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神經內科臨床訓練按摩裝置,包括外殼、按摩輥與手持殼,所述外殼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手持殼,所述手持殼的兩側開設有握持槽,所述外殼的內弧面開設有輥槽,所述按摩輥轉動安裝于外殼內,所述按摩輥內緣穿過滾槽,所述外殼內固定安裝有傳動倉,所述傳動倉內固定安裝有驅動組件與測速組件,所述驅動組件貫穿有轉動安裝的第一傳動桿;通過外殼的半圓結構,能夠有效的對身體各部位的生理結構進行擬合,從而對內部按摩輥的功效進行提升,而按摩輥通過多角度的設計,能夠對肌肉的個位置進行多角度的按摩,從而提升放松的效果,同時傳動倉內的驅動組件與測速組件,能夠有效的對整個裝置工作進行動力提供及工作狀態進行監測。態進行監測。態進行監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神經內科臨床訓練按摩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醫療按摩裝置
,具體領域為一種神經內科臨床訓練按摩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神經內科主要診治腦血管疾病、偏頭痛、腦部炎癥性疾病、脊髓炎、癲癇、癡呆、神經系統變性病、代謝病和遺傳病、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病、周圍神經病(四肢麻木、無力)及重癥肌無力等,同時與心理科交叉進行神經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診治。這些患者大多會出現行動不便等癥狀,針對行動不便的患者,在藥物輔助治療的情況下,一般會采用手術介入治療,而術后需要通過物理訓練,從而對整個的治療效果進行輔助保持,而由于神經內科的術后作用,對于患者由于本身的應激,會使得訓練部位出現肌肉的應激僵硬化,而這對于整個訓練及康復是不利的,為此我們提出一種神經內科臨床訓練按摩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神經內科臨床訓練按摩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神經內科臨床訓練按摩裝置,包括外殼、按摩輥與手持殼,所述外殼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手持殼,所述手持殼的兩側開設有握持槽,所述外殼的內弧面開設有輥槽,所述按摩輥轉動安裝于外殼內,所述按摩輥內緣穿過滾槽,所述外殼內固定安裝有傳動倉,所述傳動倉內固定安裝有驅動組件與測速組件,所述驅動組件貫穿有轉動安裝的第一傳動桿,所述測速組件貫穿有轉動安裝的第二傳動桿,所述第一傳動桿動力連接左側的按摩輥與中部的按摩輥,所述第二傳動桿動力連接中部的按摩輥與右側的按摩輥,所述手持殼內固定安裝有開關,所述傳動倉與外殼的內壁間固定安裝有蓄電池。
[0006]優選的,所述按摩輥包括輥體,所述輥體的兩端均一體成型有轉軸,相對端所述的轉軸固定安裝有蝸齒,所述蝸齒置于傳動倉內,所述輥體的外周一體成型有圓周均勻分布的球凸。
[0007]優選的,所述驅動組件包括第一安裝殼,所述第一安裝殼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伺服電機與齒輪腔,所述伺服電機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驅動齒輪,所述驅動齒輪位于齒輪腔內,所述第一傳動桿轉動貫穿第一安裝殼,所述第一傳動桿的軸徑上固定安裝從動齒輪,所述驅動齒輪嚙合從動齒輪。
[0008]優選的,所述測速組件包括第二安裝殼,所述第二安裝殼內設有測速器,所述第二傳動桿轉動貫穿第二安裝殼,所述第二傳動桿的軸徑上固定安裝旋盤,所述旋盤穿過測速器的測速端。
[0009]優選的,所述第一安裝殼內一體成型有第一內支架,所述第一內支架轉動安裝第一傳動桿。
[0010]優選的,所述第二安裝殼內一體成型有第二內支架,所述第二內支架轉動安裝第二傳動桿。
[0011]優選的,所述開關電連接蓄電池,所述開關電連接驅動組件。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3]一種神經內科臨床訓練按摩裝置通過外殼的半圓結構,能夠有效的對身體各部位的生理結構進行擬合,從而對內部按摩輥的功效進行提升,而按摩輥通過多角度的設計,能夠對肌肉的個位置進行多角度的按摩,從而提升放松的效果,同時傳動倉內的驅動組件與測速組件,能夠有效的對整個裝置工作進行動力提供及工作狀態進行監測。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技術的內凹面仰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技術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本技術的按摩輥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本技術的驅動組件結構示意圖;
[0019]圖6為本技術的測速組件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1、外殼;2、按摩輥;21、輥體;22、球凸;23、蝸齒;24、轉軸;3、手持殼;4、輥槽;5、開關;6、握持槽;7、傳動倉;8、驅動組件;81、第一安裝殼;82、伺服電機;83、齒輪腔;84、第一內支架;85、驅動齒輪;86、從動齒輪;9、測速組件;91、第二安裝殼;92、測速器;93、第二內支架;94、旋盤;10、第一傳動桿;11、蓄電池;12、第二傳動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2]請參閱圖1
?
