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包括環框狀的主體,所述主體的頂面開放設置形成插入口,所述主體的內壁面上設有若干個凸出的第一卡塊;所述主體的外壁面底部設有多個卡接部,多個所述卡接部遠離所述主體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的外側面設有凸出的第二卡塊。將輻射單元組件從本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的插入口插入并貫穿本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直至輻射單元組件與第一卡塊卡接,隨后將本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的插入端插入至反射板的插孔裝配孔中,并且使得輻射單元與反射板插接配合,即可將輻射單元組件固定在反射板上,組裝過程便捷,有效減少了基站天線的零件數量,提高了基站天線的安裝效率,利于性能穩定性。穩定性。穩定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
[0001]本技術涉及基站天線
,尤其涉及一種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
技術介紹
[0002]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天線內的輻射單元數量也將成倍增加,因此天線中輻射單元等部件的組裝效率也變得日益重要。現有技術常常使用緊固件將輻射單元等組件固定在反射板上,導致基站天線的零件數量較多,安裝效率低下,且不利于性能穩定性。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便于基站天線組裝的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包括環框狀的主體,所述主體的頂面開放設置形成插入口,所述主體的內壁面上設有若干個凸出的第一卡塊;所述主體的外壁面底部設有多個卡接部,多個所述卡接部遠離所述主體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的外側面設有凸出的第二卡塊。
[0005]進一步的,所述主體的周壁上設有第一彈臂,所述第一彈臂的內側面上設有所述第一卡塊。
[0006]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彈臂與所述主體的連接處設有卸力槽。
[0007]進一步的,所述插入端的外側面上設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內周面設有凸出的第二彈臂,所述第二彈臂向上延伸設置,且所述第二彈臂的外側面上設有所述第二卡塊。
[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彈臂的頂端向上延伸形成按壓部。
[0009]進一步的,所述插入端的寬度由靠近所述主體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漸減小。
[0010]進一步的,所述主體的內周面上設有凸出的限位凸臺。
[0011]進一步的,所述主體的內周壁上設有若干個防呆筋條。
[0012]進一步的,所述插入口的邊緣設有倒角結構。
[0013]進一步的,所述主體和所述卡接部為一體成型的一體式結構。
[0014]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將輻射單元組件從本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的插入口插入并貫穿本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直至輻射單元組件與第一卡塊卡接,隨后將本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的插入端插入至反射板的裝配孔中,并且使得輻射單元與反射板插接配合,即可將輻射單元組件固定在反射板上,組裝過程便捷,有效減少了基站天線的零件數量,提高了基站天線的安裝效率,利于性能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一;
[0017]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二。
[0018]標號說明:
[0019]1、主體;11、插入口;12、第一彈臂;121、第一卡塊;13、卸力槽;14、限位凸臺;15、防呆筋條;
[0020]2、卡接部;21、插入端;22、第二彈臂;221、第二卡塊;222、按壓部;23、缺口;
[0021]3、輻射單元組件;
[0022]4、反射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詳細說明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0024]請參照圖1至圖3,一種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包括環框狀的主體1,所述主體1的頂面開放設置形成插入口11,所述主體1的內壁面上設有若干個凸出的第一卡塊121;所述主體1的外壁面底部設有多個卡接部2,多個所述卡接部2遠離所述主體1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插入端21,所述插入端21的外側面設有凸出的第二卡塊221。
[0025]從上述描述可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將輻射單元組件3從本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的插入口11插入并貫穿本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直至輻射單元組件3與第一卡塊121卡接,隨后將本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的插入端21插入至反射板4的裝配孔中,并且使得輻射單元與反射板4插接配合,即可將輻射單元組件3固定在反射板4上,組裝過程便捷,有效減少了基站天線的零件數量,提高了基站天線的安裝效率,利于性能穩定性。
[0026]進一步的,所述主體1的周壁上設有第一彈臂12,所述第一彈臂12的內側面上設有所述第一卡塊121。
[0027]由上述描述可知,輻射單元組件3插入時,第一彈臂12將發生彈性變形,以便于第一卡塊121卡入輻射單元組件3的卡接結構中。
[002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彈臂12與所述主體1的連接處設有卸力槽13。
[0029]由上述描述可知,卸力槽13能夠改善第一彈臂12與主體1周壁的連接處的應力集中現象,有利于提高本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的結構穩定性,延長本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的使用壽命。
[0030]進一步的,所述插入端21的外側面上設有缺口23,所述缺口23的內周面設有凸出的第二彈臂22,所述第二彈臂22向上延伸設置,且所述第二彈臂22的外側面上設有所述第二卡塊221。
[0031]由上述描述可知,插入端21與反射板4插接配合時,第二彈臂22將發生彈性變形,以便于第二卡塊221穿過反射板4上的裝配孔。
[0032]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彈臂22的頂端向上延伸形成按壓部222。
[0033]由上述描述可知,按壓部222外露于反射板4的裝配孔,對按壓部222施力,使得第二彈臂22向內彎曲變形,即可令第二卡塊221能夠穿過反射板4的裝配孔,能夠方便本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拆裝于反射板4。
[0034]進一步的,所述插入端21的寬度由靠近所述主體1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漸減小。
[0035]由上述描述可知,插入端21的結構更方便與反射板4的裝配孔插接配合。
[0036]進一步的,所述主體1的內周面上設有凸出的限位凸臺14。
[0037]由上述描述可知,限位凸臺14能夠限制輻射單元組件3插入主體1的深度,利于減小主體1周壁的高度,提高裝配精度和裝配效率。
[0038]進一步的,所述主體1的內周壁上設有若干個防呆筋條15。
[0039]由上述描述可知,防呆筋條15能夠限制輻射單元組件3相對于主體1的插入角度,以使輻射單元組件3和反射板4準確對齊。
[0040]進一步的,所述插入口11的邊緣設有倒角結構。
[0041]由上述描述可知,倒角結構能夠起到導向作用,利于輻射單元組件3進入插入口11中。
[0042]進一步的,所述主體1和所述卡接部2為一體成型的一體式結構。
[0043]由上述描述可知,一體式結構能夠減少生產和裝配工序,利于提升本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的生產效率。
[0044]實施例一
[0045]請參照圖1至圖3,本技術的實施例一為:一種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用于將輻射單元組件3固定至反射板4上。
[0046]所述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包括環框狀的主體1,所述主體1的頂面開放設置形成插入口11,所述插入口11的邊緣設有倒角結構;所述主體1的內壁面上設有若干個凸出的第一卡塊121;所述主體1的外壁面底部設有多個卡接部2,多個所述卡接部2遠離所述主體1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環框狀的主體,所述主體的頂面開放設置形成插入口,所述主體的內壁面上設有若干個凸出的第一卡塊;所述主體的外壁面底部設有多個卡接部,多個所述卡接部遠離所述主體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的外側面設有凸出的第二卡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的周壁上設有第一彈臂,所述第一彈臂的內側面上設有所述第一卡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臂與所述主體的連接處設有卸力槽。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輻射單元組件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端的外側面上設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內周面設有凸出的第二彈臂,所述第二彈臂向上延伸設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燦燦,龔宇翔,林勇,李凱輝,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鑫龍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