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心杯電機驅動的增穩云臺,包括云臺支架,其采用柔性連接安裝有減震支架;減震支架的上方通過航向軸承安裝有航向連接件,減震支架的下方設有與航向連接件固定連接的后臂,后臂上固定連接有沿Z軸設置的航向空心杯電機;后臂的前側設有U形支架,U形支架上通過橫滾軸承安裝有橫滾連接件,橫滾連接件與后臂固定連接,后臂上固定連接有沿Y軸設置的橫滾空心杯電機,橫滾空心杯電機的輸出軸與U形支架固定連接,且橫滾空心杯電機和橫滾軸承的中心軸線同軸;U形支架的左臂和右臂之間設有鏡頭組件,鏡頭組件包括與U形支架轉動配合的俯仰連接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云臺支架與減震支架采用柔性連接,提高了高效的緩震效果,即提高了航拍的畫質效果。拍的畫質效果。拍的畫質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空心杯電機驅動的增穩云臺
[0001]本技術涉及無人機云臺
,具體涉及一種空心杯電機驅動的增穩云臺。
技術介紹
[0002]云臺作為攝像頭的支撐設備,具有拍攝防抖、角度自動調節、提高畫面流暢度的作用,其可使攝影器材獲得更好的拍攝效果,因此廣泛運用于手持攝影和無人機航拍領域。
[0003]市面上現有的空心杯電機云臺主要采用空心杯電機的轉子外殼套連軸承的方式來實現軸向連接,這種裝配結構使得云臺的體積大,運動空間需求大、重量重。然而,過大的體積和重量,會大大影響無人機的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空心杯電機驅動的增穩云臺,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云臺采用空心杯電機導致體積大、重量重,從而影響無人機性能的技術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空心杯電機驅動的增穩云臺,其包括云臺支架,所述云臺支架上采用柔性連接安裝有減震支架;
[0006]所述減震支架的上方通過航向軸承安裝有航向連接件,所述減震支架的下方設有與所述航向連接件固定連接的后臂,所述后臂上固定連接有沿Z軸設置的航向空心杯電機,所述航向空心杯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減震支架固定連接,且所述航向空心杯電機和所述航向軸承的中心軸線同軸;
[0007]所述后臂的前側設有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上通過橫滾軸承安裝有橫滾連接件,所述橫滾連接件與所述后臂固定連接,所述后臂上固定連接有沿Y軸設置的橫滾空心杯電機,所述橫滾空心杯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U形支架固定連接,且所述橫滾空心杯電機和所述橫滾軸承的中心軸線同軸;
[0008]所述U形支架的左臂和右臂之間設有鏡頭組件,所述鏡頭組件包括與所述U形支架轉動配合的俯仰連接件,所述俯仰連接件上固定連接有沿X軸設置的俯仰空心杯電機,所述俯仰連接件的一端通過所述俯仰空心杯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左臂固定連接,所述俯仰連接件的另一端與所述右臂之間通過俯仰軸承連接,且所述俯仰空心杯電機和所述俯仰軸承的中心軸線同軸。
[0009]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技術方案,所述云臺支架為框架結構,所述減震支架設置在所述云臺支架的框架內,所述減震支架與所述云臺支架之間通過至少兩組左右對稱分布的減震球連接。
[0010]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航向軸承通過內圈固定在所述減震支架上,所述航向連接件與所述航向軸承的外圈固定連接,所述航向連接件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朝向所述后臂延伸的第一螺絲柱,所述第一螺絲柱穿過所述減震支架與所述后臂通過螺絲鎖緊連接,且所述減震支架上供所述第一螺絲柱穿過的過孔為以所述航向軸承的中
心為圓心的弧形孔。
[0011]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橫滾軸承通過內圈固定在所述U形支架的槽底上,所述橫滾連接件與所述橫滾軸承的外圈固定連接,所述橫滾連接件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朝向所述后臂延伸的第二螺絲柱,所述第二螺絲柱與所述后臂通過螺絲鎖緊連接,且所述U形支架位于兩根所述第二螺絲柱之間。
[0012]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后臂的后端固定連接有后蓋,所述橫滾空心杯電機設置在所述后蓋與所述后臂圍合形成的空腔內。
[0013]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技術方案,所述U形支架的左臂和右臂為可拆卸連接,所述左臂的外側設有卡扣連接的左蓋,所述右臂的外側設有卡扣連接的右蓋。
[0014]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鏡頭組件還包括鏡頭、鏡頭殼和鏡片,所述鏡頭設置在所述俯仰連接件的前端,所述鏡頭殼罩蓋在所述鏡頭上并與所述俯仰連接件固定連接,所述鏡片設置在所述鏡頭殼上的與所述鏡頭相對應的的攝像窗口上。
[0015]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技術方案,所述俯仰連接件的后端連接有散熱蓋,所述俯仰空心杯電機罩蓋在所述散熱蓋與所述俯仰連接件圍合形成的內腔中。
