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建筑工程用防護網,涉及建筑工程防護技術領域,包括安裝框,所述安裝框內連接有防塵網,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利用注水管與外界的水路相連接,使水經過分流管和噴淋頭均勻的噴灑在防塵網上,將位于下方的防塵網打濕,從而有效的對建筑過程中的灰塵進行吸附,蓄水箱對水進行儲存,當外界的水路不進行輸水時,打開輸送管上的閥門,使蓄水箱內的水,經噴淋頭滴落在防塵網上,使防塵網可長時間對灰塵進行吸附,設置的防護板可對墜落的廢料進行防護,而設置的阻尼器、緩沖彈簧和緩沖墊可對廢料墜落時的沖擊力進行緩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長時間對建筑產生的灰塵進行降塵處理,且防護效果好,還可對墜落的廢料進行緩沖。還可對墜落的廢料進行緩沖。還可對墜落的廢料進行緩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建筑工程用防護網
[0001]本技術涉及建筑工程防護
,尤其涉及一種建筑工程用防護網。
技術介紹
[0002]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常需要利用防護網對建筑工地進行防護,用于防止非工作人員進入施工區域,避免建筑物物料滑落傷及施工人員,但是現有的防護網在使用過程中,無法較為有效的對灰塵進行降塵處理。
[0003]比如現有專利(公告號:CN216974257U)公開了一種建筑工程用防護網,包括底座主體,所述底座主體的頂端安裝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頂端安裝有支架,所述限位槽的內側設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的內壁左右兩端安裝有第一固定塊,所述支架的內壁左右兩端靠近限位槽的一側安裝有第二固定塊;
[0004]現有專利(公開號CN214740498U)公開了一種建筑工程用防護網,包括:一對底座、一對支撐桿、一對支撐柱以及防護網,一對所述支撐桿分別固定安裝在一對所述底座上,一對所述支撐柱分別安裝在一對支撐桿上。
[0005]上述防護網在使用過程中,雖然可對裝置整體的高度進行調節且便于安裝,但是只利用防塵網進行防塵處理,防塵效果較差,且在防護過程中,無法對墜落的廢料進行防護。
[0006]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建筑工程用防護網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7]本技術提供一種建筑工程用防護網,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防塵效果較差以及無法對墜落的廢料進行防護的技術問題。
[0008]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建筑工程用防護網,包括:安裝框,所述安裝框內連接有防塵網,所述安裝框上連接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底部連接有輸送管,所述輸送管的底部連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上連接有多個噴淋頭,所述蓄水箱上連接有注水管,所述安裝框上設置有防護組件,利用注水管與外界的水路相連接,使水經過分流管和噴淋頭均勻的噴灑在防塵網上,將位于下方的防塵網打濕,從而有效的對建筑過程中的灰塵進行吸附,同時利用設置的蓄水箱還可對水進行儲存,當外界的水路不進行輸水時,可控制輸送管上設置的閥門,使蓄水箱內的水,經噴淋頭滴落在防塵網上,長時間保證防塵網上的水分,使防塵網可長時間對灰塵進行吸附。
[0009]優選的,所述防護組件包括兩個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頂部連接有防護板,所述阻尼器上套接有緩沖彈簧,所述緩沖彈簧的一端連接在安裝框上,另一端連接在防護板的底部,所述防護板上連接有緩沖墊,設置的防護板可對墜落的廢料進行防護,而設置的阻尼器、緩沖彈簧和緩沖墊可對廢料墜落時的沖擊力進行緩沖,避免沖擊力過大而出現廢料墜落傷人的情況。
[0010]優選的,所述安裝框的底部連接有支撐塊,所述支撐塊內螺紋連接有定位桿,方便
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下對安裝框進行放置和固定。
[0011]優選的,所述注水管內設置有過濾網,可對注入的水進行過濾,避免水內有雜質而導致管道堵塞的情況。
[0012]優選的,所述安裝框內連接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為三角狀,提升安裝框使用時的穩定性。
