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翻身設備領域,公開了一種側身靠背、床及座椅,側身靠背包括用于承托人體兩側側身的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一根限位軸,所述限位軸上套設有兩組支撐組件,兩組所述支撐組件分別用于支撐人體背面的兩側;所述支撐機構還包括驅動組件,所述驅動組件用于驅動兩組支撐組件在限位軸上旋轉以使兩組支撐組件交替撐起人體兩側側身。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側身靠背主要由限位軸、支撐組件以及驅動組件構成,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使用時,利用驅動組件驅動其中一組支撐組件對身體一側的進行撐起,達到側身翻身的目的。其次,側身靠背可能根據放置位置不同,實現對人體不同部位的側身翻身活動。動。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側身靠背、床及座椅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翻身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側身靠背、一種床及一種座椅。
技術介紹
[0002]目前人坐靠在電動床或靠椅上只有面對前方的標準姿勢,側身躺靠需用物件墊在肩背后解決,針對病人不方便,護理電動床雖有側身或翻身功能,同時有將人體從一側推向另一側帶來壓迫身體難受的缺陷,它既不合理、也不舒適,也不能代表坐靠及躺睡中真正的合理側身。病人側身接受喂水喂飯相對防嗆噎較安全可靠,但常以麻煩被忽視,側身睡覺及躺靠又是某類病人剛需,現有普通病床不但缺失上述理想的輔助功能,更不具備活動腰背的條件。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側身靠背、床及座椅,解決現有的床或座椅缺乏合理的側身翻身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側身靠背,包括用于承托人體兩側側身的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一根限位軸,所述限位軸上套設有兩組支撐組件,兩組所述支撐組件分別用于支撐人體背面的兩側;所述支撐機構還包括驅動組件,所述驅動組件用于驅動兩組支撐組件在限位軸上旋轉以使兩組支撐組件交替撐起人體兩側側身。
[0005]優選地,還包括支架,所述限位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在支架上。
[0006]優選地,每組所述支撐組件均包括一根杠桿,所述杠桿的中部沿長度方向上設有腰型孔,所述限位軸穿設在腰型孔內,所述杠桿的一端轉動連接有滾輪,位于滾輪的下方設有呈弧形狀的導向軌道,所述滾輪放置在導向軌道內;所述杠桿遠離滾輪的一端設有用于支撐人體的托盤,兩組支撐組件的托盤分布在限位軸的兩側。
[0007]優選地,所述杠桿遠離滾輪的一端的下方設有用于支撐杠桿的支撐點。
[0008]優選地,所述托盤包括托架和盤體,所述托架固定在杠桿上,所述盤體鉸接在托架上。
[0009]優選地,所述驅動組件包括套設在限位軸上的管軸,所述管軸的兩側均連接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端部支撐在對應的杠桿下部且靠近該杠桿的托盤側,所述驅動組件還包括用于驅動管軸旋轉的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與管軸傳動相連。
[0010]優選地,每個支撐桿包括連接桿和L形桿,所述連接桿的一端固定在管軸上,所述L形桿的一端鉸接在連接桿的一端,所述連接桿的鉸頁處設有用于限制L形桿旋轉角度的限位部,所述L形桿的另一端抵在對應的杠桿下表面。
[0011]優選地,兩個杠桿之間設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兩端懸掛在杠桿靠近托盤的側壁上。
[0012]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床,包括床體和床軟墊,所述軟墊放置在床體上,以及還包括上述的側身靠背,所述側身靠背安裝在床體上,所述側身靠背的支撐組件與軟墊相接觸。
[0013]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座椅,包括座椅本體和放置在座椅本體上的椅軟墊,以及還包括上述的側身靠背,所述側身靠背安裝在座椅本體上,所述側身靠背的支撐組件與椅軟墊相接觸。
[0014]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集中體現在:1、本專利技術的側身靠背主要由限位軸、支撐組件以及驅動組件構成,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使用時,利用驅動組件驅動其中一組支撐組件對身體一側的進行撐起,達到側身翻身的目的。
[0015]2、本專利技術的側身靠背可能根據放置位置不同,實現對人體不同部位的側身翻身活動;例如:將側身靠背放置在人體的肩部處,能夠實現對腰部扭轉活動、以及滿足斜臥睡或斜靠姿勢;將側身靠背放置在人體的臀部時,可以推升人體左右臀部,使臥床病人側身。
