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制備方法及光纖帶纜。所述光纖帶包括多根沿橫向并排設置的光纖,以及包裹所述光纖的并帶樹脂;所述并帶樹脂為光固化的彈性丙烯酸樹脂材料;所述光纖帶正面和反面的并帶樹脂中沿光纖軸向間斷分布有加強條;所述加強條沿橫向延伸,其橫向寬度處于并帶樹脂橫向寬度以內;所述加強條彎曲模量在9~200GPa,斷裂伸長率在1%~5%。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光纖帶,由于并帶樹脂具有彈性且模量較低,因此大大削弱了由于并帶樹脂固化粘結導致的內應力,減小了光纖尤其是邊纖受到內應力影響而導致的損耗增加;同時采用加強條維持光纖帶整體平整度,解決了由于并帶樹脂模量降低可能導致的光纖串動、表面不平整的問題。整的問題。整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制備方法及光纖帶纜
[0001]本專利技術屬于光通信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制備方法及光纖帶纜。
技術介紹
[0002]由4~24根光纖平行排列經UV(紫外線)固化的并帶樹脂粘結成的薄平帶,光纖帶具有高溶解效率和大光纖密度的優點,因而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0003]然而一直以來,光纖帶的缺點亦較為明顯:由于并帶樹脂的模量較大,光纖帶內光纖特別是邊緣的兩根光纖受到由于固化產生的內應力,導致光纖的衰減增加,影響光纖的傳輸性能。另一方面,采用全涂覆固化樹脂的光纖帶由于光纖帶和樹脂全部粘接后形成一體,導致光纖帶的彎曲性能很差,在光纜生產和應用的時候有很多局限性。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缺陷或改進需求,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制備方法及光纖帶纜,其目的在于,結合彈性樹脂和加強條,降低樹脂對光纖帶邊纖的內應力影響,并維持光纖帶的表面平整,由此解決現有的光纖帶采用較高模量的并帶樹脂,導致邊纖受內應力影響明顯,損耗明顯大于中間纖的技術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按照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包括多根沿橫向并排設置的光纖,以及包裹所述光纖的并帶樹脂;
[0006]所述并帶樹脂為光固化的彈性丙烯酸樹脂材料;
[0007]所述光纖帶正面和反面的并帶樹脂中沿光纖軸向間斷分布有加強條;
[0008]所述加強條沿橫向延伸,其橫向寬度處于并帶樹脂橫向寬度以內;
[0009]所述加強條彎曲模量在9~200GPa,斷裂伸長率在1%~5%。
[0010]優選地,所述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所述加強條橫向寬度處于光纖橫向排列寬度以內,優選覆蓋中間纖橫向寬度范圍。
[0011]優選地,所述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所述加強條與光纖垂直或成交角,間隔距離為100~500mm。
[0012]優選地,所述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所述加強條的直徑在10~40um之間,所述加強條的直徑小于并單樹脂層的厚度,優選二者的差值在10um以上。
[0013]優選地,所述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所述加強條采用短纖維制作,優選為碳纖維或玻璃纖維。
[0014]優選地,所述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所述彈性丙烯酸樹脂,彈性模量在50~200Mpa,斷裂伸長率為20%~100%。
[0015]優選地,所述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所述并帶樹脂厚度在20~50um之間。
[0016]優選地,所述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所述多根光纖之間填充有油膏、滑石粉或阻水粉。
[0017]按照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所述間斷加強型光纖帶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8]將多根光纖橫向并排設置,組成排纖;
[0019]周期性的在排纖表面放置加強條,并定徑涂覆彈性丙烯酸樹脂樹脂,使所述加強條和排纖位置相對固定;
[0020]經過UV引發,使得所述彈性丙烯酸樹脂固化,獲得所述間斷加強型光纖帶。
[0021]按照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光纖帶纜,其包括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光纖帶。
[0022]總體而言,通過本專利技術所構思的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23]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光纖帶,由于并帶樹脂具有彈性且模量較低,因此大大削弱了由于并帶樹脂固化粘結導致的內應力,減小了光纖尤其是邊纖受到內應力影響而導致的損耗增加;同時采用加強條維持光纖帶整體平整度,解決了由于并帶樹脂模量降低可能導致的光纖串動、表面不平整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提供的光纖帶結構示意圖;
