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盤式制動裝置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盤式制動裝置。
技術介紹
[0002]以往,在盤式制動裝置中,通過收容于制動鉗的活塞的動作而由一對制動塊夾壓制動盤。由此,一對制動塊使制動盤制動。一對制動塊各自具備摩擦件和背板。各摩擦件與制動盤接觸。各背板設置于摩擦件的背面。在該情況下,通過使保持件與各背板抵接,從而一對制動塊保持于制動鉗。
[0003]在國際公開第2019/049539號中,公開了保持件的寬度為跨著各摩擦件那樣的寬度。另外,在國際公開第2019/049539號中,公開了保持件的端部的寬度為跨著各背板那樣的寬度。
技術實現思路
[0004]若保持件的寬度變窄,則保持件重量減輕。但是,若使保持件的寬度窄,則在搭載有盤式制動裝置的車輛的維護時,存在零部件誤入一對制動塊間(各摩擦件的間隙)的可能性。其結果為,存在維護作業所涉及的時間增加的可能性。
[0005]因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課題。
[0006]本專利技術一個方式的盤式制動裝置具備:制動盤;制動鉗,其以跨著上述制動盤的方式設置;活塞,其收容于上述制動鉗;一對制動塊,其收容于上述制動鉗,且通過上述活塞的動作來夾壓上述制動盤;以及保持件,其設置于上述制動鉗,且通過與一對上述制動塊抵接而使一對上述制動塊保持于上述制動鉗,在上述盤式制動裝置中,一對上述制動塊各自具備:摩擦件,其具有與上述制動盤的側面接觸的接觸面;以及背板,其一個面安裝于上述摩擦件的與接觸面相反一側的背面,另一面按壓于上述活塞,上述保持件的至少一部分相對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1.一種盤式制動裝置(10),具備:制動盤(16);制動鉗(20),其以跨著所述制動盤(16)的方式設置;活塞(46L、46R),其收容于所述制動鉗(20);一對制動塊(48L、48R),其收容于所述制動鉗(20),且通過所述活塞(46L、46R)的動作來夾壓所述制動盤(16);以及保持件(72),其設置于所述制動鉗(20),且通過與一對所述制動塊(48L、48R)抵接而將一對所述制動塊(48L、48R)保持于所述制動鉗(20),所述盤式制動裝置(10)的特征在于,一對所述制動塊(48L、48R)各自具備:摩擦件(58L、58R),其具有與所述制動盤(16)的側面接觸的接觸面;以及背板(60L、60R),其一個面安裝于所述摩擦件(58L、58R)的與接觸面相反一側的背面,另一面按壓于所述活塞(46L、46R),所述保持件(72)的至少一部分相對于各所述摩擦件(58L、58R)在所述制動盤(16)的徑向外側,與各所述背板(60L、60R)設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并且設置在所述制動盤(16)的周向(C)上的大致相同的位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式制動裝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72)的所述周向(C)上的一端部(72d)與所述背板(60L、60R)的所述周向(C)上的一端部(62L、62R)相對于各所述摩擦件(58L、58R)在所述制動盤(16)的徑向外側,設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并且設置在所述周向(C)上的大致相同的位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盤式制動裝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72)的一端部(72d)的跨著所述制動鉗(20)的中心線(CL)的寬度(Wre)與各所述摩擦件(58L、58R)的間隙(74)的跨著所述中心線(CL)的寬度(Wg)大致相同。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盤式制動裝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72)具有抵接部(72b),該抵接部(72b)相對于所述保持件(72)的一端部(72d)設置在所述制動鉗(20)的所述周向(C)上的中央部側,與各所述背板(60L、60R)抵接,所述保持件(72)的跨著所述制動鉗(20)的中心線(CL)的寬度(Wr)隨著從所述抵接部(72b)趨向所述保持件(72)的一端部(72d)而變窄。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盤式制動裝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72)還具有將所述抵接部(72b)與所述保持件(72)的一端部(72d)連結的連結部(72c),所述連結部(72c)的跨著所述中心線(CL)的寬度(Wrh)比各所述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稻田恭介,永井龍一,桑原新一,飯田千尋,熱田大樹,
申請(專利權)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