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軟體手套入盒機構。該技術方案采用間隔排布的夾爪同側壁帶有鋸齒狀缺口的料盒相匹配,保證了手套進出料盒高效順暢;在入盒模式方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利用推頭頂壓成沓手套推進,再將料盒退出,顯著提高了入盒效率;而料盒可采用豎直升降、前后平移、左右平移等多種動作模式,為設備選型提供了多樣化選擇;此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利用氣缸驅動包裝盒扭動,從而使包裝盒的側葉在關側葉板推動下完成關閉動作,再扣好下舌蓋,即完成封閉包裝盒一端的動作,包裝盒在入盒工位是一端是封閉的,手套從另一端推入紙盒內,按照入盒模式的動作。全流程具有極高的執行效率。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構造合理,運行表現良好。運行表現良好。運行表現良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軟體手套入盒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手套包裝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軟體手套入盒機構。
技術介紹
[0002]手套在生產完成后,一般采用輸送機將成沓的手套轉運至包裝工位,對于盒裝手套而言,無法直接在輸送機上完成包裝,而必須涉及一步入盒工序。不同于常規硬質產品的裝盒,手套一般為柔性材質,不便于抓持和轉移,而且,抓持動作還容易使成摞的手套呈冗余、鼓脹狀態,內部氣體無法排出,影響成品的包裝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旨在針對現有技術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軟體手套入盒機構,以解決目前,軟體手套難以平整、高效的從輸送機構轉運到包裝盒中的技術問題。
[0004]為實現以上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軟體手套入盒機構,包括POM鏈條輸送機,抓取機構,裝盒機構,其中,在POM鏈條輸送機的輸送路徑上方設置有抓取機構,在抓取機構的運動路徑下方設置有裝盒機構;抓取機構包括支架,橫移機構,升降機構,拖鏈,機械手,壓塊,其中,支架固定設置,在支架上設置有橫移機構,在橫移機構上設置有升降機構,在升降機構和橫移機構之間連接有拖鏈,在升降機構底端設置有機械手,在機械手的兩夾爪之間設置有縱向的電動缸,在所述電動缸的底端連接有壓塊;裝盒機構包括料盒和缺口,其中,料盒位于壓塊下方,料盒的兩個側壁分別位于機械手的兩個夾爪下方,在料盒的兩個側壁上具有若干缺口。
[0006]作為優選,在裝盒機構后方設置有包裝盒封蓋機構。
[0007]作為優選,還包括主機架,其中POM鏈條輸送機、抓取機構、裝盒機構均設置于所述主機架上。
[0008]作為優選,機械手的夾爪為若干末端帶有折角的圓桿,所述圓桿的直徑小于缺口的寬度。
[0009]作為優選,缺口呈矩形,若干缺口間隔設置,若干缺口在料盒的側壁上呈鋸齒狀排列。
[0010]作為優選,裝盒機構還包括包裝盒,手套推頭,入盒上壓板,其中,料盒、手套推頭、入盒上壓板分別承載于運動機構上;承載料盒的運動機構驅動料盒和包裝盒發生相對運動,使包裝盒在料盒的外側端口處對接或分離;承載料盒的運動機構和承載入盒上壓板的運動機構驅動料盒和入盒上壓板發生相對運動,使入盒上壓板從上方向下置入料盒或分離;承載料盒的運動機構和承載手套推頭的運動機構驅動料盒和手套推頭發生相對運動,使手套推頭在料盒的兩側端口之間做貫通運動或分離。
[0011]作為優選,承載料盒的運動機構包括升降運動機構、前后平移運動機構或左右平移運動機構。
[0012]作為優選,承載料盒的運動機構包括料盒升降機構和入盒前進機構,其中,料盒連
接在料盒升降機構上,料盒升降機構連接在入盒前進機構上;承載手套推頭的運動機構為推頭電缸;承載入盒上壓板的運動機構為上壓板橫移氣缸。
[0013]作為優選,在包裝盒的輸送路徑上設置有關側葉工位,關側葉工位包括上扭盒氣缸,下扭盒氣缸,第一關側葉板,第二關側葉板,第三關側葉板,當包裝盒到達關側葉工位時,上扭盒氣缸和下扭盒氣缸分別位于包裝盒的上方和下方,第一關側葉板、第二關側葉板、第三關側葉板三者分別位于包裝盒的端口處,且三者沿不同方向延伸。
[0014]作為優選,第一關側葉板、第二關側葉板、第三關側葉板三者兩兩垂直。
[0015]在以上技術方案中,POM鏈條輸送機主要作用是與上一道工序鏈接,從而起到運輸手套的作用;抓取機構的主要作用是將POM鏈條輸送機上的手套抓取至裝盒機構,抓取機構帶有壓盒機構,可以對手套進行排氣;裝盒機構(亦可稱為軟體手套入盒機構)主要作用是將成沓的軟體手套,裝到手套盒內。此外,還可在本技術的主要結構后面鏈接包裝盒封蓋機構。
[0016]在抓取機構的構造中,支架用于起到基礎支撐作用;橫移機構用于驅動機械手橫向移動,使機械手能夠在POM鏈條輸送機上方和料盒上方之間平移;升降機構用于驅動機械手升降,得以通過下降、抓取、上升的流程完成手套抓取動作,或通過下降、放置、上升的流程完成手套釋放動作;拖鏈用于布線;機械手用于對手套進行抓取或放置;壓塊由電動缸驅動,當手套被機械手成摞釋放后,可利用壓塊對其起到排氣作用。在裝盒機構的構造中,料盒用于承接由機械手抓取來的手套;其側壁上的缺口可避免阻擋機械手的夾爪運動。
