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折疊式移動通信天線裝置,包括安裝箱,所述的安裝箱上側固定設置有第一框架,第一框架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二框架,第二框架均各自通過合頁與第一框架鉸接,折疊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第二框架底部的安裝塊,安裝塊上各自固定設置有半圓齒環(huán),安裝箱的頂端外壁上對應半圓齒環(huán)固定設置有限位擋板,安裝箱上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齒輪,齒輪分別與所述的半圓齒環(huán)嚙合,安裝箱中設置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通過傳動機構與所述的齒輪連接。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的折疊式移動通信天線裝置結構緊湊,操作方便,不使用時,三個天線板可進行折疊,能有效地降低設備的體積,方便設備的轉運,從而降低了轉運的成本,并且在折疊或展開時,不易使天線板發(fā)生碰撞。不易使天線板發(fā)生碰撞。不易使天線板發(fā)生碰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折疊式移動通信天線裝置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通信天線,特別是一種折疊式移動通信天線裝置。
技術介紹
[0002]隨著移動通信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移動通信裝置的產品相當多元化,其中,又以移動手機最為普及。現今的移動手機不但通信功能已是基本需求,移動手機所提供的服務大多需依靠無線通信傳輸來達到,因此天線是實現多媒體手機的重要關鍵組件。現有技術中,部分場合需要布置無線通信車,以提供無線通信服務。但是,無線通信車上使用的天線,體積比較大,無法折疊,轉運比較費時費力,轉運成本較高,并且對天線板的角度調節(jié)效果比較差,從而降低了天線板發(fā)送或接受信號的強度。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折疊式移動通信天線裝置,所述的這種折疊式移動通信天線裝置要解決現有技術的的移動通信天線無法折疊、角度調節(jié)效果比較差的技術問題。
[0004]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折疊式移動通信天線裝置,包括安裝箱,所述的安裝箱上側固定設置有一個第一框架,第一框架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第二框架,兩個第二框架均各自通過合頁與第一框架鉸接,安裝箱上與第二框架之間均各自設置有折疊裝置,折疊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第二框架底部的安裝塊,安裝塊上各自固定設置有半圓齒環(huán),安裝箱的頂端外壁上對應半圓齒環(huán)固定設置有限位擋板,安裝箱上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齒輪,齒輪分別與所述的半圓齒環(huán)嚙合,安裝箱中設置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通過傳動機構與所述的齒輪連接,所述的安裝箱的底部設置有角度調節(jié)裝置,角度調節(jié)裝置包括設置在安裝箱下方的底板,底板上表面轉動設置有第二轉軸,第二轉軸上套設有蝸輪,底板上側設置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蝸桿,蝸桿與蝸輪嚙合,第二轉軸的上端固定設置有安裝板,安裝板上的一側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支撐耳,第一支撐耳上各自鉸接有第二支撐耳,第二支撐耳的上端與安裝箱的底部固定連接,第一支撐耳前方的安裝板上各自設置有第一安裝耳,第一安裝耳上各自鉸接有伸縮裝置,伸縮裝置的伸縮端各自鉸接有第二安裝耳,第二安裝耳與安裝箱的底部固定連接。
[0005]進一步的,所述的驅動裝置包括第二電機,第二電機固定設置在安裝箱中,傳動機構包括第一皮帶輪,第二電機的輸出軸的上端與第一皮帶輪連接,第一皮帶輪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二皮帶輪,第一皮帶輪通過皮帶與第二皮帶輪連接,第二皮帶輪中各自設置有轉軸,轉軸的上端穿過安裝箱分別與齒輪連接。
[0006]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側面中均嵌設有天線板,第一框架的頂部與第二框架的頂部之間均各自通過導線電性連接。
[0007]進一步的,所述的伸縮裝置包括液壓缸。
[0008]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框架與安裝箱之間設置有加強筋。
[0009]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效果是積極和明顯的。本專利技術的折疊式移動通信天線裝置結構緊湊,操作方便,不使用時,三個天線板可進行折疊,能有效地降低設備的體積,方便設備的轉運,從而降低了轉運的成本,并且在折疊或展開時,不易使天線板發(fā)生碰撞。利用角度調節(jié)裝置可對天線板上下角度和左右角度進行調節(jié),進一步提高了接受和發(fā)送信號的強度,增加了設備實用性,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折疊式移動通信天線裝置的第一立體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折疊式移動通信天線裝置的第二立體示意圖。
[0012]圖3為圖2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3]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折疊式移動通信天線裝置中的安裝箱剖視示意圖。
[0014]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折疊式移動通信天線裝置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但本專利技術并不限制于本實施例,凡是采用本專利技術的相似結構及其相似變化,均應列入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本專利技術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的使用僅為了描述方便,并非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的限制。
[0016]如圖1
?