[0016]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技術方案,所述俯仰連接件與所述俯仰軸承的外圈固定連接,所述右臂上設有轉軸,所述轉軸與所述俯仰軸承的內圈固定連接。
[0017]本技術的空心杯電機驅動的增穩云臺,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達到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術的云臺支架與減震支架采用柔性連接,提高了高效的緩震效果,即提高了航拍的畫質效果;
[0019]2)本技術的俯仰空心杯電機放置在鏡頭背面,提高了空間利用率;
[0020]3)本技術的俯仰連接件的右側與俯仰軸承的外圈連接,相比市面上與俯仰軸承內圈連接的方式,使得云臺可以選擇規格更小的俯仰軸承,這樣節省了重量和體積;
[0021]4)本技術的橫滾軸承套設在橫滾空心杯電機的負載部分的外徑上,相比橫滾軸承套設在橫滾空心杯電機的轉子外殼上的方式,所述云臺能夠選用規格更小的軸承,從而節省了重量和體積;
[0022]5)本技術的橫滾軸承的外圈套連橫滾連接件,橫滾連接件與后臂螺接,相比于目前的橫滾連接件與左/右臂螺接的方式,云臺的橫滾連接件不進行橫滾運動,所以無需額外預留橫滾轉動空間,這樣便進一步節省了云臺的運動空間;
[0023]6)本技術的航向軸承套設在航向空心杯電機的負載部分的外徑上,相比航向軸承套在航向空心杯電機的轉子外殼上的方式,云臺能夠選用更小內徑的軸承,從而節省了重量和體積。
附圖說明
[002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5]圖1為本技術空心杯電機驅動的增穩云臺的分解示意圖;
[0026]圖2為本技術空心杯電機驅動的增穩云臺的立體圖;
[0027]圖3為本技術中航向軸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4為本技術中橫滾軸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5為本技術中俯仰軸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中:1.鏡片,2.鏡頭殼,3.俯仰軸承,4.右臂,5.右蓋,6.后臂,7.橫滾空心杯電機,8.后蓋,9.鏡頭,10.俯仰連接件,11.俯仰空心杯電機,12.散熱蓋,13.橫滾連接件,14.橫滾軸承,15.左臂,16.左蓋,17.航向空心杯電機,18.減震支架,19.航向軸承,20.航向連接件,21.云臺支架,22.減震球,23.U形支架,24.鏡頭組件。
[0031]本技術目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較佳實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用語,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
技術實現思路
下,當亦視為本技術可實施的范疇。
[0033]如圖1
?
5所示,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空心杯電機驅動的增穩云臺,按運動關系劃分為減震部分、航向軸部分、橫滾軸部分和俯仰軸部分,其中俯仰軸部分還包含了鏡頭9部分。
[0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空心杯電機驅動的增穩云臺,其特征在于,包括云臺支架,所述云臺支架上采用柔性連接安裝有減震支架;所述減震支架的上方通過航向軸承安裝有航向連接件,所述減震支架的下方設有與所述航向連接件固定連接的后臂,所述后臂上固定連接有沿Z軸設置的航向空心杯電機,所述航向空心杯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減震支架固定連接,且所述航向空心杯電機和所述航向軸承的中心軸線同軸;所述后臂的前側設有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上通過橫滾軸承安裝有橫滾連接件,所述橫滾連接件與所述后臂固定連接,所述后臂上固定連接有沿Y軸設置的橫滾空心杯電機,所述橫滾空心杯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U形支架固定連接,且所述橫滾空心杯電機和所述橫滾軸承的中心軸線同軸;所述U形支架的左臂和右臂之間設有鏡頭組件,所述鏡頭組件包括與所述U形支架轉動配合的俯仰連接件,所述俯仰連接件上固定連接有沿X軸設置的俯仰空心杯電機,所述俯仰連接件的一端通過所述俯仰空心杯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左臂固定連接,所述俯仰連接件的另一端與所述右臂之間通過俯仰軸承連接,且所述俯仰空心杯電機和所述俯仰軸承的中心軸線同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杯電機驅動的增穩云臺,其特征在于,所述云臺支架為框架結構,所述減震支架設置在所述云臺支架的框架內,所述減震支架與所述云臺支架之間通過至少兩組左右對稱分布的減震球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杯電機驅動的增穩云臺,其特征在于,所述航向軸承通過內圈固定在所述減震支架上,所述航向連接件與所述航向軸承的外圈固定連接,所述航向連接件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朝向所述后臂延伸的第一螺絲柱,所述第一螺絲柱...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銳,陳光耀,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哈博森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