6,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神經內科臨床訓練按摩裝置,包括外殼1、按摩輥2與手持殼3,所述外殼1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手持殼3,所述手持殼3的兩側開設有握持槽6,所述外殼1的內弧面開設有輥槽4,所述按摩輥2轉動安裝于外殼1內,所述按摩輥2內緣穿過滾槽,所述外殼1內固定安裝有傳動倉7,所述傳動倉7內固定安裝有驅動組件8與測速組件9,所述驅動組件8貫穿有轉動安裝的第一傳動桿10,所述測速組件9貫穿有轉動安裝的第二傳動桿12,所述第一傳動桿10動力連接左側的按摩輥2與中部的按摩輥2,所述第二傳動桿12動力連接中部的按摩輥2與右側的按摩輥2,所述手持殼3內固定安裝有開關5,所述傳動倉7與外殼1的內壁間固定安裝有蓄電池11。
[0023]外殼1為整個裝置的安裝基礎,按摩輥2通過自身的轉動實現有的擠壓按摩功能,所述手持殼3能夠有效的方便對本技術進行操作,手持殼3通過開設握持槽6,方便進行有的操作,而輥槽4為按摩輥2的工作提供有效的空間,傳動倉7為內的傳動結構提供安裝及限位空間,驅動組件8通過自身的工作能夠有效的對裝置的工作進行驅動,測速組件9通過自身的結構對裝置的工作狀態進行監測,第一傳動桿10與第二傳動桿12通過自身的結構使
得按摩輥2間能夠進行有效的傳動,蓄電池11為裝置的離線工作提供電能。
[0024]具體而言,所述按摩輥2包括輥體21,所述輥體21的兩端均一體成型有轉軸24,相對端所述的轉軸24固定安裝有蝸齒23,所述蝸齒23置于傳動倉7內,所述輥體21的外周一體成型有圓周均勻分布的球凸22。
[0025]輥體21為按摩輥2的主體結構,繼而進行有效的結構支撐,轉軸24為整個按摩輥2的轉動安裝提供基礎,蝸齒23則是方便第一傳動桿10與第二傳動桿12進行動力的變向傳動,球凸22通過在輥體21表面的凸起,能夠有效的增加對肌肉的刺激效果。
[0026]具體而言,所述驅動組件8包括第一安裝殼81,所述第一安裝殼81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伺服電機82與齒輪腔83,所述伺服電機82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驅動齒輪85,所述驅動齒輪85位于齒輪腔83內,所述第一傳動桿10轉動貫穿第一安裝殼81,所述第一傳動桿10的軸徑上固定安裝從動齒輪86,所述驅動齒輪85嚙合從動齒輪86。
[0027]第一安裝殼81為驅動組件8的主體外部結構,為內部進行保護,伺服電機82通過自身的可控驅動性進行控制,對整個裝置工作進行控制,驅動齒輪85通過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神經內科臨床訓練按摩裝置,包括外殼(1)、按摩輥(2)與手持殼(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手持殼(3),所述手持殼(3)的兩側開設有握持槽(6),所述外殼(1)的內弧面開設有輥槽(4),所述按摩輥(2)轉動安裝于外殼(1)內,所述按摩輥(2)內緣穿過滾槽,所述外殼(1)內固定安裝有傳動倉(7),所述傳動倉(7)內固定安裝有驅動組件(8)與測速組件(9),所述驅動組件(8)貫穿有轉動安裝的第一傳動桿(10),所述測速組件(9)貫穿有轉動安裝的第二傳動桿(12),所述第一傳動桿(10)動力連接左側的按摩輥(2)與中部的按摩輥(2),所述第二傳動桿(12)動力連接中部的按摩輥(2)與右側的按摩輥(2),所述手持殼(3)內固定安裝有開關(5),所述傳動倉(7)與外殼(1)的內壁間固定安裝有蓄電池(1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神經內科臨床訓練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輥(2)包括輥體(21),所述輥體(21)的兩端均一體成型有轉軸(24),相對端所述的轉軸(24)固定安裝有蝸齒(23),所述蝸齒(23)置于傳動倉(7)內,所述輥體(21)的外周一體成型有圓周均勻分布的球凸(2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神經內科臨床訓練按摩裝置,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玲,
申請(專利權)人:劉玲,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