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污泥資源化處理及可溶性蛋白提取裝置,其解決了現有污泥的處理及處置成本高,污泥沒有得到合理資源化利用的技術問題,其依次設有污泥濃縮裝置、固液秒分離機、臭氧共混反應裝置、酶解反應池、高效沉淀池和分子篩濃縮裝置,所述分子篩濃縮裝置分別連接霧化干燥裝置和碳源投加儲存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領域。型可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領域。型可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領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污泥資源化處理及可溶性蛋白提取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環保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污泥資源化處理及可溶性蛋白提取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活性污泥法是一種污水的好氧生物處理法,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藝是污水處理中被使用最廣泛的方法。但是伴隨著污水的凈化,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處理及處置問題也日趨突顯,很多污水處理廠已經面臨污泥難于處置的窘境,污泥成了多數污水處理廠亟待解決的問題。
[0003]剩余污泥主要是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殘余物、附在活性污泥表面上尚未降解或難以降解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四部分組成。其中以活體微生物為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它包括細菌、真菌、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等各種微生物。
[0004]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置成本很高,不完全統計傳統污泥處理及處置方法所產生的費用占到整個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的25%
?
65%。所以降低污泥處理成本,并使污泥得到資源化利用是當前解決剩余污泥的最好途徑。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為了解決現有污泥的處理及處置成本高,污泥沒有得到合理資源化利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低成本的污泥資源化處理及可溶性蛋白提取裝置。
[0006]本技術提供一種污泥資源化處理及可溶性蛋白提取裝置,設有污泥濃縮裝置、固液秒分離機、臭氧共混反應裝置、酶解反應池、高效沉淀池和分子篩濃縮裝置,所述分子篩濃縮裝置分別連接霧化干燥裝置和碳源投加儲存裝置;所述污泥濃縮裝置儲存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然后將濃縮后的污泥輸送至所述固液秒分離機,所述固液秒分離機將污泥進行過濾處理,過濾掉污泥中難降解的雜質、顆粒;過濾后的污泥泵入所述臭氧共混反應器內,利用臭氧產生的羥基自由基破環污泥中微生物的細胞壁,釋放胞內物質,同時氧化去除金屬離子,降低污泥重金屬毒性;所述酶解反應池內的酶解劑水溶液水解強氧化后的污泥中大分子鏈及有機難溶物質變為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所述高效沉淀池用于將所述酶解反應池的酶解液進行固液分離,沉淀不溶性無機物質或顆粒,分離出上清液;上清液泵入所述分子篩濃縮裝置;所述分子篩濃縮裝置將上清液濃縮并定向分離,得到濃縮液及濾液;所述霧化干燥裝置用霧化干燥機將所述濃縮液干燥制粉,并密封儲存;所述碳源儲存投加裝置將所述濾液作為碳源,向污水處理單元投加。
[0007]優選地,所述臭氧共混反應裝置設有臭氧發生器和高效氣液共混反應器,所述臭氧發生器產生臭氧,所述高效共混反應器用于將所述臭氧與污泥充分接觸反應,所述臭氧的羥基自由基氧化解體破壞污泥中的微生物,釋放胞內物質,同時去除金屬離子。
[0008]優選地,所述高效共混反應器設有外腔、內腔和錐腔;所述錐腔由兩個錐形殼體底面連接形成,設有錐腔上體和錐腔下體;所述錐腔上體底部側面設有錐腔出水口,頂部設有
錐腔進水口;所述內腔由內腔殼體套裝在所述錐腔上體形成,所述錐腔與所述內腔通過錐腔上體底部側面錐腔出水孔連通;所述外腔由外腔殼體套裝在所述內腔和錐腔外形成,所述外腔與所述內腔之間通過管路連通。
[0009]優選地,所述外腔頂部設有排氣口,所述排氣口上裝有排氣閥。
[0010]優選地,所述酶解反應池設有酶解劑投加裝置和均質攪拌裝置,所述酶解劑投加裝置布置在所述酶解反應池進水位置,具有自動調配、攪拌和投加功能;所述均質攪拌裝置采用槳葉攪拌器、渦輪攪拌器或框式攪拌器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安裝于所述酶解反應池中。
[0011]優選地,所述高效沉淀池設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設有離心脫水機,所述離心脫水機將排泥口排出的沉淀物脫水處理。
[0012]優選地,所述離心脫水機還與凍干機連接,所述凍干機將所述離心脫水機脫水后的沉淀物進行干燥處理,并進行回收利用。
[0013]優選地,所述分子篩濃縮裝置設有粗篩層、濃縮層和濾液層三個層位;所述粗篩層和濃縮層中間設置有粗分子篩或粗分子膜,濃縮層與濾液層設置有細分子篩或細分子膜。
