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關于一種調節溫度與濕度的智能大體積混凝土養護罩,涉及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技術領域。包括:亞克力板、養護罩底板、電熱絲反射罩、電熱絲裝置、水管通道和測溫光纖;養護罩底板支撐在大體積混凝土上方;亞克力板安裝在養護罩底板頂端,電熱絲反射罩安裝在養護罩底板內側,電熱絲裝置設置于電熱絲反射罩底端;水管通道鋪設在養護罩底板底端的周側,水管通道底端安裝有霧化噴頭;測溫光纖布設在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養護罩易于拼接,可以循環多次利用,符合環保節能的綠色理念。符合環保節能的綠色理念。符合環保節能的綠色理念。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調節溫度與濕度的智能大體積混凝土養護罩
[0001]本技術涉及大體積混凝土養護
,具體為一種調節溫度與濕度的智能大體積混凝土養護罩。
技術介紹
[0002]大體積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結構物實體最小幾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體量混凝土,或預計會因混凝土中膠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溫度變化和收縮而導致有害裂縫產生的混凝土。在現代建筑施工中常涉及到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例如高層樓房基礎、大型設備基礎、水利大壩等。
[0003]在混凝土澆筑后,隨著水化作用的進行,混凝土將釋放出大量熱量。由于內外溫差的原因,混凝土內部熱量積聚不易散發,當溫差大到一定程度,表面的拉應力超過當時的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時,混凝土表面就會產生裂縫。因此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要實時監測溫度差異,以提示施工現場采取降低溫差的措施,保證不產生導致裂縫的溫差。
[0004]目前傳統的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方式為在混凝土表面覆蓋塑料薄膜用于保濕,薄膜上方加蓋草袋用于隔熱,最外側蒙土工布用于減少對流,防止因為干燥或者紫外線過強引起裂紋的產生。傳統的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方式的材料不能循環利用,不夠節能環保,及易對環境產生污染,并制造出大量的建筑垃圾。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調節溫度與濕度的智能大體積混凝土養護罩,以解決上述問題。
[0006]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調節溫度與濕度的智能大體積混凝土養護罩,包括:亞克力板、養護罩底板、電熱絲反射罩、電熱絲裝置、水管通道和測溫光纖;其中,養護罩底板支撐在所述大體積混凝土上方;所述亞克力板安裝在所述養護罩底板頂端,所述電熱絲反射罩安裝在所述養護罩底板內側,所述電熱絲裝置設置于所述電熱絲反射罩底端;所述水管通道鋪設在所述養護罩底板底端的周側,且所述水管通道底端安裝有霧化噴頭;所述測溫光纖布設在所述大體積混凝土內部。
[0007]進一步的,還包括柜式分布式光纖溫度解調儀和遠程終端設備;所述測溫光纖通過所述柜式分布式光纖溫度解調儀與所述遠程終端設備相連。
[0008]進一步的,還包括濕度傳感器和無線通信模塊,濕度傳感器和無線通信模塊上均開設有第二螺栓孔,所述濕度傳感器和無線通信模塊分別通過兩個第二螺栓貫穿第二螺栓孔連接在養護罩底板上;所述濕度傳感器通過無線通信模塊與所述遠程終端相連。
[0009]進一步的,所述養護罩底板內側開設有第三螺栓孔,所述電熱絲反射罩通過第三螺栓固定在第三螺栓孔上,所述電熱絲裝置兩端與所述電熱絲反射罩相連。
[0010]進一步的,還包括水管掛鉤,所述養護罩底板上開設有水管掛鉤孔,所述水管掛鉤通過水管掛鉤孔與養護罩底板連接,所述水管通道掛設在所述水管掛鉤上。
[0011]進一步的,還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通過水泵與所述水管通道的進水口相連通。
[0012]進一步的,所述養護罩底板內側設有多個支座連接架,每個支座連接架上均連接有支座。
[0013]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本技術能夠實現智能化大體積混凝土的溫濕度信息采集,實現信息整理控制自動化。利用測溫光纖,利用智能化信息采集取代人工方式進行的溫
?
