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翻板機,由機臺、承置架、驅動裝置、吸板裝置、推板裝置、翻板裝置和輸送裝置組成,其特征在于:機臺設有軌道和支架,承置架設在機臺軌道上方,由復數(shù)直向底座和一斜撐背座構成,其復數(shù)底座間設有間隔空間;驅動裝置包括帶動傳動輪和輸送帶運轉進而使承置架在軌道上移動的第一馬達和帶動主動輪、皮帶和被動輪運轉進而使設在被動輪中心的轉動軸轉動的第二馬達;吸板裝置設在機臺支撐架內部,是在氣壓缸的活塞桿前端固接一設有復數(shù)個吸嘴的連接板;推板裝置設在機臺的軌道下方,包括驅動推動塊和活動板向上移動的第一氣壓缸和將活動板前推的第二氣壓缸;翻板裝置具有兩塊設在機臺支撐架兩側的方形轉動板,該轉動板間以驅動裝置的轉動軸相互軸接,每塊轉動板的四角位置設有鉤塊;輸送裝置是在兩側架板間設置的復數(shù)滾輪。(*該技術在200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自動翻板機,特指一種用于電路板生產(chǎn)線上的自動翻板機。電路板在加工過程中,常會將完成部分加工的電路板加以迭置,再運送到另一生產(chǎn)線上繼續(xù)加工,其間存在著如何逐一輸送的問題。已有技術是將電路板立置迭放,然后用吸板將電路板吸起后再移動到位。這種方式需要吸板不停地做90度翻轉,因此不僅效率低,而且翻轉的穩(wěn)定性亦不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連續(xù)吸板和翻轉的自動翻板機,以提高效率和翻板過程的穩(wěn)定性。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xiàn)的一種自動翻板機,由機臺、承置架、驅動裝置、吸板裝置、推板裝置、翻板裝置和輸送裝置組成,其特征在于機臺設有軌道和支架,承置架設在機臺軌道上方,由復數(shù)直向底座和一斜撐背座構成,其復數(shù)底座間設有間隔空間;驅動裝置包括帶動傳動輪和輸送帶運轉進而使承置架在軌道上移動的第一馬達和帶動主動輪、皮帶和被動輪運轉進而使設在被動輪中心的轉動軸轉動的第二馬達;吸板裝置設在機臺支撐架內部,是在氣壓缸的活塞桿前端固接一設有復數(shù)個吸嘴的連接板;推板裝置設在機臺的軌道下方,包括驅動推動塊和活動板向上移動的第一氣壓缸和將活動板前推的第二氣壓缸;翻板裝置具有兩塊設在機臺支撐架兩側的方形轉動板,該轉動板間以驅動裝置的轉動軸相互軸接,每塊轉動板的四角位置設有鉤塊;輸送裝置是在兩側架板間設置的復數(shù)滾輪。驅動裝置的主動輪的輪沿每間隔90度設有一缺口,且在靠近輪沿處設一感知元件;機臺支撐架內設有推整裝置,包括氣壓缸和前壓板;輸送裝置在機臺的支撐架間設有一轉軸,轉軸上設有傳動輪,該傳動軸與滾輪間套設有皮帶。本技術的優(yōu)點在于翻板速度快、效率高、且穩(wěn)定。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結構。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部分分解立體圖。圖2為本技術的部分剖視平面圖。圖3為本技術的第一動作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第二動作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第三動作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的第四動作示意圖。圖中1機臺、11軌道、12感知元件、13支撐架、2承置架、21底座、211止滑橫紋、22間隔空間、23斜撐背座、24電路板、3驅動裝置、31第一馬達、32傳動輪、33輸送帶、34第二馬達、341主動輪、342輪沿、343缺口、344感知元件、35皮帶、36被動輪、37轉動軸、4吸板裝置、41氣壓缸、42連接板、43吸嘴、44空氣管、5推板裝置、51第一氣壓缸、52推動塊、53活動板、54滾輪、55第二氣壓缸、6翻板裝置、61方形轉動板、62鉤塊、7轉送裝置、71側架板、72滾輪、73皮帶、74轉軸、75傳動軸、8推整裝置、81氣壓缸、82前壓板。如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由機臺1、承置架2、驅動裝置3、吸板裝置4、推板裝置5、翻板裝置6、輸送裝置7和推動裝置8組成。