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加捻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紗線高效捻合裝置,包括加捻機,所述加捻機兩側內壁之間固定設有毛刷,所述加捻機一側外壁上固定設有U型卡扣,所述U型卡扣上表面兩端對稱固定設有梯形卡頭,所述U型卡扣靠近加捻機的一側設有紗網,所述紗網與U型卡扣卡接,所述紗網與加捻機上表面兩壁接觸,所述加捻機上表面開設有波形槽,所述波形槽上設有用于產生靜電的移動部,解決了當前的加捻機在加捻時紗線中的棉絮亂飛而造成加捻機運行不暢的局限性。性。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紗線高效捻合裝置
[0001]本技術屬于加捻機
,尤其涉及一種紗線高效捻合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原始的紗線強力低,彈性低,容易扯斷,不能滿足一般布料的使用需求,為了保證纖維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彈性,使其具有使用性能,通常會將纖維進行加捻,然后進行織造。原絲在牽伸加捻過程中的核心設備是加捻機,可以實現一轉兩捻,把兩股或兩股以上的單紗通過加捻捻合成股線,增強原紗的性能,達到使用需求。
[0003]現有的加捻機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將紗線從喂線羅拉經過導紗環拉到卷繞羅拉中,然后卷繞羅拉不斷旋轉實現對紗線的加捻,在紗線不斷從喂線羅拉到導紗環的過程中由于紗線在不斷進行移動且會與一些機械零件發生摩擦,紗線中的一些棉絮會脫離紗線撒入環境中,時間一長,機器零件容易堆積上大量棉絮,特別是導紗環,一旦導紗環上有大量的棉絮,會導致導紗環與紗線之間的接觸摩擦力降低,讓紗線在導紗環中打滑,使得紗線失去固定預定的移動軌跡,紗線之間發生纏繞打結,發生這種情況就需要暫停作業,讓工作人員將纏繞的紗線清理掉,再將堆積的棉絮清理干凈,效率上大打折扣。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紗線高效捻合裝置。
[0005]本技術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紗線高效捻合裝置,包括加捻機,所述加捻機兩側內壁之間固定設有毛刷,所述加捻機一側外壁上固定設有U型卡扣,所述U型卡扣上表面兩端對稱固定設有梯形卡頭,所述U型卡扣靠近加捻機的一側設有紗網,所述紗網與U型卡扣卡接,所述紗網與加捻機上表面兩壁接觸,所述加捻機上表面開設有波形槽,所述波形槽上設有用于產生靜電的移動部。
[0006]作為優選,所述移動部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一端外壁上固定設有第一半圓體,所述第一半圓體內設有絲杠,所述絲杠貫穿第一半圓體且與第一半圓體螺紋配合,所述絲杠兩端分別與加捻機兩側內壁轉動配合,所述加捻機遠離 U型卡扣的一側外壁上固定設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一端穿過加捻機外壁且與加捻機外壁轉動配合,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絲杠固定連接,所述限位板遠離第一半圓體的一側外壁上固定設有第二半圓體,所述第二半圓體內設有滑桿,所述滑桿貫穿第二半圓體且與第二半圓體滑動配合,所述滑桿兩端分別于加捻機兩側內壁固定連接。
[0007]作為優選,所述限位板上下兩表面開設有限位開口且所述限位板左右兩側開設有活動開口,兩側所述活動開口上下兩側內壁均對稱開設有限位橫槽,兩側所述限位橫槽之間滑動設有限位環,所述限位環內設有內螺紋一。
[0008]作為優選,所述限位開口內滑動設有滾球,所述滾球表面開設有移動環槽,所述移動環槽兩側內壁對稱開設有限定環槽,兩側所述限定環槽內均滑動設有限定滑板,兩側所述限定滑板之間固定設有主滑板,所述主滑板滑動設置于移動環槽內,所述主滑板表面開
設有螺紋孔,所述螺紋孔內活動連接限位軸,所述限位軸一端開設有與螺紋孔相配合的外螺紋二螺紋且所述限位軸中段開設有與內螺紋一配合的外螺紋三。
[0009]作為優選,所述滾球表面開設有若干花紋。
[0010]作為優選,所述波形槽內部底壁與兩側內壁均開設有若干圓孔。
[0011]作為優選,所述滾球與紗網下表面滑動配合。
[0012]綜上所述,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移動部中的滾球在限位板的移動中被帶動沿著波形槽移動,且波形槽開設的圓孔和滾球表面設有的花紋增加了波形槽與滾球之間的摩擦力,加上滾球表面與紗網表面貼合,在滾球移動的過程中滾球與兩者的摩擦不斷產生靜電,將紗線中飄落出來的棉絮吸附到紗網上,避免棉絮堆積在加捻機的部件上,造成部件運行不順暢,通過靜電吸附棉絮,方式實現簡單,結構較少,降低了成本,且效果較好,避免在加捻機工作過程中因為棉絮堆積造成機器故障且不需要人工進行清理,提高了效率。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外部整體示意圖。
[0014]圖2為本技術的一種U型卡扣和梯形卡頭示意圖。
[0015]圖3為本技術的一種移動部示意圖。
[0016]圖4為本技術的一種限位板和滾球示意圖。
[0017]圖5為本技術的一種波形槽示意圖。
[0018]圖6為本技術的一種第一半圓體和第二半圓體示意圖。
[0019]圖7為本技術的一種滾球和限位軸示意圖。
[0020]圖8為本技術的一種移動環槽和限定環槽示意圖。
[0021]圖9為本技術的一種主滑板、限位軸和限定滑板示意圖。
[0022]圖10為本技術的一種主滑板和限定滑板示意圖。
[0023]圖11為本技術的一種限位板示意圖。
[0024]圖中,1、加捻機;2、毛刷;3、U型卡扣;4、梯形卡頭;5、紗網;6、電機;7、波形槽;8、移動部;701、圓孔;801、絲杠;802、第一半圓體;803、限位板;804、滾球;805、限位軸;806、第二半圓體;807、滑桿;808、花紋; 809、移動環槽;810、主滑板;811、限定環槽;812、限定滑板;813、活動開口;814、限位開口;815、限位橫槽;816、限位環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26]參考圖1
?