[0016]3、本專利技術的側身靠背可以安裝在座椅或者市面上的護理床上,具有較廣的使用范圍。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方式提供的側身靠背的支撐機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方式提供的支撐機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方式提供的支撐桿、管軸和限位軸的裝配方式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方式提供的杠桿翹起后的狀態圖;圖例說明:1、限位軸;2、支架;3、杠桿;4、腰型孔;5、滾輪;6、導向軌道;7、支撐點;8、管軸;9、連接桿;10、L形桿;11、限位部;12、滾珠軸承;13、拉簧;14、托架;15、盤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9]實施例一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方式提供的側身靠背的支撐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一種側身靠背,包括用于承托人體兩側側身的支撐機構以及支架2,支撐機構主要在安裝支架2上,所述支撐機構包括一根限位軸1,限位軸1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在支架2上(支架2的完整結構未在附圖中畫出),限位軸1在支架2上保持固定不動的,所述限位軸1上套設有兩組支撐組件,兩組所述支撐組件分別用于支撐人體背面的兩側;所述支撐機構還包括驅動組件,所述驅動組件用于驅動兩組支撐組件在限位軸1上旋轉以使兩組支撐組件交替撐起人體兩側側身。
[0020]因此在使用時,驅動組件能夠帶動支撐組件在限位軸1上旋轉,支撐組件在旋轉后能夠頂起,當人體在側身靠背上時,支撐組件頂起后即實現了側身翻身的目的,結構簡單、實用性強;其次,側身靠背可能根據放置位置不同,實現對人體不同部位的側身翻身活動;例如:將側身靠背放置在人體的肩部處,能夠實現對腰部扭轉活動、以及滿足斜臥睡或斜靠姿勢;將側身靠背放置在人體的臀部時,可以推升人體左右臀部,使臥床病人側身。
[0021]作為本實施例的進一步優化,如圖2所示,兩組所述支撐組件均包括一根杠桿3,所述杠桿3的中部沿長度方向上設有腰型孔4,所述限位軸1穿設在腰型孔4內,所述杠桿3的一
端轉動連接有滾輪5,位于滾輪5的下方設有呈弧形狀的導向軌道6,導向軌道6直接固定在支架2上,所述滾輪5放置在導向軌道6內,導向軌道6起到對滾輪5滑動的導向作用;所述杠桿3遠離滾輪5的一端設有用于支撐人體的托盤,兩組支撐組件的托盤分布在限位軸1的兩側,側身靠背在使用時,兩個托盤位于人體的兩側下方;當其中一個杠桿3翹起時就可以將人體的一側頂起,實現側身翻身;當兩個杠桿3間歇、連續翹起時,即一個杠桿3翹起,另一個杠桿3放下,重復該動作,可以實現對腰部扭轉活動。
[0022]進一步地,所述杠桿3遠離滾輪5的一端的下方設有用于支撐杠桿3的支撐點7,支撐點7有兩個,與杠桿3的數量一一對應,支撐點7可以是設置在支架2上的梯形塊,在杠桿3處于水平時,杠桿3抵靠在支撐點7上;當杠桿3翹起時,杠桿3離開支撐點7。
[0023]作為本實施例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托盤包括托架14和盤體15,所述托架14固定在杠桿3上,所述盤體15鉸接在托架14上,在本實施例中盤體15和托架14之間采用魚眼軸承相連,盤體15用于支撐人體,托架14和盤體15之間采用鉸接的方式能夠使盤體15的正面朝向人體,提高撐起的舒適度。
[0024]進一步地,如圖1所示,所述驅動組件包括套設在限位軸1上的管軸8,管軸8可以通過軸承套在限位軸1上,所述管軸8的兩側均連接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端部支撐在對應的杠桿3下部且靠近該杠桿3的托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側身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托人體兩側側身的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一根限位軸(1),所述限位軸(1)上套設有兩組支撐組件,兩組所述支撐組件分別用于支撐人體背面的兩側;所述支撐機構還包括驅動組件,所述驅動組件用于驅動兩組支撐組件在限位軸(1)上旋轉以使兩組支撐組件交替撐起人體兩側側身。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側身靠背,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架(2),所述限位軸(1)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在支架(2)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側身靠背,其特征在于:每組所述支撐組件均包括一根杠桿(3),所述杠桿(3)的中部沿長度方向上設有腰型孔(4),所述限位軸(1)穿設在腰型孔(4)內,所述杠桿(3)的一端轉動連接有滾輪(5),位于滾輪(5)的下方設有呈弧形狀的導向軌道(6),所述滾輪(5)放置在導向軌道(6)內;所述杠桿(3)遠離滾輪(5)的一端設有用于支撐人體的托盤,兩組支撐組件的托盤分布在限位軸(1)的兩側。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側身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桿(3)遠離滾輪(5)的一端的下方設有用于支撐杠桿(3)的支撐點(7)。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側身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盤包括托架(14)和盤體(15),所述托架(14)固定在杠桿(3)上,所述盤體(15)鉸接在托架(14)上。6.根據權利要求1
?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玉,徐勇,
申請(專利權)人:徐勇,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