其中機臺1上有軌道11和支撐架13,軌道11上設有感知元件12;承置架2設在機臺1的軌道11上方,可供斜立置放成迭的電路板24,承置架2包含復數(shù)直向的底座21和斜撐背座23,底座21的上表面設有止滑橫紋211,以防止電路板24滑動,復數(shù)底座21之間有間隔空間22,以供翻板裝置6的兩塊方形轉動板61可進入這些空間內活動。驅動裝置3的第一馬達31帶動傳動輪32和輸送帶33運轉,進而使承置架2在軌道11上移動,當承置架2向吸板裝置41的方向移動時,感知元件12可以感知在承置架2最前方的一片電路板24已到達預定位置,此時就可令第一馬達31停止轉動,供吸板裝置4對最前方的一片電路板24進行吸板和回移動作;另外,驅動裝置3的第二馬達34可經(jīng)由主動輪341、皮帶35和被動輪36傳動而帶動設在被動輪36中心的轉動輪37轉動,而驅動裝置3的主動輪341,其輪沿342每間隔90度設有缺口343,且在靠近輪沿342處設有感知元件344,用以感知和適時地使第二馬達34停止轉動,使轉動軸37每隔90度轉動一次。如圖1至圖4所示,吸板裝置4設在機臺1的支撐架13的內部,在氣壓缸41活塞桿前端設有連接板42、該連接板42架設有復數(shù)個吸嘴43,每個吸嘴43均連接有空氣管44,可產(chǎn)生空氣吸力。當連接板42和復數(shù)個吸嘴向前移動后,即可吸住位于承置架2最前方的一片電路板24,然后一起回移。如圖1、圖2、圖4和圖5所示,推板裝置5設在機臺1的軌道11下方位置,其第一氣壓缸51底端通過軸連接在機臺1上,上部一側設有第二氣壓缸55,第一氣壓缸51可驅動推動塊52和活動板53向上移動,活動板53兩側設有滾輪54,當活動板53和滾輪54向上移動時,配合第二氣壓缸前推,可將吸回的電路板24推動并貼靠在翻板裝置6的兩塊方形轉動板61的壁面,之后,再令推動板52和活動板53向下移動,使第二氣壓缸55將第二氣壓缸51拉回。如圖1、圖2和圖5所示,翻板6具有兩塊設在機臺1的支撐架13兩則的方形轉動板61,該兩塊方形轉動板61之間以驅動裝置3的轉動軸37相互軸接而可一體連動,且每塊方形轉動軸61的四角位置均設有鉤塊62,當電路板248被吸回及貼靠在方形轉動板61的邊壁后,方形轉動板61即會受轉動軸37帶動而轉動90度,使電路板24被翻轉90度后平置在輸送裝置7上。輸送裝置7在兩側架板71之間設有復數(shù)滾輪72,這些滾輪72可被另一驅動裝置所驅動(圖中未示出),以將平置在滾輪72上方的電路板24向后輸送。另外,為了使輸送裝置7與電路板24之間具有更大的接觸面積,在機臺1的支撐架13之間設有轉軸74,轉軸74上設有傳動輪75,且傳動軸75與滾輪72之間套設有皮帶73,使得平置的電路板24能平穩(wěn)地往后輸送。如圖1、圖2和圖6所示,推整裝置8設在機臺1的支撐架13的內部,包括氣壓缸81和前壓板82,前壓板82可前伸推靠到電路板24,以使電路板24相互貼靠在一起。如圖3至圖6所示,本技術的翻板過程為以驅動裝置3將承置架2前移到預定位置,以吸板裝置4對承置架2的最前方的一片電路板24吸回;承置架2繼續(xù)前移一格,同時推板裝置5的活動板53和滾輪54向上移動,使電路板24被推動貼靠在翻板裝置6的兩塊方形轉動板61的邊壁,然后向下回縮;以翻板裝置6將電路板24作90度翻轉,使電路板24平置在輸送裝置7上方;以輸送裝置7將電路板24向后單片輸送,同以推整裝置8對位于承置架2上方的電路板24進行整理。由于翻板裝置6的方形轉動板61的四角均設有鉤塊62,因此不需作反向回轉動作,就能連續(xù)作翻板動作,因此翻板速度快、效率高;而且,電路板24在翻板過程中,其下端會進入鉤塊62內,因此不怕掉落,能達到穩(wěn)定翻轉之功效。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翻板機,由機臺、承置架、驅動裝置、吸板裝置、推板裝置、翻板裝置和輸送裝置組成,其特征在于機臺設有軌道和支架,承置架設在機臺軌道上方,由復數(shù)直向底座和一斜撐背座構成,其復數(shù)底座間設有間隔空間;驅動裝置包括帶動傳動輪和輸送帶運轉進而使承置架在軌道上移動的第一馬達和帶動主動輪、皮帶和被動輪運轉進而使設在被動輪中心的轉動軸轉動的第二馬達;吸板裝置設在機臺支撐架內部,是在氣壓缸的活塞桿前端固接一設有復數(shù)個吸嘴的連接板;推板裝置設在機臺的軌道下方,包括驅動推動塊和活動板向上移動的第一氣壓缸和將活動板前推的第二氣壓缸;翻板裝置具有兩塊設在機臺支撐架兩側的方形轉動板,該轉動板間以驅動裝置的轉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黃平堯,
申請(專利權)人:伸倍企業(y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