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可充滿液體的柔性瓶類容器。本申請所述的可充滿液體的柔性瓶類容器包括:硬質外罩、柔性內袋、充氣內柱;所述硬質外罩包括瓶身和瓶蓋;所述瓶身的頂部形成有具有外螺紋的瓶口,所述瓶蓋與所述瓶身的瓶口螺紋連接;所述充氣內柱的兩端分別熱壓密封并分別形成上密封面和下密封面,且所述充氣內柱填充有氮氣;所述充氣內柱的上密封面與所述袋體的上部熱封時同時熱封,使得所述充氣內柱的上密封面固定在所述袋體的上部,所述充氣內柱的下密封面與所述底部圓面通過熱封或者膠粘固定連接;所述袋體的頂端形成有圓形的袋口。本申請所述的可充滿液體的柔性瓶類容器具有便于回收的優點。優點。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可充滿液體的柔性瓶類容器
[0001]本申請涉及液體灌裝容器,特別是涉及可充滿液體的柔性瓶類容器。
技術介紹
[0002]現有的瓶裝容器,主要是硬質材料,以保證瓶體的承壓效果和支撐穩定性。但是硬質材料的瓶體,也會存在多個方面的問題,尤其是硬質塑料的瓶體。例如,在采用硬質塑料進行液體灌裝時,為了保證灌裝液體的足量,在進行瓶體制造時就要考慮余量,以保證足量灌裝,那么實際灌裝液體之后,即使足量灌裝,也會在瓶體的頂部出現少量的空間,該空間內要么填充空氣,要么填充氮氣等氮氣。對于透明瓶體而言,消費者能夠清晰的看到液位以及該空間,會對此產生不足量灌裝的誤解,這對于瓶體使用的廠商是一種不利的影響。再例如,采用硬質塑料的包裝,由于其使用完成之后,瓶體的內部是空的,會占用大量空間,回收的時候需要進行擠壓處理以減少空間占用,從而對于回收來說還存在不方便的問題。由于上述的問題存在,對于現有的液體灌裝瓶類容器,不利于其繼續應用在液體灌裝工藝中。
技術實現思路
[0003]基于此,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充滿液體的柔性瓶類容器,其具有既便于回收又能夠保證灌裝滿的優點。
[0004]本申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可充滿液體的柔性瓶類容器,包括硬質外罩、柔性內袋、充氣內柱;
[0005]所述硬質外罩包括瓶身和瓶蓋;所述瓶身的頂部形成有具有外螺紋的瓶口,所述瓶蓋與所述瓶身的瓶口螺紋連接;
[0006]所述柔性內袋包括袋體和底部圓面,所述袋體的上部呈錐形,該錐形結構通過熱封成型;所述袋體的中部及下部呈圓管狀;所述底部圓面沿著所述袋體的內壁通過熱封固定,且所述底部圓面距離所述袋體的底端2
?
8mm的高度,使得所述袋體的底端形成連接支撐環;
[0007]所述充氣內柱的兩端分別熱壓密封并分別形成上密封面和下密封面,且所述充氣內柱填充有氮氣;
[0008]所述充氣內柱的上密封面與所述袋體的上部熱封時同時熱封,使得所述充氣內柱的上密封面固定在所述袋體的上部,所述充氣內柱的下密封面與所述底部圓面通過熱封或者膠粘固定連接;
[0009]所述袋體的頂端形成有圓形的袋口,該袋口通過熱封固定貼敷在所述瓶口的內壁。
[0010]本申請所述的可充滿液體的柔性瓶類容器,通過分體設置的硬質外罩、和柔性內袋,使得硬質結構的部分足夠少,并且提供了柔性內袋,使得液體能夠被填充的容積能夠得到保證,同時,因為柔性內袋的使用,使得整個容器的容積可以變化,也就使得容器內存在氣體的情況被解決。由于硬質外罩的闊端敞開,而柔性內袋體積可以被壓縮,在進行回收的
時候,可以將多個硬質外罩進行逐一堆疊,減少了空間的浪費,提高了空間利用率,使得回收變得方便。另外,搭配設置的充氣內柱,能夠提高柔性內袋在豎向的穩定性和放置狀態下的穩定性,起到很好的類似骨架的支撐效果。再有,由于充氣內柱內置于柔性內袋中,而不是與柔性內袋并列設置,使得充氣內柱與柔性內袋的制備可以做到獨立進行,使用也互相不受影響,還能保證柔性內袋對充氣內柱的保護作用,從而更好的進行整個容器的豎立放置。
[0011]進一步地,還包括加固圓環,該加固圓環固定在所述連接支撐環的內壁,并位于所述底部圓面的下方;
[0012]所述加固圓環通過塑料圓管彎曲熱封對接而成。
[0013]進一步地,所述硬質外罩、所述柔性內袋、所述充氣內柱以及所述加固圓環采用相同塑料材質;
[0014]其中,所述瓶身和瓶蓋的壁厚分別大于0.5mm,所述加固圓環的壁厚大于1mm,所述充氣內柱和所述柔性內袋的壁厚小于0.3mm,使得所述硬質外罩和所述柔性內袋呈現的軟硬程度不同。
[0015]進一步地,所述充氣內柱內的氣壓大于0.2MPa,并且其外形呈飽滿狀態。
[0016]進一步地,所述瓶身包括瓶口、闊段以及直段;
[0017]所述瓶口的外壁形成有外螺紋和凸環,凸環置于外螺紋的下方,用于抵接瓶蓋的端面;
[0018]所述闊段呈錐形管狀,所述直段呈圓管狀;
[0019]所述瓶口、所述闊段以及所述直段依次連接,并一體成型。
[0020]進一步地,所述直段的底端面通過熱熔形成弧面,其棱邊形成有圓角;
[0021]所述直段的底部的外壁處,還形成有弧面環,使得所述直段的底部較其上部的壁厚更厚。
