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固定腳手架連接固定的新型工裝,包括固定機構、驅動機構和動力機構;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用于固定連接兩個腳手架,所述固定機構設置在腳手架上;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用于使固定機構與腳手架緊密相連,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固定機構上;動力機構,所述動力機構用于啟動運行驅動機構,所述動力機構設置在驅動機構上,所述固定機構包括第一槽型板、螺桿、螺帽、第二槽型板、連桿、套環、限位螺栓、通孔和固定螺母;將固定機構卡在腳手架上,用動力機構來驅動驅動機構運行,使驅動機構將固定機構與腳手架緊密相連,從而實現方便安裝固定腳手架的效果。固定腳手架的效果。固定腳手架的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固定腳手架連接固定的新型工裝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固定裝置。
技術介紹
[0002]腳手架是施工現場為工人操作并解決垂直和水平運輸而搭設的一種臨時性的建筑工具。其主要用在外墻、內部裝修或層高較高無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為了施工人員上下干活或外圍安全網維護及高空安裝構件等。
[0003]在固定腳手架移動運輸、拆除固定時,因固定腳手架較高2米一層,同時寬度較窄500寬,2層堆疊極易發生傾倒風險,帶來極大安全隱患,需要對腳手架進行連接固定,來確保腳手架之間的穩定性,但是現如今的腳手架的工裝大多數為一對一平行固定連接,不能調節兩個工裝之間的間距,并且將工裝與腳手架連接時,需要分別對每一個螺釘進行擰動,較為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安裝拆卸不方便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固定腳手架連接固定的新型工裝。
[0005]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固定腳手架連接固定的新型工裝,包括固定機構、驅動機構和動力機構;
[0006]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用于固定連接兩個腳手架,所述固定機構設置在腳手架上;
[0007]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用于使固定機構與腳手架緊密相連,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固定機構上;
[0008]動力機構,所述動力機構用于啟動運行驅動機構,所述動力機構設置在驅動機構上。
[0009]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包括第一槽型板、螺桿、螺帽、第二槽型板、連桿、套環、限位螺栓、通孔和固定螺母,所述第一槽型板的內壁和第二槽型板的內壁均開設有兩對對稱分布的通孔,所述第一槽型板和第二槽型板的內側均與腳手架相貼,所述通孔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內螺紋連接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的外壁穿過通孔,所述第一槽型板的外壁連接有螺桿,所述螺桿的外壁螺紋連接有螺帽,所述第二槽型板的外壁連接有連桿,所述連桿的一端連接有套環,所述螺桿的外壁穿過套環。
[0010]優選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承載盒、從動齒輪、第一支板、外管、圓桿、第二支板和套筒,兩個所述套筒的內壁均與限位螺栓插設卡接,所述套筒的外壁連接有圓桿,所述圓桿遠離套筒的一端設置有螺紋,所述圓桿的外壁螺紋連接有外管,所述圓桿的外壁活動連接有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的一端與承載盒連接,所述外管的外壁轉動連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的一端與承載盒連接,所述外管遠離圓桿的一端連接有從動齒輪。
[0011]優選的,所述動力機構包括固定板、轉軸、動力件和驅動齒輪,所述承載盒的內壁
連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外壁轉動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的一端連接有驅動齒輪,所述驅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嚙合,所述轉軸的另一端與動力件連接,所述動力件位于承載盒的外側。
[0012]優選的,所述驅動齒輪和從動齒輪均采用斜齒輪。
[0013]優選的,所述驅動齒輪的半徑大于從動齒輪的半徑。
[0014]優選的,所述套筒的內壁形狀與限位螺栓的頂部形狀相同,且套筒的內壁邊長等于限位螺栓的頂部邊長,所述套筒的內壁深度大于限位螺栓的頂部長度,所述套筒的一端位于承載盒的外側。
[0015]優選的,所述動力件為轉柄,所述轉柄與轉軸連接。
[0016]優選的,所述動力件為電動件,所述電動件包括微型電機和電源盒,所述微型電機的輸出端與轉軸連接,所述電源盒與承載盒的外壁連接,所述電源盒與微型電機采用電性連接。
[0017]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根據兩個腳手架的相對位置,來調節第一槽型板和第二槽型板的位置,可以通過拉動第一槽型板帶動連桿移動,連桿通過套環在螺桿上移動,再將螺帽擰到與套環相貼,再將第一槽型板和第二槽型板分別固定在兩個腳手架的結構立柱大于二分之一處,利用驅動機構將限位螺栓擰到與腳手架緊密相貼,從而固定腳手架,實現了簡便固定腳手架的效果。
