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電池散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池模塊,包括:殼體,包括底板和側壁;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側壁內設有冷卻流道,且所述側壁的內壁形成為冷卻面;均溫板,設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均溫板至少靠近所述冷卻面的邊緣處向上/向下彎折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與所述冷卻面相貼合設置;電池組,至少由兩個電芯呈排列形式構成,且所述電池組安裝在所述均溫板上熱傳導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將冷卻流道設置在殼體的側壁內,從而避免冷卻液泄露至殼體內部損壞電池組或導致熱失控。進一步通過均溫板加強導熱效率,同時還能均衡電芯之間的溫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供的電池模塊,可靠性高,實用性好,成本低廉,適合大范圍生產。適合大范圍生產。適合大范圍生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池模塊
[0001]本技術屬于電池散熱
,具體涉及一種電池模塊。
技術介紹
[0002]因使用化石燃料而引起的全球變暖和環境污染的問題,導致了對減少汽車工業中的污染排放的環保車輛的積極研究和開發,并且這種車輛的市場正在逐漸擴大。作為這種環境友好型車輛,人們已開發出使用電動機的電動車輛、混合動力車輛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輛,這些電動機通過利用電能而不是通過燃燒化石燃料產生驅動力的內燃機來產生驅動力。這些利用電能的環保車輛,電動車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輛被配置成使得從連接到電網的外部充電設備供應的電能夠對車輛內的電池進行充電,并且被充入并存儲在電池中的電,用來為移動車輛產生動能。
[0003]在這種環境友好型車輛中使用的電池需要具有高輸出,因而產生大量的熱量。因此,排出電池中產生的熱量以改善其性能和壽命很重要。通常動力電池為一個電池包,而電池包由多個電池模組構成,電池模組由多塊電芯組成,為滿足輕量化和小型化設計,這些電芯被緊密的排列在一起。同時為了排出電芯工作時的熱量,通常將冷卻管設置在電池包殼體的內部來進行降溫。然而當冷卻管老舊損壞時,冷卻液會泄露至電池包內部,造成熱失控以及電芯故障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池模塊,對電池冷卻降溫的同時,避免冷卻液泄露至電池包內部,提高冷卻裝置的可靠性。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電池模塊,包括:殼體,包括底板和側壁;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側壁內設有冷卻流道,且所述側壁的內壁形成為冷卻面;均溫板,設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均溫板至少靠近所述冷卻面的邊緣處向上/向下彎折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與所述冷卻面相貼合設置;電池組,至少由兩個電芯呈排列形式構成,且所述電池組安裝在所述均溫板上熱傳導設置。
[0006]根據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所述延伸部的厚度為所述均溫板平均厚度的2
?
3倍。
[0007]根據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左右兩側的所述側壁內設有冷卻流道,且相應內壁形成有冷卻面,所述均溫板對應的邊緣處形成有延伸部分別與所述冷卻面相配合。
[0008]根據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四周的所述側壁內均設有冷卻流道,且相應內壁形成有冷卻面,所述均溫板四周邊緣處也對應形成有延伸部分別與所述冷卻面相配合。
[0009]根據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所述底板和均溫板之間設有保溫棉。
[0010]根據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所述電池組四周包裹有保溫棉。
[0011]根據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所述電池組與均溫板之間通過導熱膠粘連。
[0012]根據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所述延伸部與冷卻面之間通過導熱膠粘連。
[0013]根據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所述殼體采用導熱材料制成。
[0014]根據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所述均溫板采用VC均熱板。
