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礦熱爐加熱時間控制技術領域,尤其礦熱爐自動系統加熱時間控制裝置,包括終端主體,終端主體正面上方設置有顯示屏,終端主體位于顯示屏下方一側設置有加熱時間控制面板,終端主體一側中間設置有弧形彈力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轉動密封板與安裝槽相嵌合,對安裝槽進行密封,同時通過第一磁鐵與第二磁鐵相吸,進一步加固密封板與安裝槽的連接,進而以避免螺栓長期裸露在空氣中,導致其易被外界侵蝕出現生銹或損壞,通過弧形彈力板、防護板、固定架、彈力球、限位塊、阻尼器、壓簧的相互配合,可以提高裝置的防護能力,避免其在面對外界意外的碰撞或撞擊時,易出現變形或損壞的問題,間接提高了裝置的使用壽命。間接提高了裝置的使用壽命。間接提高了裝置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礦熱爐自動系統加熱時間控制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礦熱爐加熱時間控制
,具體為礦熱爐自動系統加熱時間控制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礦熱爐又稱電弧電爐或電阻電爐,它主要用于還原冶煉礦石,碳質還原劑及溶劑等原料,主要生產硅鐵,錳鐵,鉻鐵、鎢鐵、硅錳合金等鐵合金,是冶金工業中重要工業原料及電石等化工原料,礦熱爐變壓器的負載連續、平穩,阻抗電壓低,調壓級數較多,級差較小過載能力強,可分為有載、無勵磁調壓兩種,一般前幾級恒容量輸出,后幾級恒電流輸出,目前,由于礦熱爐自動系統一般設置在終端內部,導致礦熱爐在工作過程中,其礦熱爐自動系統加熱時間控制一般通過終端設置進行操作,以防止人工操作不及時,造成漏操作或誤操作等情況。
[0003]現有技術存在以下問題:
[0004]1、現有的礦熱爐自動系統加熱時間控制裝置,一般通過設置螺栓與地面連接,對裝置進行限位與固定,但由于螺栓長期裸露在空氣中,導致其易被外界侵蝕出現生銹或損壞,進而間接降低了裝置的穩固性,實用性較差;
[0005]2、現有的礦熱爐自動系統加熱時間控制裝置,其本身的防護能力較為一般,導致裝置在使用時,面對外界意外的碰撞或撞擊時,易出現變形或損壞的問題,間接降低了裝置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0006]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礦熱爐自動系統加熱時間控制裝置,解決了現今存在的由于螺栓長期裸露在空氣中,導致其易被外界侵蝕出現生銹或損壞,進而間接降低了裝置的穩固性,和本身的防護能力較為一般的問題。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礦熱爐自動系統加熱時間控制裝置,包括終端主體,所述終端主體正面上方設置有顯示屏,所述終端主體位于顯示屏下方一側設置有加熱時間控制面板,所述終端主體一側中間設置有弧形彈力板,所述弧形彈力板一側設置有防護板,所述防護板一側上方設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內部設置有彈力球,所述彈力球一側設置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一側設置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外表面設置有壓簧,所述終端主體底部設置有底板,所述底板頂部一側開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底部開設有螺紋孔,所述螺紋孔內部設置有螺栓,所述安裝槽頂部一側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一側設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正面一側開設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內部設置有第一磁鐵,所述底板一側上方開設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內部設置有第二磁鐵。
[0008]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防護板的數量有兩組,兩組所述防護板以終端主體的中部相互對應設置。
[0009]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彈力球的數量有若干組,所述彈力球
呈等距直線排布。
[0010]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限位塊的尺寸與固定架的尺寸相適配。
[0011]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壓簧的尺寸與阻尼器的尺寸相適配。
[0012]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轉軸通過轉動連接安裝在底板上。
[0013]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磁鐵的位置與第二磁鐵的位置相互對應設置。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礦熱爐自動系統加熱時間控制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該礦熱爐自動系統加熱時間控制裝置,在螺栓連接螺紋孔與地面,對終端主體進行限位與固定后,通過轉動密封板與安裝槽相嵌合,對安裝槽進行密封,同時通過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使得第一磁鐵與第二磁鐵相吸,進一步加固密封板與安裝槽的連接,進而以避免螺栓長期裸露在空氣中,導致其易被外界侵蝕出現生銹或損壞,間接提高了裝置的穩固性,實用性較強。
[0016]2、該礦熱爐自動系統加熱時間控制裝置,在面對外界意外的碰撞或撞擊時,先通過防護板對終端主體進行防護,避免碰撞或撞擊物直接接觸終端主體,再通過防護板擠壓弧形彈力板與壓簧,進而帶動限位塊擠壓彈力球,同時弧形彈力板、彈力球與壓簧的彈力又反作用于防護板,對碰撞或撞擊帶來的沖擊力進行削弱與緩沖,進而提高裝置的防護能力,避免其在面對外界意外的碰撞或撞擊時,易出現變形或損壞的問題,間接提高了裝置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技術A處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技術B處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本技術固定架安裝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1、終端主體;2、顯示屏;3、加熱時間控制面板;4、弧形彈力板;5、防護板;6、固定架;7、彈力球;8、限位塊;9、阻尼器;10、壓簧;11、底板;12、安裝槽;13、螺紋孔;14、螺栓;15、轉軸;16、密封板;17、第一卡槽;18、第一磁鐵;19、第二卡槽;20、第二磁鐵。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3]請參閱圖1
?