11,一種紗線高效捻合裝置,包括加捻機1,加捻機1兩側內壁之間固定設有毛刷2,毛刷2設置于加捻機1的導紗環下方,使得導紗環在引導紗線的時候可以讓毛刷2將導紗環表面沾染上的棉絮清理下去。
[0027]如圖2所示,加捻機1一側外壁上固定設有U型卡扣3,U型一方面可以與需要卡接的部件的增加接觸個數,另一方面可以減少用料,降低成本。
[0028]如圖2所示,U型卡扣3上表面兩端對稱固定設有梯形卡頭4,梯形相比于圓形、矩形
有兩個斜邊,可以避免與之連接的部件可以直接從上下移出,增加了連接的穩固性。
[0029]如圖1所示,U型卡扣3靠近加捻機1的一側設有紗網5,紗網5靠近U型卡扣3的一側表面開設有若干梯形開口,若干梯形開口分別與梯形卡頭4轉動配合即紗網5與U型卡扣3卡接,使得紗網5可以拆卸下來,便于對紗網5進行清洗,可以重復使用。
[0030]如圖2所示,紗網5與加捻機1上表面兩壁接觸,可以將紗線中飄出的棉絮重復吸附住,且避免棉絮飄落到加捻機1表面,對加捻機1表面設有的部件造成影響。
[0031]如圖3所示,加捻機1上表面開設有波形槽7,波形槽7內部底壁與兩側內壁均開設有若干圓孔701,可以增加波形槽7與滑動設置于其中的部件的摩擦力,使之產生更大的靜電。
[0032]如圖3所示,波形槽7上設有用于產生靜電的移動部8。
[0033]如圖4和圖6所示,移動部8包括限位板803,限位板803一端外壁上固定設有第一半圓體802,第一半圓體802內設有絲杠8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紗線高效捻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捻機(1),所述加捻機(1)兩側內壁之間固定設有毛刷(2),所述加捻機(1)一側外壁上固定設有U型卡扣(3),所述U型卡扣(3)上表面兩端對稱固定設有梯形卡頭(4),所述U型卡扣(3)靠近加捻機(1)的一側設有紗網(5),所述紗網(5)與U型卡扣(3)卡接,所述紗網(5)與加捻機(1)上表面兩壁接觸,所述加捻機(1)上表面開設有波形槽(7),所述波形槽(7)上設有用于產生靜電的移動部(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紗線高效捻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部(8)包括限位板(803),所述限位板(803)一端外壁上固定設有第一半圓體(802),所述第一半圓體(802)內設有絲杠(801),所述絲杠(801)貫穿第一半圓體(802)且與第一半圓體(802)螺紋配合,所述絲杠(801)兩端分別與加捻機(1)兩側內壁轉動配合,所述加捻機(1)遠離U型卡扣(3)的一側外壁上固定設有電機(6),所述電機(6)的輸出軸一端穿過加捻機(1)外壁且與加捻機(1)外壁轉動配合,所述電機(6)的輸出軸與絲杠(801)固定連接,所述限位板(803)遠離第一半圓體(802)的一側外壁上固定設有第二半圓體(806),所述第二半圓體(806)內設有滑桿(807),所述滑桿(807)貫穿第二半圓體(806)且與第二半圓體(806)滑動配合,所述滑桿(807)兩端分別于加捻機(1)兩側內壁固定連接。3.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樓泉,樓春蕓,俞科芳,陳濤鋒,周久林,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菲采威紡織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