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一種輕便止滑鞋底,包括本體,本體的前腳掌的兩側設置有沿鞋底長度方向的側邊槽,側邊槽上設置有防崴塊;本體的前腳掌設置有可調節摩擦力的調節區,調節區均勻分布有因鞋底受不同應變力可延伸出鞋底的鞋釘;本體的后腳跟位置均勻分布有防滑結構;本體內置有碳板,該鞋底,其前腳掌設置有能夠根據應力變化延伸出鞋底的鞋釘,因此即使在有水的較滑的路面時,鞋底也能保持良好的防滑功能,且腳后跟設置有多個防滑結構,且防滑結構中的防滑盤及防滑凸臺中的環形振動塊為可相互滑動,當鞋底受到振動時,每個環形振動塊受到的振動力不同,所以會產生豎直方向上的相對滑動,而產生階梯狀,進一步增加鞋底對地面的摩擦以實現防滑功能。防滑功能。防滑功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輕便止滑鞋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鞋底
,具體涉及一種輕便止滑鞋底。
技術介紹
[0002]鞋底一般分為內底、中底和外底,內底與腳背直接接觸,中底起到減震的效果,外底與地面接觸,能起到防滑與耐磨的效果,以前常為內底、中底和外底相互配合,現有的鞋底通過加強鞋底花紋來防滑,如菱形紋、十字紋、吸盤紋等,但這些鞋底在路面有水的情況下,防滑效果并不理想,且沒有一種可以根據鞋底的應力變化而自動變換摩擦系數的鞋底。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輕便止滑鞋底,以解決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這樣的技術方案:
[0005]一種輕便止滑鞋底,包括本體,所述本體的前腳掌的兩側設置有沿鞋底長度方向的側邊槽,所述側邊槽上設置有防崴塊;所述本體的前腳掌設置有可調節摩擦力的調節區,所述調節區均勻分布有因鞋底受不同應變力可延伸出鞋底的鞋釘;所述本體的后腳跟位置均勻分布有防滑結構;所述本體內置有用于提供支撐力的碳板。
[0006]進一步的,所述防崴塊沿本體的長度方向等距分布,且其外側高度大于內側高度。
[0007]進一步的,所述鞋釘延伸出鞋底的方向為朝向腳后跟,所述鞋釘延伸出鞋底的邊緣為扇形或三角形。
[0008]進一步的,所述鞋釘延伸出鞋底的角度為0
?
30
°
。
[0009]進一步的,所述防滑結構包括防滑盤以及至少2個設置在防滑盤四周的環形防滑塊,所述環形防滑塊包括多個相互間隔設置的防滑凸臺。
[0010]進一步的,所述防滑凸臺與防滑盤均設置有多個可相互滑動的環形振動塊。
[0011]進一步的,所述防滑結構之間形成第一排液槽,環形防滑塊之間形成第二排液槽,防滑凸臺之間形成第三排液槽,所述第一排液槽與第三排液槽連通,所述第三排液槽與第二排液槽連通。
[0012]進一步的,所述防滑凸臺的大小沿靠近防滑盤至遠離防滑盤方向逐漸增大。
[0013]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專利技術的輕便止滑鞋底,其前腳掌設置有能夠根據應力變化延伸出鞋底的鞋釘,因此即使在有水的較滑的路面時,鞋底也能保持良好的防滑功能,且腳后跟設置有多個防滑結構,且防滑結構中的防滑盤及防滑凸臺中的環形振動塊為可相互滑動,即在人體運動時,會對鞋底產生一定的振動,鞋底受到振動時,每個環形振動塊受到的振動力不同,所以會產生豎直方向上的相對滑動,而產生階梯狀,進一步增加鞋底對地面的摩擦以實現防滑功能。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鞋底的仰視圖;
[0016]圖2為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鞋底的側視圖;
[0017]圖3為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防滑結構的放大圖;
[0018]圖4為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扇形鞋釘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三角形鞋釘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
[0021]本體
?
1,側邊槽
?
2,防崴塊
?
3,鞋釘
?
4,碳板
?
5,防滑結構
?
6,防滑盤
?
7,環形防滑塊
?
8,防滑凸臺
?
9,環形振動塊
?
10,第一排液槽
?
11,第二排液槽
?
12,第三排液槽
?
13。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說明書附圖對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
[0023]參照圖1
?