圖5所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折疊式移動通信天線裝置,包括安裝箱1,所述的安裝箱1上側固定設置有一個第一框架2,第一框架2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第二框架3,兩個第二框架3均各自通過合頁4與第一框架2鉸接,安裝箱1上與第二框架3之間均各自設置有折疊裝置,折疊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第二框架3底部的安裝塊77,安裝塊77上各自固定設置有半圓齒環(huán)78,安裝箱1的頂端外壁上對應半圓齒環(huán)78固定設置有限位擋板79,安裝箱1上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齒輪76,齒輪76分別與所述的半圓齒環(huán)78嚙合,安裝箱1中設置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通過傳動機構與所述的齒輪76連接,所述的安裝箱1的底部設置有角度調節(jié)裝置,角度調節(jié)裝置包括設置在安裝箱1下方的底板81,底板81上表面轉動設置有第二轉軸82,第二轉軸82上套設有蝸輪83,底板81上側設置有第一電機91,第一電機91的輸出軸上設置有蝸桿84,蝸桿84與蝸輪83嚙合,第二轉軸82的上端固定設置有安裝板85,安裝板85上的一側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支撐耳87,第一支撐耳87上各自鉸接有第二支撐耳88,第二支撐耳88的上端與安裝箱1的底部固定連接,第一支撐耳87前方的安裝板85上各自設置有第一安裝耳89,第一安裝耳89上各自鉸接有伸縮裝置810,伸縮裝置810的伸縮端各自鉸接有第二安裝耳811,第二安裝耳811與安裝箱1的底部固定連接。
[0017]進一步的,所述的驅動裝置包括第二電機71,第二電機71固定設置在安裝箱1中,傳動機構包括第一皮帶輪72,第二電機71的輸出軸的上端與第一皮帶輪72連接,第一皮帶輪72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二皮帶輪75,第一皮帶輪72通過皮帶73與第二皮帶輪75連接,第二皮帶輪75中各自設置有轉軸74,轉軸74的上端穿過安裝箱1分別與齒輪76連接。
[0018]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框架2和第二框架3的側面中均嵌設有天線板5,第一框架2的頂部與第二框架3的頂部之間均各自通過導線6電性連接。
[0019]進一步的,所述的伸縮裝置810包括液壓缸。
[0020]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框架2與安裝箱1之間設置有加強筋11。
[0021]具體的,本實施例中的安裝箱1、第一框架2、第二框架3、半圓齒環(huán)78、驅動裝置、電機、傳動機構、蝸輪83、蝸桿84、伸縮裝置810、皮帶輪、皮帶、天線板5、導線6、液壓缸等均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公知方案,本領域技術人員均已了解,在此不再贅述。
[0022]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天線板5折疊原理:第二電機71的輸出軸依次通過第一皮帶輪72、皮帶73、第二皮帶輪75、轉軸74帶動齒輪76轉動,齒輪76帶動半圓齒環(huán)78轉動,半圓齒環(huán)78帶動第二框架3以合頁4為轉軸旋轉,兩個第二框架3轉動方向相反,分別折疊在第一框架2的兩側。
[0023]天線板5的左右角度調節(jié)原理:第一電機91的輸出軸通過蝸桿84帶動蝸輪83轉動,蝸輪83帶動第二轉軸82轉軸,第二轉軸82帶動安裝板85以及上方的安裝箱1和天線板5旋轉,從而調節(jié)天線板5的左右角度。
[0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折疊式移動通信天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箱,所述的安裝箱上側固定設置有一個第一框架,第一框架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第二框架,兩個第二框架均各自通過合頁與第一框架鉸接,安裝箱上與第二框架之間均各自設置有折疊裝置,折疊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第二框架底部的安裝塊,安裝塊上各自固定設置有半圓齒環(huán),安裝箱的頂端外壁上對應半圓齒環(huán)固定設置有限位擋板,安裝箱上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齒輪,齒輪分別與所述的半圓齒環(huán)嚙合,安裝箱中設置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通過傳動機構與所述的齒輪連接,所述的安裝箱的底部設置有角度調節(jié)裝置,角度調節(jié)裝置包括設置在安裝箱下方的底板,底板上表面轉動設置有第二轉軸,第二轉軸上套設有蝸輪,底板上側設置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蝸桿,蝸桿與蝸輪嚙合,第二轉軸的上端固定設置有安裝板,安裝板上的一側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支撐耳,第一支撐耳上各自鉸接有第二支撐耳,第二支撐耳的上端與安裝箱的底部固定連接,第一支撐耳前方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張志宏,張遠凱,朱振華,吳根生,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郵電設計咨詢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