[0022]進一步地,當所述柔性內袋充滿液體時,所述柔性內袋的上部緊密貼合在所述硬質外罩的內壁。
[0023]進一步地,還包括灌裝步驟:
[0024]S1、往柔性內袋中灌注液體;
[0025]S2、當灌注液體量達到預定值時,停止灌注;
[0026]S3、檢查柔性內袋中的液位是否達到瓶口的頂端;
[0027]若是,則將瓶蓋快速按壓在瓶口,使得瓶口密封緊密;
[0028]若否,則通過抽真空將柔性內袋中的氣體抽出,使得液位達到瓶口的頂端,然后將瓶蓋快速按壓在瓶口。
[0029]進一步地,先制備所述充氣內柱,再制備所述柔性內袋,并同時將充氣內柱與柔性內袋連接緊固;最后將柔性內袋與硬質外罩連接緊固。
[0030]進一步地,所述硬質外罩的外壁貼敷有標簽紙。
[0031]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申請。
附圖說明
[0032]圖1為本申請示例性的可充滿液體的柔性瓶類容器的主視圖;
[0033]圖2為本申請示例性的可充滿液體的柔性瓶類容器的剖視圖;
[0034]圖3為本申請示例性的可充滿液體的柔性瓶類容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5]圖4為本申請示例性的柔性內袋與充氣內柱裝配結構的剖視圖;
[0036]圖5為本申請示例性的柔性內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7]圖6為本申請示例性的硬質外罩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8]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申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申請的限制。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0039]請參閱圖1
?
圖6,本申請示例性的一種可充滿液體的柔性瓶類容器,包括硬質外罩10、柔性內袋20、充氣內柱40;
[0040]所述硬質外罩10包括瓶身12和瓶蓋11;所述瓶身12的頂部形成有具有外螺紋的瓶口,所述瓶蓋11與所述瓶身12的瓶口螺紋連接;
[0041]所述柔性內袋20包括袋體和底部圓面30,所述袋體的上部呈錐形,該錐形結構通過熱封成型;所述袋體的中部及下部呈圓管狀;所述底部圓面30沿著所述袋體的內壁通過熱封固定,且所述底部圓面30距離所述袋體的底端2
?
8mm的高度,使得所述袋體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充滿液體的柔性瓶類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質外罩、柔性內袋、充氣內柱;所述硬質外罩包括瓶身和瓶蓋;所述瓶身的頂部形成有具有外螺紋的瓶口,所述瓶蓋與所述瓶身的瓶口螺紋連接;所述柔性內袋包括袋體和底部圓面,所述袋體的上部呈錐形,該錐形結構通過熱封成型;所述袋體的中部及下部呈圓管狀;所述底部圓面沿著所述袋體的內壁通過熱封固定,且所述底部圓面距離所述袋體的底端2
?
8mm的高度,使得所述袋體的底端形成連接支撐環;所述充氣內柱的兩端分別熱壓密封并分別形成上密封面和下密封面,且所述充氣內柱填充有氮氣;所述充氣內柱的上密封面與所述袋體的上部熱封時同時熱封,使得所述充氣內柱的上密封面固定在所述袋體的上部,所述充氣內柱的下密封面與所述底部圓面固定連接;所述袋體的頂端形成有圓形的袋口,該袋口通過熱封固定貼敷在所述瓶口的內壁。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滿液體的柔性瓶類容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加固圓環,該加固圓環固定在所述連接支撐環的內壁,并位于所述底部圓面的下方;所述加固圓環通過塑料圓管彎曲熱封對接而成。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充滿液體的柔性瓶類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質外罩、所述柔性內袋、所述充氣內柱以及所述加固圓環采用相同塑料材質;其中,所述瓶身和瓶蓋的壁厚分別大于0.5mm,所述加固圓環的壁厚大于1mm,所述充氣內柱和所述柔性內袋的壁厚小于0.3mm,使得所述硬質外罩和所述柔性內袋呈現的軟硬程度不同。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滿液體的柔性瓶類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宏澤,張浪浪,廖志剛,李智聰,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麗盈塑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