圖5,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輕便止滑鞋底,包括本體1,本體1的前腳掌的兩側設置有沿鞋底長度方向的側邊槽2,側邊槽2上設置有防崴塊3,防崴塊3沿本體1的長度方向等距分布,且其外側高度大于內側高度,通過鞋底兩側的防崴塊3能夠使鞋底保持穩定的狀態,且不容易產生側滑而扭傷腳;本體1的前腳掌設置有可調節摩擦力的調節區,調節區均勻分布有因鞋底受不同應變力可延伸出鞋底的鞋釘4,根據鞋釘4延伸出鞋底的部分的多少而實現調節摩擦的作用;本體1的后腳跟位置均勻分布有防滑結構6,后跟的防滑結構6可起到防滑的協同作用;本體1內置有用于提供支撐力的碳板5,碳板5的面積覆蓋鞋底,其能夠使鞋底的上表面更緊貼于腳掌,因其具有一定的彈性所以能夠起到助力作用。
[0024]進一步的,鞋釘4延伸出鞋底的方向為朝向腳后跟,鞋釘4延伸出鞋底的邊緣為扇形或三角形,當鞋底因受力產生應力變化時,鞋釘4會從鞋底凸出,其形成的截面為朝向腳后跟方向,而扇形的鞋釘4邊緣為弧形,其摩擦力小于三角形的鞋釘4邊緣。
[0025]進一步的,鞋釘4延伸出鞋底的角度為0
?
30
°
,在該范圍內的鞋釘4在起到止滑作用的同時不易因延伸出鞋底的高度而使鞋釘4磨損。
[0026]進一步的,防滑結構6包括防滑盤7以及個設置在防滑盤7四周的環形防滑塊8,環形防滑塊8包括多個相互間隔設置的防滑凸臺9,防滑凸臺9與防滑盤7均設置有多個可相互滑動的環形振動塊10,當人體運動時,會對鞋底產生一定的振動,鞋底受到振動時,每個環形振動塊10受到的振動力不同,所以會產生相對滑動,產生階梯狀,進一步增加鞋底對地面的摩擦以實現防滑功能。
[0027]進一步的,防滑結構6之間形成第一排液槽11,環形防滑塊8之間形成第二排液槽12,防滑凸臺9之間形成第三排液槽13,所述第一排液槽11與第三排液槽13連通,所述第三排液槽13與第二排液槽12連通,排液槽的相互連通可以使鞋底在水漬的地面時不至于使水漬積聚在鞋底中,經過對鞋底的擠壓踩踏,使水漬從第一排液槽11中排出。
[0028]進一步的,所述防滑凸臺9的大小沿靠近防滑盤7至遠離防滑盤7方向逐漸增大,防滑凸臺9能起到相對應的防滑作用。
[0029]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人體運動時,由于人體是朝前傾的,所以在后腳跟提起時,前腳掌仍與地面接觸,此時則會使鞋底產生沿鞋底長度方向的應變力,由此本專利技術的鞋底的
鞋釘4便會根據應變力的情況延伸出鞋底表面,此時即使地面濕滑,延伸出鞋底表面的鞋底便具有增大摩擦防滑作用,此外由于人體重量的差異,對鞋底的摩擦力也有所不同;此外,對于全腳掌著地時,腳后跟設置有多個防滑結構6,且防滑結構6中的防滑盤7及防滑凸臺9中的環形振動塊10為可相互滑動,即在人體運動時,會對鞋底產生一定的振動,鞋底受到振動時,每個環形振動塊10受到的振動力不同,所以會產生豎直方向上的微量的相對滑動,而產生階梯狀,進一步增加鞋底對地面的摩擦以實現防滑功能。
[0030]本專利技術的產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圖示和實施例,任何人對其進行類似思路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專利范疇。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輕便止滑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所述本體的前腳掌的兩側設置有沿鞋底長度方向的側邊槽,所述側邊槽上設置有防崴塊;所述本體的前腳掌設置有可調節摩擦力的調節區,所述調節區均勻分布有因鞋底受不同應變力可延伸出鞋底的鞋釘;所述本體的后腳跟位置均勻分布有防滑結構;所述本體內置有用于提供支撐力的碳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便止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崴塊沿本體的長度方向等距分布,且其外側高度大于內側高度。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便止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釘延伸出鞋底的方向為朝向腳后跟,所述鞋釘延伸出鞋底的邊緣為扇形或三角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便止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釘延伸出鞋底的角度為0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榮照,袁雄文,黃茂盛,文明,
申請(專利權)人:鴻星爾克商丘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