[0019]2、轉動套筒,套筒帶動圓桿轉動,利用圓桿與外管的螺紋連接,在套筒保持有限轉動的前提下,可以確保套筒固定,方便套筒可以與限位螺栓對齊,將兩個限位螺栓分別插入到兩個套筒內,啟動動力機構,動力機構帶動兩個從動齒輪轉動,從動齒輪通過外管與圓桿的螺紋連接,將外管與圓桿擰到末端,來使圓桿帶動套筒的轉動,套筒帶動限位螺栓轉動,限位螺栓向內移動,在限位螺栓移動的過程中,需要人工將承載盒向限位螺栓方向移動,以確保限位螺栓可以與腳手架緊密相貼,從而實現同時擰緊兩個限位螺栓的效果,提高了安裝的效率,簡便了安裝過程。
[0020]3、動力件帶動轉軸轉動,轉軸帶動驅動齒輪轉動,驅動齒輪帶動從動齒輪轉動,驅動齒輪的半徑大于從動齒輪的半徑,來降低動力件的轉動圈數,避免其他腳手架影響動力運行,利用驅動齒輪和從動齒輪均采用斜齒輪,增大驅動齒輪和從動齒輪的受力強度。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剖面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3]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剖面側視結構示意圖;
[0024]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25]圖5是圖2中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6]圖6是圖3中B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7]1、固定機構;101、第一槽型板;102、螺桿;103、螺帽;104、第二槽型板;105、連桿;106、套環;107、限位螺栓;108、通孔;109、固定螺母;2、驅動機構;201、承載盒;202、從動齒輪;203、第一支板;204、外管;205、圓桿;206、第二支板;207、套筒;3、動力機構;301、固定板;302、轉軸;303、動力件;304、驅動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正對地重要性。
[0029]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0030]參考附圖1
?
6,固定腳手架連接固定的新型工裝,包括固定機構1、驅動機構2和動力機構3;
[0031]固定機構1,固定機構1用于固定連接兩個腳手架,固定機構1設置在腳手架上;
[0032]驅動機構2,驅動機構2用于使固定機構1與腳手架緊密相連,驅動機構2設置在固定機構1上;
[0033]動力機構3,動力機構3用于啟動運行驅動機構2,動力機構3設置在驅動機構2上。
[0034]將固定機構1卡在腳手架上,用動力機構3來驅動驅動機構2運行,使驅動機構2將固定機構1與腳手架緊密相連,從而實現方便安裝固定腳手架的效果,再對固定機構1進行噴漆防銹。
[0035]參考附圖1,固定機構1包括第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固定腳手架連接固定的新型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機構(1)、驅動機構(2)和動力機構(3);固定機構(1),所述固定機構(1)用于固定連接兩個腳手架,所述固定機構(1)設置在腳手架上;驅動機構(2),所述驅動機構(2)用于使固定機構(1)與腳手架緊密相連,所述驅動機構(2)設置在固定機構(1)上;動力機構(3),所述動力機構(3)用于啟動運行驅動機構(2),所述動力機構(3)設置在驅動機構(2)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腳手架連接固定的新型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機構(1)包括第一槽型板(101)、螺桿(102)、螺帽(103)、第二槽型板(104)、連桿(105)、套環(106)、限位螺栓(107)、通孔(108)和固定螺母(109),所述第一槽型板(101)的內壁和第二槽型板(104)的內壁均開設有兩對對稱分布的通孔(108),所述第一槽型板(101)和第二槽型板(104)的內側均與腳手架相貼,所述通孔(108)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固定螺母(109),所述固定螺母(109)內螺紋連接有限位螺栓(107),所述限位螺栓(107)的外壁穿過通孔(108),所述第一槽型板(101)的外壁連接有螺桿(102),所述螺桿(102)的外壁螺紋連接有螺帽(103),所述第二槽型板(104)的外壁連接有連桿(105),所述連桿(105)的一端連接有套環(106),所述螺桿(102)的外壁穿過套環(106)。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腳手架連接固定的新型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2)包括承載盒(201)、從動齒輪(202)、第一支板(203)、外管(204)、圓桿(205)、第二支板(206)和套筒(207),兩個所述套筒(207)的內壁均與限位螺栓(107)插設卡接,所述套筒(207)的外壁連接有圓桿(205),所述圓桿(205)遠離套筒(207)的一端設置有螺紋,所述圓桿(205)的外壁螺紋連接有外管(204),所述圓桿(20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牛新苗,錢正,楊正為,王千千,孟曉明,翟其榮,翟啟專,孫一峰,陸俊賢,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外高橋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