濕度測量和收集,解決人工方式帶來的諸多弊端,同時節省勞動力資源。
[0015]2、該養護罩由主要由亞克力板制作,可以有效地透過陽光,利用溫室效應,在一定程度上為混凝土表面提供太陽能進行升溫。同時基于測溫光纖收集的溫度信息和養護罩內嵌的濕度傳感器收集的濕度信息,根據預設的溫度和濕度閾值,啟停電熱絲裝置和霧化噴頭,利用遠程終端設備實現區域內精確升溫操作和補濕噴淋??梢员苊獯篌w積混凝土養護中大面積灑水工作帶來水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的浪費,同時有效地解決傳統養護方式效率低的問題。
[0016]3、該養護罩易于拼接,可以循環多次利用,符合環保節能的綠色理念。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的俯視圖;
[0018]圖2為本技術的仰視圖;
[0019]圖3為本技術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本技術的施工布置立面示意圖;
[0021]圖5為本技術的施工布置平面示意圖。
[0022]其中,圖中:1為亞克力板;11為第一螺栓孔;12為第一螺栓;2為養護罩底板;21為支座連接架;22為支座;23為水管掛鉤孔;24為水管掛鉤;25為濕度傳感器;26為無線通信模塊;27為第二螺栓;28為第二螺栓孔;29為第三螺栓孔;3為電熱絲裝置;31為電熱絲反射罩;32為第三螺栓;4為水管通道;41為進水口;42為霧化噴頭;5為測溫光纖;6為柜式分布式光纖溫度解調儀;7為遠程終端設備;8為蓄水箱。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構造,結合附圖就本技術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征與功能。
[0024]如圖1
?
3所示,本技術中提供了一種調節溫度與濕度的智能大體積混凝土養護罩,包括:亞克力板1、養護罩底板2、電熱絲反射罩31、電熱絲裝置3、水管通道4和測溫光纖5;其中,養護罩底板2支撐在所述大體積混凝土上方;所述亞克力板1安裝在所述養護罩底板2頂端,所述電熱絲反射罩31安裝在所述養護罩底板2內側,所述電熱絲裝置3設置于所述電熱絲反射罩31底端;所述水管通道4鋪設在所述養護罩底板2底端的周側,且所述水管通道2底端安裝有八個霧化噴頭42;所述測溫光纖5布設在所述大體積混凝土內部。
[0025]亞克力板1放置于養護罩底板2正上方,兩塊板均設有第一螺栓孔11,第一螺栓孔11共計八個,每個側邊分別設置兩個,第一螺栓12穿過第一螺栓孔11實現兩塊板的連接固定。亞克力板1可塑性很好,容易被加工,因此當其被損壞時,方便及時更換;亞克力板1耐久
性強并具有較高的表面強度;透光性能好,可以有效地透過陽光,利用溫室效應,在一定程度上為混凝土表面提供太陽能進行升溫,節約資源。
[0026]如圖4
?
5所示,本技術還包括柜式分布式光纖溫度解調儀6和遠程終端設備7;所述測溫光纖5布設在所述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所述測溫光纖5通過所述柜式分布式光纖溫度解調儀6與所述遠程終端設備7相連。
[0027]本技術還包括濕度傳感器25和無線通信模塊26,濕度傳感器25和無線通信模塊26上均開設有第二螺栓孔28,所述濕度傳感器25和無線通信模塊26分別通過兩個第二螺栓27貫穿第二螺栓孔28連接在養護罩底板2;所述濕度傳感器25通過無線通信模塊26與所述遠程終端相連,可以將濕度信息傳遞給遠程終端設備7。
[0028]本技術中養護罩底板2內側開設有第三螺栓孔29,所述電熱絲反射罩31通過第三螺栓32固定在第三螺栓孔29上,所述電熱絲裝置3兩端與所述電熱絲反射罩31相連。
[0029]電熱絲裝置3共設有三組,電熱絲裝置3位于電熱絲反射罩31內部,通過第三螺栓32固定在第三螺栓孔29,實現與養護罩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調節溫度與濕度的智能大體積混凝土養護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亞克力板、養護罩底板、電熱絲反射罩、電熱絲裝置、水管通道和測溫光纖;其中,養護罩底板支撐在所述大體積混凝土上方;所述亞克力板安裝在所述養護罩底板頂端,所述電熱絲反射罩安裝在所述養護罩底板內側,所述電熱絲裝置設置于所述電熱絲反射罩底端;所述水管通道鋪設在所述養護罩底板底端的周側,且所述水管通道底端安裝有霧化噴頭;所述測溫光纖布設在所述大體積混凝土內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調節溫度與濕度的智能大體積混凝土養護罩,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柜式分布式光纖溫度解調儀和遠程終端設備;所述測溫光纖通過所述柜式分布式光纖溫度解調儀與所述遠程終端設備相連。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調節溫度與濕度的智能大體積混凝土養護罩,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濕度傳感器和無線通信模塊,濕度傳感器和無線通信模塊上均開設有第二螺栓孔,所述濕度傳感器和無線通信模塊分別通過兩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飛,孔恒,王文正,韓雪剛,侯公羽,趙衛平,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市政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