[0025]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提供的光纖帶橫截面投影結構示意圖;
[0026]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提供的光纖帶結構示意圖;
[0027]圖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提供的光纖帶橫截面投影結構示意圖;
[0028]圖5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3提供的光纖帶纜結構示意圖;
[0029]圖6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4提供的光纖帶纜結構示意圖。
[0030]在所有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用來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結構,其中:1為光纖帶,1.1為光纖,1.2為并帶樹脂,1.3為加強條,1.4為油膏,2為并帶樹脂,3為加強條,4為加強件,5為阻水材料。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專利技術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0032]如果降低并帶樹脂的模量,以減小制作光纖帶時產生的內應力,則對光纖的約束能力下降,光纖可能產生串動或分離,使光纖帶不能維持原本平整而并排的排列,失去其光纖有序排列帶來的高熔接效率、大光纖密度的優勢。本專利技術采用彈性的并帶樹脂,配合每隔一段距離設置剛性的加強條,在減小由于并帶樹脂模量較高帶來的內應力并且能維持光纖帶的平整程度,由于加強條不限制光纖橫向移動,因此光纖帶的彎曲性能以及邊纖損耗得到了有效改善。
[0033]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包括多根沿橫向并排設置的光纖,以及包裹所述光纖的并帶樹脂;
[0034]所述并帶樹脂為光固化的彈性丙烯酸樹脂材料;所述彈性丙烯酸樹脂,彈性模量
在50~200Mpa,斷裂伸長率為20%~100%。所述并帶樹脂厚度在20~50um之間。由于加強條的存在,并單樹脂的模量可以遠低于目前光纖帶采用的并帶樹脂的典型模量,目前并帶樹脂的典型模量在600MPa左右。低模量的并單樹脂,產生的應力更小,有利于減小邊纖損耗,并且提高光纖帶整體的彎曲性能,尤其是本專利技術采用的并帶樹脂具有一定彈性,在降低光纖完全損耗的同時光纖帶整體的彎曲性能更好,不易折斷。并帶樹脂層,由于需要固定加強條,因此并帶樹脂的厚度略大。
[0035]所述光纖帶正面和反面的并帶樹脂中沿光纖軸向間斷分布有加強條;所述加強條與光纖垂直或成交角,間隔距離為100~500mm。一般來說,與光纖垂直的加強條,具有更好的彎曲耐久性,由于光纖帶整體彎曲時,加強條處幾乎不受影響,因此不會導致加強條與并帶樹脂分離,同時易于剝除和熔接;而與光纖成交角的加強條,由于在軸向上覆蓋更全面,極限狀態下,甚至可以完全覆蓋光纖帶的軸向,因此對與光纖串動的限制能力更強,最大可能的避免光纖帶中并排設置的光纖傳動。
[0036]所述加強條沿橫向延伸,其橫向寬度處于并帶樹脂橫向寬度以內,橫向寬度處于光纖橫向排列寬度以內,優選覆蓋中間纖橫向寬度范圍。所述加強條的直徑在10~40um之間。由于加強條覆蓋的橫線寬度,是加強條的性能重要影響因素,加強條如果覆蓋完整給的一周,彎曲時由于樹脂的堆積,會不可避免的產生應力堆積,尤其是在加強條處形成壓迫,導致微彎,光纖損耗增加,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加強條,不會覆蓋到光纖帶邊纖兩側,這樣設計,改變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沿橫向并排設置的光纖,以及包裹所述光纖的并帶樹脂;所述并帶樹脂為光固化的彈性丙烯酸樹脂材料;所述光纖帶正面和反面的并帶樹脂中沿光纖軸向間斷分布有加強條;所述加強條沿橫向延伸,其橫向寬度處于并帶樹脂橫向寬度以內;所述加強條彎曲模量在9~200GPa,斷裂伸長率在1%~5%。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條橫向寬度處于光纖橫向排列寬度以內,優選覆蓋中間纖橫向寬度范圍。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條與光纖垂直或成交角,間隔距離為100~500mm。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條的直徑在10~40um之間,所述加強條的直徑小于并單樹脂層的厚度,優選二者的差值在10um以上。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間斷加強型光纖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條采用短纖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海峰,阮云芳,熊壯,祁林,楊向榮,湯思怡,王佳,肖毅,詹浩,
申請(專利權)人: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