4,本實施方案中:礦熱爐自動系統加熱時間控制裝置,包括終端主體1,終端主體1正面上方設置有顯示屏2,終端主體1位于顯示屏2下方一側設置有加熱時間控制面板3,通過加熱時間控制面板3和顯示屏2的相互配合,便于對礦熱爐自動系統加熱時間進行設置,以便控制其操作,終端主體1一側中間設置有弧形彈力板4,弧形彈力板4一側設
置有防護板5,便于通過弧形彈力板4的彈力,對碰撞或撞擊帶來的沖擊力進行削弱與緩沖,進而提高裝置的防護能力,防護板5一側上方設置有固定架6,固定架6內部設置有彈力球7,彈力球7一側設置有限位塊8,限位塊8一側設置有阻尼器9,阻尼器9外表面設置有壓簧10,終端主體1底部設置有底板11,底板11頂部一側開設有安裝槽12,安裝槽12底部開設有螺紋孔13,螺紋孔13內部設置有螺栓14,安裝槽12頂部一側設置有轉軸15,轉軸15一側設置有密封板16,便于通過密封板16與安裝槽12相嵌合,對安裝槽12進行密封,進而以避免安裝槽12內的螺栓14長期裸露在空氣中,導致其易被外界侵蝕出現生銹或損壞,密封板16正面一側開設有第一卡槽17,第一卡槽17內部設置有第一磁鐵18,底板11一側上方開設有第二卡槽19,第二卡槽19內部設置有第二磁鐵20。
[0024]本實施例中,防護板5的數量有兩組,兩組防護板5以終端主體1的中部相互對應設置,便于防護板5對終端主體1進行防護,避免碰撞或撞擊物直接接觸終端主體1,導致終端主體1變形或損壞,間接提高了裝置的使用壽命;彈力球7的數量有若干組,彈力球7呈等距直線排布,便于通過彈力球7的彈力,對碰撞或撞擊帶來的沖擊力進行削弱與緩沖,進而提高裝置的防護能力;限位塊8的尺寸與固定架6的尺寸相適配,便于通過限位塊8對阻尼器9進行限位,防止其從固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礦熱爐自動系統加熱時間控制裝置,包括終端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主體(1)正面上方設置有顯示屏(2),所述終端主體(1)位于顯示屏(2)下方一側設置有加熱時間控制面板(3),所述終端主體(1)一側中間設置有弧形彈力板(4),所述弧形彈力板(4)一側設置有防護板(5),所述防護板(5)一側上方設置有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內部設置有彈力球(7),所述彈力球(7)一側設置有限位塊(8),所述限位塊(8)一側設置有阻尼器(9),所述阻尼器(9)外表面設置有壓簧(10),所述終端主體(1)底部設置有底板(11),所述底板(11)頂部一側開設有安裝槽(12),所述安裝槽(12)底部開設有螺紋孔(13),所述螺紋孔(13)內部設置有螺栓(14),所述安裝槽(12)頂部一側設置有轉軸(15),所述轉軸(15)一側設置有密封板(16),所述密封板(16)正面一側開設有第一卡槽(17),所述第一卡槽(17)內部設置有第一磁鐵(18),所述底板(11)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彬,
申請(專利權)人:山西西門高科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