[0014]優選地,所述霧化干燥裝置為離心式霧化器、壓力式霧化器、氣流式霧化器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
[0015]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術在污泥酶解前增加了固液分離設備,過濾掉了污泥中的雜質顆粒等,提高了活性污泥的純度,減少了酶解過程中的有害物質,提高了酶解的效率。
[0017]2.本技術使用的共混反應器,通過強氧化性的羥基自由基與污泥發生反應,能破環污泥膠質團,破壞菌群的細胞壁,能夠有效降解現有技術中無法分解的分子量大、結構復雜、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并且能夠氧化污泥中的氰化物,硫化物和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經過破壞的污泥膠團,更容易被酶解,破環了細胞壁的菌群,更容易釋放胞內物質,從而提高了下一道工藝污泥酶解的效率,增加了可溶性蛋白的提取量。
[0018]3.本技術通過臭氧強氧化及酶解劑酶解,將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所含有的有益物質成分充分釋放,解決了污泥中有價值成分難以提取的難題,提高了水溶性蛋白的提取效率和質量,從而增加了污泥的利用價值,實現了污泥的資源化利用。
[0019]4.本技術提供一種污泥資源化處理及可溶性蛋白提取裝置可以解決目前現有技術方法污泥處理處置成本高的問題,通過污水廠自給自足,將污泥合理資源化利用,污泥減量化同時解決污水處理廠碳源不足的問題,減少了碳源采購、運輸、儲存等成本的增加,有效的降低了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成本。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技術工藝流程圖;
[0021]圖2是本技術臭氧共混反應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2]圖3是本技術高效共混反應器結構示意圖。
[0023]附圖符號說明:
[0024]1.供氣氣源;2.第一止回閥;3.電磁閥;4.第一氣體流量計;5.臭氧發生器;6.第二止回閥;7.球閥;8.射流器;9.高壓水泵;10.電動閥;11.壓力傳感器;12.錐腔;13.內腔;14.
外腔;15.壓力表;16.背壓閥;17.排氣閥;18.汽水分離器;19.氣體干燥器;20.第三止回閥;21.第二氣體流量計;22.外腔出水口;23.排氣口;24.錐腔出水口;25.錐腔進水口;26.內腔出水口;27.外腔進水口;28.催化反應器箱體;29.超聲波發射器;30.催化劑載體;31.催化反應器進水口;32.催化反應器出水口;33.催化反應器出水管路;34.COD在線檢測設備;41.污泥濃縮裝置;42.固液秒分離機;43.臭氧共混反應裝置;44.酶解劑投加裝置;45.酶解反應池;46.高效沉淀池;47.分子篩濃縮裝置;48.霧化干燥裝置;49.碳源投加儲存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以使本技術所屬
的技術人員能夠容易實施本技術。
[0026]實施例:
[0027]如圖1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污泥資源化處理及可溶性蛋白提取裝置,其設有污泥濃縮裝置41、固液秒分離機42、臭氧共混反應裝置43、酶解反應池45、高效沉淀池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污泥資源化處理及可溶性蛋白提取裝置,其特征是,設有污泥濃縮裝置、固液秒分離機、臭氧共混反應裝置、酶解反應池、高效沉淀池和分子篩濃縮裝置,所述分子篩濃縮裝置分別連接霧化干燥裝置和碳源投加儲存裝置;所述污泥濃縮裝置儲存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然后將濃縮后的污泥輸送至所述固液秒分離機,所述固液秒分離機將污泥進行過濾處理,過濾掉污泥中難降解的雜質、顆粒;過濾后的污泥泵入所述臭氧共混反應器內,利用臭氧產生的羥基自由基破環污泥中微生物的細胞壁,釋放胞內物質,同時氧化去除金屬離子,降低污泥重金屬毒性;所述酶解反應池內的酶解劑水溶液水解強氧化后的污泥中大分子鏈及有機難溶物質變為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所述高效沉淀池用于將所述酶解反應池的酶解液進行固液分離,沉淀不溶性無機物質或顆粒,分離出上清液;上清液泵入所述分子篩濃縮裝置;所述分子篩濃縮裝置將上清液濃縮并定向分離,得到濃縮液及濾液;所述霧化干燥裝置用霧化干燥機將所述濃縮液干燥制粉,并密封儲存;所述碳源儲存投加裝置將所述濾液作為碳源,向污水處理單元投加。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污泥資源化處理及可溶性蛋白提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共混反應裝置設有臭氧發生器和高效氣液共混反應器,所述臭氧發生器產生臭氧,所述高效共混反應器用于將所述臭氧與污泥充分接觸反應,所述臭氧的羥基自由基氧化解體破壞污泥中的微生物,釋放胞內物質,同時去除金屬離子。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污泥資源化處理及可溶性蛋白提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共混反應器設有外腔、內腔和錐腔;所述錐腔由兩個錐形殼體底面連接形成,設有錐腔上體和錐腔下體;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東學,劉海慶,張志武,郭志強,錢國峰,張洪京,宋文進,
申請(專利權)人:威海豐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