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養殖魚塘的中草藥消毒裝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面一側設置有蓄水箱,蓄水箱的上端面一側設置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的進水端通過抽水管與蓄水箱連通,底座的上端面另一側設置有過濾箱,過濾箱的上端面兩側設置有支撐桿,兩側支撐桿的頂端設置有混合箱,第一水泵的出水端通過輸水管與混合箱的頂端一側連通,輸水管上設置有流量傳感器,混合箱的頂端另一側設置有加藥管,混合箱的一面設置有控制面板。將定量的中草藥消毒劑加入混合箱內后,然后啟動第一水泵將蓄水箱內的水抽出,通過輸水管排入混合箱內的水量達到預定值后關閉第一水泵,來實現水藥配比的優化,來保障消毒液的使用效果。來保障消毒液的使用效果。來保障消毒液的使用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養殖魚塘的中草藥消毒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魚塘消毒
,具體為一種用于養殖魚塘的中草藥消毒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水產養殖中,為了使魚能成長的更加健康,都會定期對魚塘內的水進行消毒,而人工對魚塘內的水進行消毒時,都是直接將消毒粉丟入魚塘內,而不能充分的攪拌,使得消毒效果不佳,而導致水質差,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進。
[0003]如公告號為CN213416393U的中國專利,其公開了一種用于淡水魚養殖的魚塘消毒裝置,包括攪拌機構和抽液機構,所述攪拌機構包括攪拌箱、攪拌軸、攪拌電機和攪拌葉片,所述攪拌箱頂端分別開設投料口和進液口,所述投料口處安裝投料斗,所述攪拌軸一端貫穿攪拌箱頂壁并伸入攪拌箱內腔,所述攪拌軸另一端與設置在攪拌箱外頂壁的攪拌電機傳動連接,所述攪拌葉片安裝于攪拌軸外壁。
[0004]但是上述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0005]上述專利文件中通過將消毒劑和水進行混合后進行魚塘消殺作業,但混合時無法根據消毒劑的量對混合用水的量進行控制,導致消毒水的水藥配比不能達到最佳比例,從而影響消毒水的消毒效果。
[0006]為此,我們推出一種用于養殖魚塘的中草藥消毒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7]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養殖魚塘的中草藥消毒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8]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養殖魚塘的中草藥消毒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一側設置有推桿,所述底座的下端面兩側均設置有滾輪,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一側設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頂端一側設置有加水斗,所述蓄水箱的一面設置有水位觀察面板,所述蓄水箱的上端面一側設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進水端通過抽水管與蓄水箱連通;
[0009]底座的上端面另一側設置有過濾箱,所述過濾箱內設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內設置有過濾網;
[0010]過濾箱的上端面兩側設置有支撐桿,兩側所述支撐桿的頂端設置有混合箱,所述混合箱內設置有攪拌機構,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通過輸水管與混合箱的頂端一側連通,所述輸水管上設置有流量傳感器,所述混合箱的頂端另一側設置有加藥管,所述混合箱的一面設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混合箱的一側設置有噴射機構;
[0011]攪拌機構包括設置在混合箱頂端的電機,所述電機的轉子軸連接有攪拌桿,所述攪拌桿上設置有攪拌葉,所述混合箱的頂端設置有導料管,所述導料管上設置有控制閥,所述導料管與過濾箱連通;
[0012]噴射機構包括設置混合箱一側的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進水端通過管道與過濾箱的一側下部連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連接有軟管,所述軟管的伸出端連接有噴頭,所述混合箱的一側設置有掛鉤,所述噴頭卡接在掛鉤上。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將定量的中草藥消毒劑通過加藥管加入混合箱內,然后通過控制面板啟動第一水泵將蓄水箱內的水抽出,通過輸水管排入混合箱內,當流量傳感器監測到水量達到預定值后關閉第一水泵,接著啟動電機帶動攪拌桿和攪拌葉轉動對水和中草藥消毒劑進行充分的混合攪拌作業,來實現水藥配比的優化,來保障消毒液的使用效果。
[0014]本技術消毒液配好后,先通過控制面板開啟控制閥,將混合箱內的消毒液排入過濾箱內,過濾網對消毒液中的雜質過濾,然后通過控制面板啟動第二水泵將過濾后的消毒液抽出,并通過噴頭噴射在魚塘內,來完成對魚塘的消毒作業。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主視示意圖;
[0016]圖2為本技術主視剖切示意圖;
[0017]圖3為本技術圖2的a處放大示意圖。
[0018]圖中:1、底座;2、蓄水箱;3、第一水泵;4、抽水管;5、過濾箱;51、支撐桿;6、混合箱;7、輸水管;8、流量傳感器;9、加藥管;10、控制面板;11、加水斗;12、水位觀察面板;13、電機;14、攪拌桿;15、攪拌葉;16、導料管;17、控制閥;18、卡槽;19、過濾網;20、第二水泵;21、軟管;22、噴頭;23、掛鉤;24、推桿;25、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0]請參閱圖1
?