[0013]優選的,所述輸送管上設置有閥門,方便對水流量進行控制。
[0014]優選的,所述注水管上鉸接有防塵蓋,避免在不使用時有灰塵進入蓄水箱內。
[0015]優選的,所述定位桿的材質為不銹鋼,該設置利用不銹鋼耐腐蝕的特點,延長了定位桿的使用壽命。
[0016]與相關技術相比較,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建筑工程用防護網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術中,利用注水管與外界的水路相連接,使水經過分流管和噴淋頭均勻的噴灑在防塵網上,將位于下方的防塵網打濕,從而有效的對建筑過程中的灰塵進行吸附,蓄水箱對水進行儲存,當外界的水路不進行輸水時,打開輸送管上的閥門,使蓄水箱內的水,經噴淋頭滴落在防塵網上,使防塵網可長時間對灰塵進行吸附,該設置可對建筑產生的灰塵進行降塵處理。
[0018]2、本技術中,設置的防護板可對墜落的廢料進行防護,而設置的阻尼器、緩沖彈簧和緩沖墊可對廢料墜落時的沖擊力進行緩沖,避免沖擊力過大而出現廢料墜落傷人的情況。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一種建筑工程用防護網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一種建筑工程用防護網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1]圖3為圖2中A處的結構放大圖;
[0022]圖4為圖2中B處的結構放大圖。
[0023]圖中標號:1、安裝框;2、防塵網;3、蓄水箱;4、輸送管;5、分流管;6、噴淋頭;7、注水管;8、阻尼器;9、防護板;10、緩沖彈簧;11、緩沖墊;12、支撐塊;13、定位桿;14、過濾網;15、支撐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方式。
[0025]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有涉及到的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在本技術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26]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0027]實施例一,由圖1
?
3給出,一種建筑工程用防護網,包括:安裝框1,安裝框1內連接有防塵網2,安裝框1上連接有蓄水箱3,蓄水箱3的底部連接有輸送管4,輸送管4的底部連接有分流管5,分流管5上連接有多個噴淋頭6,蓄水箱3上連接有注水管7,安裝框1上設置有防護組件。
[0028]此外,防塵網2采用阻燃尼龍材質,且采用較小的護網孔徑,該設置利用阻燃尼龍高耐磨性,強吸收性以及較強韌性的特點,不僅延長防塵網2的使用壽命,且可較好對水進行吸收,進一步提升降塵的效果,而設置較小的孔徑則方便對灰塵進行吸附。
[0029]使用時,可利用注水管7與外界的水路相連接,使水經過分流管5和噴淋頭6均勻的噴灑在防塵網2上,將位于下方的防塵網2打濕,從而有效的對建筑過程中的灰塵進行吸附,同時利用設置的蓄水箱3還可對水進行儲存,當外界的水路不進行輸水時,可控制輸送管4上設置的閥門,使蓄水箱3內的水,經噴淋頭6滴落在防塵網2上,長時間保證防塵網2上的水分,使防塵網2可長時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建筑工程用防護網,包括:安裝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框(1)內連接有防塵網(2),所述安裝框(1)上連接有蓄水箱(3),所述蓄水箱(3)的底部連接有輸送管(4),所述輸送管(4)的底部連接有分流管(5),所述分流管(5)上連接有多個噴淋頭(6),所述蓄水箱(3)上連接有注水管(7),所述安裝框(1)上設置有防護組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工程用防護網,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組件包括兩個阻尼器(8),所述阻尼器(8)的頂部連接有防護板(9),所述阻尼器(8)上套接有緩沖彈簧(10),所述緩沖彈簧(10)的一端連接在安裝框(1)上,另一端連接在防護板(9)的底部,所述防護板(9)上連接有緩沖墊(11)。3.根據權利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思敏,汪茜,陳華智,吳鵬旭,黃偉嚴,黃雅怡,鄭廣育,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凌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