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包括:檢測臺;放置口,所述放置口開設與所述檢測臺的內部;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固定安裝于所述檢測臺的頂部,所述支撐架內部的兩側均開設有第一貫穿孔,所述第一貫穿孔的內部設置有第一移動桿,所述第一移動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壓板,所述第一移動桿的表面且位于所述壓板的頂部設置有第一彈簧;第二貫穿孔,所述第二貫穿孔開設于壓板的內部,第二貫穿孔的內部設置有第二移動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能夠快速且能夠對其較多數量的光學玻璃進行檢測工作,從而提高了整體的實用性,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便于讀取檢測結構,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
[0001]本技術涉及光學玻璃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
技術介紹
[0002]光學玻璃能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并能改變紫外、可見或紅外光的相對光譜分布的玻璃。
[0003]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從而出現了各種種類不同的光學儀器,從而制作光學儀器時需要使用到光學玻璃,而在光學儀器中的光學玻璃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使用不同厚度的光學玻璃,而在測量光學玻璃時從而需要使用到檢測載臺。
[0004]現有的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在使用時大多都是對其光學玻璃進行夾持固定,而在進行測量時不方便快速的看出所檢測的厚度,且不能夠快速的對其多個光學玻璃進行檢測工作,從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技術提供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解決了檢測載臺在使用時大多都是對其光學玻璃進行夾持固定,而在進行測量時不方便快速的看出所檢測的厚度,且不能夠快速的對其多個光學玻璃進行檢測工作,從而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問題。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包括:檢測臺;
[0008]放置口,所述放置口開設與所述檢測臺的內部;
[0009]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固定安裝于所述檢測臺的頂部,所述支撐架內部的兩側均開設有第一貫穿孔,所述第一貫穿孔的內部設置有第一移動桿,所述第一移動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壓板,所述第一移動桿的表面且位于所述壓板的頂部設置有第一彈簧;
[0010]第二貫穿孔,所述第二貫穿孔開設于所述壓板的內部,所述第二貫穿孔的內部設置有第二移動桿,所述第二移動桿的表面設置有刻度條,所述第二移動桿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限位塊,所述第二移動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接觸板,所述接觸板的頂部且位于所述第二移動桿的表面設置有第二彈簧。
[0011]優選的,所述檢測臺的內部且位于所述放置口的兩側均開設有開口。
[0012]優選的,所述第一移動桿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拉桿。
[0013]優選的,所述檢測臺的底部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頂部開設有圓形滑槽,所述圓形滑槽內部的兩側均滑動連接有弧形滑塊,所述弧形滑塊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連接塊。
[0014]優選的,所述連接塊的頂部與所述檢測臺的底部固定安裝,所述連接塊的外側固定安裝有連接桿。
[0015]優選的,所述連接桿內部的右側開設有第三貫穿孔,所述第三貫穿孔的內部設置有插桿,所述插桿的表面且位于所述連接桿的頂部設置有拉簧。
[0016]優選的,所述底座頂部的兩側均開設有卡槽。
[0017]與相關技術相比較,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術提供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通過檢測臺、放置口、支撐架、第一貫穿、第一移動桿、壓板、第一彈簧、第二貫穿孔、第二移動桿、接觸板、刻度條、限位塊、第二彈簧等結構之間的相互配合從而能夠快速且能夠對其較多數量的光學玻璃進行檢測工作,從而提高了整體的實用性,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便于讀取檢測結構,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圖1所示的壓板底部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為圖1所示的檢測臺頂部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5為圖4所示的圓形滑槽頂部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6為圖4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圖。
[0025]圖中標號:1、檢測臺,2、放置口,3、開口,4、支撐架,5、第一貫穿,6、第一移動桿,7、拉桿,8、壓板,9、第一彈簧,10、第二貫穿孔,11、第二移動桿,12、接觸板,13、刻度條,14、限位塊,15、第二彈簧,
[0026]151、底座,16、圓形滑槽,17、弧形滑塊,18、連接塊,19、連接桿,20、第三貫穿孔,21、插桿,22、卡槽,23、拉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0028]第一實施例
[0029]請結合參閱圖1、圖2和圖3,其中,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壓板底部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的檢測臺頂部的結構示意圖。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包括:檢測臺1;
[0030]放置口2,所述放置口2開設與所述檢測臺1的內部;
[0031]支撐架4,所述支撐架4固定安裝于所述檢測臺1的頂部,所述支撐架4內部的兩側均開設有第一貫穿孔5,所述第一貫穿孔5的內部設置有第一移動桿6,所述第一移動桿6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壓板8,所述第一移動桿6的表面且位于所述壓板8的頂部設置有第一彈簧9;
[0032]第二貫穿孔10,所述第二貫穿孔10開設于所述壓板8的內部,所述第二貫穿孔10的內部設置有第二移動桿11,所述第二移動桿11的表面設置有刻度條13,所述第二移動桿11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限位塊14,所述第二移動桿11的底部固定安裝有接觸板12,所述接觸板12的頂部且位于所述第二移動桿11的表面設置有第二彈簧15。
[0033]通過限位塊14配合著接觸板12從而對其第二移動桿11進行位置固定,從而避免其第二移動桿11脫離處于第二貫穿孔10的內部,且同時能夠使得壓板8向上移動而帶動限位塊14、第二移動桿11等結構進行移動。
[0034]所述檢測臺1的內部且位于所述放置口2的兩側均開設有開口3。
[0035]通過開口3從而能夠方便工作人員進行拿出放置口2內部的物體,稍微擴大了內部空間,從而便于工作人員進行拿取物體。
[0036]所述第一移動桿6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拉桿7。
[0037]通過拉桿7從而能夠方便工作人員進行操作,降低操作難度。
[0038]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9]當需要進行多數或者單個的光學玻璃進行厚度檢測工作時,通過手動的向上拉動拉桿7,通過拉桿7的受力向上移動從而帶動第一移動桿6進行向上移動,且此時的第一移動桿6在第一貫穿孔5的內部進行向上移動,再通過第一移動桿6的向上移動從而帶動壓板8進行向上移動,再通過第一移動桿6的向上移動從而擠壓第一彈簧9,促使其第一彈簧9發生彈性形變,再通過壓板8的向上移動從而帶動第二貫穿孔10進行同步移動。
[0040]且由于第二彈簧15的彈性形變使得第二移動桿11和接觸板向下移動,而在其壓板8向上移動并帶動第二貫穿孔10進行向上移動時,而此時第二貫穿孔10在第二移動桿11的表面進行向上移動,而此時的第二移動桿11的位置未發生位置變化,再通過壓板8的向上移動,直至其第二貫穿孔10移動到第二移動桿11的最頂部時而此時由于限位塊1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其特征在于,包括:檢測臺;放置口,所述放置口開設與所述檢測臺的內部;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固定安裝于所述檢測臺的頂部,所述支撐架內部的兩側均開設有第一貫穿孔,所述第一貫穿孔的內部設置有第一移動桿,所述第一移動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壓板,所述第一移動桿的表面且位于所述壓板的頂部設置有第一彈簧;第二貫穿孔,所述第二貫穿孔開設于所述壓板的內部,所述第二貫穿孔的內部設置有第二移動桿,所述第二移動桿的表面設置有刻度條,所述第二移動桿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限位塊,所述第二移動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接觸板,所述接觸板的頂部且位于所述第二移動桿的表面設置有第二彈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臺的內部且位于所述放置口的兩側均開設有開口。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學玻璃厚度檢測載臺,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珊,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臺佳電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