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養殖魚塘的中草藥消毒裝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面左側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蓄水箱2,蓄水箱2的頂端左側無縫焊接有加水斗11,蓄水箱2的前面通過密封膠粘接連接有水位觀察面板12,水位觀察面板12為透明亞克力板材質;
[0021]蓄水箱2的上端面右側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第一水泵3,第一水泵3的型號是ISG40
?
125,第一水泵3的輸入端通過電線連接控制面板10的控制端,第一水泵3的進水端通過抽水管4與蓄水箱2連通,底座1的上端面右側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過濾箱5,過濾箱5內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卡槽18,卡槽18內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過濾網19;
[0022]過濾箱5的上端面左右兩側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支撐桿51,左右兩側支撐桿51的頂端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混合箱6,混合箱6內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攪拌機構,攪拌機構包括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混合箱6頂端的電機13,電機13的型號是TRC28
?
60,電機13的輸入端通過電線連接控制面板10的控制端,電機13的轉子軸鍵連接有攪拌桿14,攪拌桿14上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攪拌葉15,混合箱6的頂端無縫焊接有導料管16,導料管16上通過法蘭固定
安裝有控制閥17,控制閥17的型號是S4V210
?
08,控制閥17的輸入端通過電線連接控制面板10的控制端,導料管16的底端與過濾箱5連通;
[0023]第一水泵3的出水端通過輸水管7與混合箱6的頂端左側連通,輸水管7上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流量傳感器8,流量傳感器8的型號是LWGY
?
FMT,流量傳感器8的輸入端通過電線連接控制面板10的控制端,流量傳感器8的信息輸出端通過信號線連接控制面板10的信息輸入端,混合箱6的頂端右側無縫焊接有加藥管9,混合箱6的前面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控制面板10,控制面板10的輸入端通過電線連接電源,混合箱6的右側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噴射機構;
[0024]噴射機構包括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混合箱6右側的第二水泵20,第二水泵20的型號是ISG40
?
125,第二水泵20的輸入端通過電線連接控制面板10的控制端,第二水泵20的進水端通過管道與過濾箱5的右側下部連通,第二水泵20的出水端過盈套設有軟管21,軟管21的伸出端過盈插設有噴頭22,混合箱6的右側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掛鉤23,噴頭22卡接在掛鉤23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養殖魚塘的中草藥消毒裝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一側設置有蓄水箱(2),所述蓄水箱(2)的上端面一側設置有第一水泵(3),所述第一水泵(3)的進水端通過抽水管(4)與蓄水箱(2)連通,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另一側設置有過濾箱(5),所述過濾箱(5)的上端面兩側設置有支撐桿(51),兩側所述支撐桿(51)的頂端設置有混合箱(6),所述混合箱(6)內設置有攪拌機構,所述第一水泵(3)的出水端通過輸水管(7)與混合箱(6)的頂端一側連通,所述輸水管(7)上設置有流量傳感器(8),所述混合箱(6)的頂端另一側設置有加藥管(9),所述混合箱(6)的一面設置有控制面板(10),所述混合箱(6)的一側設置有噴射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養殖魚塘的中草藥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2)的頂端一側設置有加水斗(11),所述蓄水箱(2)的一面設置有水位觀察面板(1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養殖魚塘的中草藥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機構包括設置在混合箱(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童桂香,史運忠,韋信賢,陸超,譚紅連,高雪梅,黃崢,
申請(專利權)人:灌陽縣揚帆養殖專業合作社,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