[0017]本技術提供了軟體手套入盒機構。該技術方案對機械手和料盒的構造與配合方式進行了改進,并設計了全新的手套入盒模式和多樣化的料盒動作流程;包裝盒在手套入盒前,采用扭盒動作實現側葉關閉,并封閉包裝盒的一端,包裝盒轉運至入盒工位,將成沓的手套從包裝盒另一端推入包裝盒內。具體來看,本技術采用間隔排布的夾爪同側壁帶有鋸齒狀缺口的料盒相匹配,保證了手套進出料盒高效順暢;在入盒模式方面,本技術利用推頭頂壓成沓手套推進,再將料盒退出,顯著提高了入盒效率;而料盒可采用豎直升降、前后平移、左右平移等多種動作模式,為設備選型提供了多樣化選擇;此外,本技術利用氣缸驅動包裝盒扭動,從而使包裝盒的側葉在關側葉板推動下完成關閉動作,再扣好下舌蓋,即完成封閉包裝盒一端的動作,包裝盒在入盒工位是一端是封閉的,手套從另一端推入紙盒內,按照入盒模式的動作。全流程具有極高的執行效率。本技術構造合理,運行表現良好。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技術整體的一幅立體圖;
[0019]圖2是本技術整體的另一幅立體圖;
[0020]圖3是本技術整體的再一幅立體圖;
[0021]圖4是本技術整體的又一幅立體圖;
[0022]圖5是本技術整體的主視圖;
[0023]圖6是本技術中,抓取機構的一幅立體圖;
[0024]圖7是本技術中,抓取機構的另一幅立體圖;
[0025]圖8是本技術中,抓取機構的主視圖;
[0026]圖9是本技術中,抓取機構的右視圖;
[0027]圖10是本技術中,抓取機構的后視圖;
[0028]圖11是本技術中,機械手的一幅立體圖;
[0029]圖12是本技術中,機械手的另一幅立體圖;
[0030]圖13是本技術中,機械手的俯視圖;
[0031]圖14是本技術中,機械手的主視圖;
[0032]圖15是本技術中,裝盒機構的一幅立體圖;
[0033]圖16是本技術中,裝盒機構的另一幅立體圖;
[0034]圖17是本技術中,裝盒機構的主視圖;
[0035]圖18是本技術中,裝盒機構的俯視圖;
[0036]圖19是本技術中,機械手、壓塊、裝盒機構等部件配合前的立體圖;
[0037]圖20是本技術中,機械手、壓塊、裝盒機構等部件配合前的側視圖;
[0038]圖21是本技術中,機械手、壓塊、裝盒機構等部件配合前的主視圖;
[0039]圖22是本技術中,機械手、壓塊、裝盒機構等部件配合前的俯視圖;
[0040]圖23是本技術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軟體手套入盒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POM鏈條輸送機(1),抓取機構(2),裝盒機構(3),其中,在POM鏈條輸送機(1)的輸送路徑上方設置有抓取機構(2),在抓取機構(2)的運動路徑下方設置有裝盒機構(3);抓取機構(2)包括支架(21),橫移機構(22),升降機構(23),拖鏈(24),機械手(25),壓塊(26),其中,支架(21)固定設置,在支架(21)上設置有橫移機構(22),在橫移機構(22)上設置有升降機構(23),在升降機構(23)和橫移機構(22)之間連接有拖鏈(24),在升降機構(23)底端設置有機械手(25),在機械手(25)的兩夾爪之間設置有縱向的電動缸,在所述電動缸的底端連接有壓塊(26);裝盒機構(3)包括料盒(31)和缺口(32),其中,料盒(31)位于壓塊(26)下方,料盒(31)的兩個側壁分別位于機械手(25)的兩個夾爪下方,在料盒(31)的兩個側壁上具有若干缺口(3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體手套入盒機構,其特征在于,在裝盒機構(3)后方設置有包裝盒封蓋機構(4)。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體手套入盒機構,其特征在于,機械手(25)的夾爪為若干末端帶有折角的圓桿,所述圓桿的直徑小于缺口(32)的寬度。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體手套入盒機構,其特征在于,缺口(32)呈矩形,若干缺口(32)間隔設置,若干缺口(32)在料盒(31)的側壁上呈鋸齒狀排列。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體手套入盒機構,其特征在于,裝盒機構(3)還包括包裝盒(35),手套推頭(36),入盒上壓板(38),其中,料盒(31)、手套推頭(36)、入盒上壓板(38)分別承載于運動機構上;承載料盒(31)的運動機構驅動料盒(31)和包裝盒(35)發生相對運動,使包裝盒(35)在料盒(31)的外側端口處對接或分離;承載料盒(31)的運動機構和承載入盒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車磊,王濱,張瑞萍,周旭,王藝誠,張智豪,劉世豪,
申請(專利權)人:淄博誠迅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