[0015]本技術的技術效果在于,通過將冷卻流道設置在殼體的側壁內形成冷卻件,從而避免冷卻液泄露至殼體內部損壞電池組或導致熱失控等安全事故。通過均溫板將電池組產生的熱量傳遞至冷卻件,進一步加強了導熱效率,同時還能均衡電芯之間的溫差,避免電池組中任一電芯熱量堆積導致溫度較高的安全隱患。其次為避免電池組處于低溫環境中正常工作受到影響,電池組周圍還包裹有保溫棉隔熱,來維持溫度恒定。本技術所提供的電池模塊,可靠性高,實用性好,成本低廉,適合大范圍生產。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技術所提供的電池模塊一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技術所提供的電池模塊一具體實施例的橫向剖面示意圖;
[0018]圖3為本技術所提供的電池模塊另一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殼體10、底板11、側壁12、冷卻流道121、冷卻面122、均溫板20、延伸部21、電池組30、電芯31、導熱膠40、保溫棉50。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技術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技術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技術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需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以下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21]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圖示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構想,遂圖示中僅顯示與本技術中有關的組件而非按照實際實施時的組件數目、形狀及尺寸繪制,其實際實施時各組件的型態、數量及比例可為一種隨意的改變,且其組件布局型態也可能更為復雜。
[0022]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目前電池包的冷卻裝置多是設置在電池包殼體的內部,從而對電芯進行降溫。然而當冷卻裝置破損后就會導致冷卻液泄露至內部對電芯造成影響,同時導致熱失控,易產生安全事故。本申請提出一種電池模塊,通過將冷卻裝置設置在殼體的側壁上,從而避免上述問題,使電池模塊更加安全可靠。
[0023]請參見圖1
?
3所示,一種電池模塊,包括:殼體10,用于包裹電池組30對其進行保護,具體包括底板11和側壁12。其中至少一側壁12內設有冷卻流道121,且對應該側壁的內壁形成為冷卻面122,與電池組30熱傳導設置來進行冷卻散熱。具體的,在應用中,所述殼體10的側壁12內有空腔,相應的設置有冷卻流道121供冷卻液循環流通。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殼體10的左右兩側壁12內均設有冷卻流道121,相應的形成有冷卻面122,分別與電池組30的一側導熱連接,從而快速地對電池模組30進行散熱。進一步的,所述殼體10四周的側壁12內均可設有冷卻流道121,且相應的各自形成由冷卻面122,使得冷卻效果顯著加強。其中,所述殼體10內可設有多個電池組30以構成電池模塊,且當電池組30安裝于所述殼體10內,合上殼體的蓋板即完成電池模塊的封裝。
[0024]優選的,冷卻流道121設置在側壁12內,為避免殼體10整體剛性過大,所述殼體10的底板11為正常底板,僅用來支撐電池模組30,不用于設置冷卻流道121作為冷卻件,從而避免當殼體10受到擠壓時導致底板變形使結構造成破壞。
[0025]還包括:均溫板20,安裝在所述殼體10的底板11上,平行于所述底板11設置,且邊緣處形成有延伸部21與冷卻面122導熱連接。具體的,在應用中,所述均溫板20的邊緣處向上或者向下彎折形成所述延伸部21,且通過導熱膠40與冷卻面122粘連貼合實現熱傳導。電池組30,由若干個電芯31排列組成,其中每個電芯31的電極均朝上設置,以使電芯31的底部能夠和均溫板20貼合進行熱量傳遞,且電芯31底部與均溫板21之間通過導熱膠40粘連。均溫板20作為導熱件能加強熱量傳遞的效率,從而使電池模組快速冷卻,同時還能均衡電池模組的溫度,減小電芯之間的溫差。
[0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池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包括底板和側壁;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側壁內設有冷卻流道,且所述側壁的內壁形成為冷卻面;均溫板,設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均溫板至少靠近所述冷卻面的邊緣處向上/向下彎折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與所述冷卻面相貼合設置;電池組,至少由兩個電芯呈排列形式構成,且所述電池組安裝在所述均溫板上熱傳導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厚度為所述均溫板平均厚度的2
?
3倍。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模塊,其特征在于,左右兩側的所述側壁內設有冷卻流道,且相應內壁形成有冷卻面,所述均溫板對應的邊緣處形成有延伸部分別與所述冷卻面相配合。4.根據權利要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亞飛,
申請(專利權)人:遠景動力技術江蘇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