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口罩焊接技術領域的一種口罩焊接裝置,包括裝置底座,所述裝置底座后端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頂部的前表面固定連接有連接架。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通過設置的焊接座、焊接塊和傳動帶,便于該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將口罩以及耳帶擺好向上下兩組傳動帶之間移動,以便于上下兩組傳動帶擠壓口罩以及耳帶,使得耳帶可以貼著口罩向后移動,當口罩和耳帶移動到合適位置時,啟動液壓缸帶動焊接座向下移動,最后焊接座帶動四個焊接塊實現(xiàn)口罩與耳帶的焊接,當焊接完成后可以將下一個口罩以及耳帶塞入到兩個裝置底座之間,如此循環(huán)可以更加便捷高效的實現(xiàn)口罩與耳帶的焊接,從而解決了下料后方能上料影響焊接效率的問題。效率的問題。效率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口罩焊接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口罩焊接
,特別是涉及一種口罩焊接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口罩是一種衛(wèi)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過濾進入口鼻的空氣,以達到阻擋有害的氣體、氣味、飛沫進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常用紗布或紙等制成,其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中,需要將口罩與耳帶進行焊接,在焊接時需要推動口罩至焊接裝置的底部,然后通過焊接裝置將耳帶焊接在口罩的兩側。
[0003]如授權公告號CN217373503U所示的一種口罩耳帶焊接裝置,通過將口罩置于放置板的上表面,通過抽風機能夠在吸附孔處能夠形成負壓,將口罩的兩端牢牢吸附在放置板的上表面,使口罩保持平整,不容易出現(xiàn)起皺的情況,解決了一些口罩耳帶焊接裝置在推動口罩至焊接裝置底部時,口罩容易起皺,進而影響耳帶焊接的問題。
[0004]上述方案在實施過程中,雖然避免了口罩起皺影響耳帶焊接的問題,但同時也存在著無法連續(xù)的完成口罩上料,需要將上一個焊接完成的口罩取下,才能進行新的口罩上料焊接的問題,從而極大程度上降低了口罩的焊接效率,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口罩焊接裝置。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5]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口罩焊接裝置,具有連續(xù)穩(wěn)定的實現(xiàn)口罩以及耳帶的上料,解決了口罩上料繁瑣影響焊接效率的問題。
[0006]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
[0007]一種口罩焊接裝置,包括裝置底座,所述裝置底座后端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頂部的前表面固定連接有連接架,所述連接架的前端固定安裝有液壓缸,所述液壓缸通過輸出桿固定連接有焊接座,所述焊接座的下表面四角處分別固定連接有焊接塊,所述裝置底座中部的上表面通過四個固定塊固定連接有呈前后水平橫向分布的兩個支撐塊,兩個所述支撐塊之間固定連接有支撐座,所述支撐座的前后兩端內側分別橫向貫穿并轉動連接有連接軸,兩個所述連接軸的兩端外側分別轉動連接有滾輪,四個所述滾輪以兩個為一組關于支撐座呈對稱分布,每組兩個所述滾輪之間設有傳動帶。
[0008]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裝置底座的上表面開設有與頂端兩個傳動帶相對應的兩個安裝槽,兩個所述安裝槽的內側分別設有傳動帶,底端所述傳動帶前后兩端的內側分別設有滾輪,兩個所述安裝槽之間分別貫穿并轉動連接有固定安裝于滾輪內側的連接軸。
[0009]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兩個所述支撐塊一端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后端上表面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端貫穿固定板并固定連接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的上下兩端外側分別固定連接有蝸桿,兩個所述蝸桿的前端分別嚙合連接有蝸輪,后端兩個所述連接軸的一端分別延伸并固定安裝于蝸輪的內側,兩個所述蝸桿外側螺紋旋向相反。
[0010]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四個所述焊接塊以兩個為一組分為兩組,兩組所述焊接塊關于液壓缸呈水平方向上的對稱分布,兩個所述支撐塊的兩側與焊接座的兩側呈豎直方向的對齊,兩個所述支撐塊相對一側與焊接座的前后表面呈豎直方向的對齊。
[0011]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頂端兩個所述傳動帶的上表面與兩個支撐塊的上表面平齊,頂端兩個所述傳動帶與底端兩個傳動帶之間存在間隙。
[0012]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裝置底座的上表面開設有位于固定板下方的凹槽,底端所述蝸桿和蝸輪均位于凹槽的內側。
[0013]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通過設置的焊接座、焊接塊和傳動帶,便于該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將口罩以及耳帶擺好向上下兩組傳動帶之間移動,以便于上下兩組傳動帶擠壓口罩以及耳帶,使得耳帶可以貼著口罩向后移動,當口罩和耳帶移動到合適位置時,啟動液壓缸帶動焊接座向下移動,最后焊接座帶動四個焊接塊實現(xiàn)口罩與耳帶的焊接,當焊接完成后可以將下一個口罩以及耳帶塞入到兩個裝置底座之間,如此循環(huán)可以更加便捷高效的實現(xiàn)口罩與耳帶的焊接,從而解決了下料后方能上料影響焊接效率的問題。
[0015]2、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通過設置的電機、驅動軸和蝸桿,便于該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將上下兩組傳動帶分別通過兩個連接軸連接有兩個蝸輪,然后將兩個驅動軸外側連接的兩個蝸桿與兩個蝸輪嚙合連接,以便于通過電機通過驅動軸帶動兩個連接軸轉動,而由于兩個蝸輪外側螺紋旋向不同,因此驅動軸通過連接軸帶動的上下兩組傳動帶實現(xiàn)相反方向,以便于帶動兩組傳動帶之間的口罩以及耳帶向后移動。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支撐座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裝置底座剖視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圖2中A處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圖3中B處的結構示意圖。
[0021]附圖標記說明:
[0022]1、裝置底座;2、支撐架;3、連接架;4、液壓缸;5、焊接座;6、焊接塊;7、支撐塊;8、固定塊;9、支撐座;10、連接軸;11、滾輪;12、傳動帶;13、固定板;14、凹槽;15、電機;16、驅動軸;17、蝸桿;18、蝸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0024]實施例:
[0025]如圖1
?
