螺紋連接有套管11,套管11的底部與固定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重型裝配式路面的管樁支撐結構,包括土層(1)和路面本體(2),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層(1)頂部的兩側均插接有管樁(3);所述土層(1)的頂部且位于管樁(3)之間的中心處安裝有支撐組件;所述支撐組件的頂部安裝有加固組件;所述加固組件包括固定部(4)和延伸部(5)和連接部(6),所述固定部(4)和延伸部(5)和連接部(6)為一體成型設置;所述固定部(4)的底部與支撐組件的頂部連接;所述延伸部(5)設置在固定部(4)的兩側,所述連接部(6)設置在延伸部(5)遠離固定部(4)的一端;所述管樁(3)的頂部貫穿連接部(6)并延伸至連接部(6)的外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重型裝配式路面的管樁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樁(3)的頂部安裝有樁帽(7),所述樁帽(7)的頂部與路面本體(2)的底部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重型裝配式路面的管樁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墩板(8)和支柱(9),所述支柱(9)的底部延伸至土層(1)的內部,所述支柱(9)的頂部位于土層(1)的外部并與墩板(8)的底部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重型裝配式路面的管樁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墩板(8)的頂部與固定部(4)的底部貼合,所述墩板(8)頂部的兩側均安裝有絲桿(10),所述絲桿(10)的頂部貫穿固定部(4)并延伸至固定部(4)的外部,所述絲桿(10)表面螺紋連接有套管(11),所述套管(11)的底部與固定部(4)的頂部貼合。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重型裝配式路面的管樁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6)遠離延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春生,黃道沸,張詩富,吳杰,王磊,劉黎明,張永晧,綦冉,
申請(專利權)人:中都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