圖5所示,一種口罩焊接裝置,包括裝置底座1,裝置底座1后端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支撐架2,支撐架2頂部的前表面固定連接有連接架3,連接架3的前端固定安裝有液壓缸4,通過支撐架2和連接架3將液壓缸4安裝在裝置底座1中部的正上方,液壓缸4通過輸出桿固定連接有焊接座5,以便于液壓缸4帶動焊接座5上下移動,焊接座5的下表面四角處分別固定連接有焊接塊6,以便于焊接座5帶動焊接塊6進行焊接,裝置底座1中部的上表
面通過四個固定塊8固定連接有呈前后水平橫向分布的兩個支撐塊7,以便于起到支撐頂端兩個傳動帶12的作用,兩個支撐塊7之間固定連接有支撐座9,起到支撐兩個連接軸10轉動的作用,支撐座9的前后兩端內側分別橫向貫穿并轉動連接有連接軸10,以便于帶動兩端的滾輪11轉動,兩個連接軸10的兩端外側分別轉動連接有滾輪11,以便于帶動裝置底座1進行轉動,四個滾輪11以兩個為一組關于支撐座9呈對稱分布,每組兩個滾輪11之間設有傳動帶12,裝置底座1的上表面開設有與頂端兩個傳動帶12相對應的兩個安裝槽,以便于底端兩個傳動帶12的安裝,兩個安裝槽的內側分別設有傳動帶12,起到對口罩底部的支撐,底端傳動帶12前后兩端的內側分別設有滾輪11,兩個安裝槽之間分別貫穿并轉動連接有固定安裝于滾輪11內側的連接軸10,通過連接軸10和滾輪11起到對底端傳動帶12的支撐,兩個支撐塊7一端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固定板13,起到支撐電機15的作用,固定板13的后端上表面固定連接有電機15,電機15的輸出端貫穿固定板13并固定連接有驅動軸16,以便于帶動驅動軸16進行轉動,驅動軸16的上下兩端外側分別固定連接有蝸桿17,兩個蝸桿17的前端分別嚙合連接有蝸輪18,通過蝸桿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口罩焊接裝置,包括裝置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底座(1)后端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支撐架(2),所述支撐架(2)頂部的前表面固定連接有連接架(3),所述連接架(3)的前端固定安裝有液壓缸(4),所述液壓缸(4)通過輸出桿固定連接有焊接座(5),所述焊接座(5)的下表面四角處分別固定連接有焊接塊(6),所述裝置底座(1)中部的上表面通過四個固定塊(8)固定連接有呈前后水平橫向分布的兩個支撐塊(7),兩個所述支撐塊(7)之間固定連接有支撐座(9),所述支撐座(9)的前后兩端內側分別橫向貫穿并轉動連接有連接軸(10),兩個所述連接軸(10)的兩端外側分別轉動連接有滾輪(11),四個所述滾輪(11)以兩個為一組關于支撐座(9)呈對稱分布,每組兩個所述滾輪(11)之間設有傳動帶(12)。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口罩焊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底座(1)的上表面開設有與頂端兩個傳動帶(12)相對應的兩個安裝槽,兩個所述安裝槽的內側分別設有傳動帶(12),底端所述傳動帶(12)前后兩端的內側分別設有滾輪(11),兩個所述安裝槽之間分別貫穿并轉動連接有固定安裝于滾輪(11)內側的連接軸(10)。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口罩焊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佘中生,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百消丹藥業(y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