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帶紅外觸控的電腦一體機,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包括電腦一體機本體,還包括承載框,所述承載框上豎直滑動設置有一固定板,所述電腦一體機本體安裝在固定板上,所述承載框底部上設置有多組支撐筒,每個所述支撐筒內均滑動設置有萬向輪,所述承載框內設置有一用于驅使固定板滑動的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驅使固定板滑動的同時通過傳動組件驅使多組萬向輪向下滑動;該設備通過驅動機構以及傳動組件之間的配合,需要移動該電腦一體機本體時,通過驅動機構驅使去固定板向上滑動的同時,通過傳動組件帶動多組萬向輪向下滑動,當萬向輪著地時,此刻支撐筒升起,從而便于驅使該電腦一體機本體滑動,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帶紅外觸控的電腦一體機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計算機
,具體為一種帶紅外觸控的電腦一體機。
技術介紹
[0002]電腦一體機是目前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的一個新型的市場產物,它將主機部分、顯示器部分整合到一起的新形態電腦,該產品的創新在于內部元件的高度集成。隨著無線技術的發展,電腦一體機的鍵盤、鼠標與顯示器可實現無線鏈接,機器只有一根電源線。這就解決了一直為人詬病的臺式機線纜多而雜的問題。在現有和未來的市場,隨著臺式機的份額逐漸減少,再遇到一體機和筆記本及上網本的沖擊后肯定會更加岌岌可危。而一體機的優勢不斷被人們接受(國外已經流行)成為他們選擇的又一個亮點。
[0003]如申請號:201821945720.5,名稱為《一種帶有磁鐵觸控書寫筆的多媒體一體機》,公開了一種帶有磁鐵觸控書寫筆的多媒體一體機,包括架體、磁鐵觸控書寫筆、限位孔、第一抽風風機和第二冷凝塊,所述架體兩側的內側壁上皆安裝有散熱翅片,架體一側的散熱翅片外側安裝有第二散熱風機,且第一散熱風機和第二散熱風機與散熱翅片相互配合構成散熱結構,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通過在所述架體一側的中間位置安裝有曲面磁鐵觸控顯示屏,架體另一側中間位置安裝有支撐塊,支撐塊的底端安裝有旋轉軸,旋轉軸遠離架體的一端旋轉安裝有安裝板,且安裝板的兩端皆安裝有第二固定螺栓。
[0004]上述專利中,通過磁鐵觸控書寫筆、限位孔、第一抽風風機等之間的配合,顯示屏了可以進行轉動,可以在調整針對各個角度的使用,同時曲面的屏幕使一體機看起來立體性增強,公知的,電腦一體機是將正常的電腦主機加顯示屏集中在一體機上,因此電腦一體機整體的質量較重,移動不便,可調節性差,為使用者帶來極大不便,實用性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紅外觸控的電腦一體機,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帶紅外觸控的電腦一體機,包括電腦一體機本體,還包括承載框,所述承載框上豎直滑動設置有一固定板,所述電腦一體機本體安裝在固定板上,所述承載框底部上設置有多組支撐筒,每個所述支撐筒內均滑動設置有萬向輪,所述承載框內設置有一用于驅使固定板滑動的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驅使固定板滑動的同時通過傳動組件驅使多組萬向輪向下滑動。
[0007]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機構包括兩個相向滑動設置在承載框內部的驅動塊,兩個所述驅動塊與固定板之間設置有交叉桿,所述承載框內還轉動連接有一雙向絲桿,每個所述驅動塊分別螺紋連接在雙向絲桿的兩端上。
[0008]進一步地,所述傳動組件包括受力塊,所述受力塊與承載框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的彈力驅使受力塊遠離承載框,還包括多組支撐柱,每個所述萬向輪分別設置在對應的支撐柱底部上。
[0009]進一步地,所述雙向絲桿一端上設置有驅動把手,所述驅動把手與承載框之間設置有鎖止組件。
[0010]進一步地,所述鎖止組件包括鎖止框,所述承載框上設置有彈性桿,所述鎖止框滑動設置在彈性桿上。
[0011]進一步地,所述彈性桿遠離承載框的一端設置有一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側壁上設置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滑動設置于限位框內。
[0012]進一步地,所述彈性桿包括第一桿體以及第二桿體,所述第一桿體滑動設置在第二桿體內,所述第一桿體與第二桿體之間設置有驅動彈簧,所述驅動彈簧的彈力使得第一桿體靠近承載框。
[0013]進一步地,所述電腦一體機本體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在固定板上。
[0014]進一步地,所述驅動塊底部開設有楔形面,所述受力塊頂部開設有傾斜面,所述楔形面與傾斜面抵接。
[0015]進一步地,所述支撐筒有四組,其呈對稱設置在承載框底部的兩側上。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帶紅外觸控的電腦一體機,通過承載框、固定板、支撐筒、萬向輪、驅動機構以及傳動組件之間的配合,需要移動該電腦一體機本體時,通過驅動機構驅使去固定板向上滑動的同時,通過傳動組件帶動多組萬向輪向下滑動,當萬向輪著地時,此刻支撐筒升起,從而便于驅使該電腦一體機本體滑動,使用效果好。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整體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圖2中沿A
?
A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1]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整體另一視角結構示意圖;
[0022]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3]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傳動組件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4]圖7為圖2中沿B
?
B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5]圖8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鎖止組件結構示意圖;
[0026]圖9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鎖止組件側視結構示意圖;
[0027]圖10為圖9中沿C
?
C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8]附圖標記說明:1、電腦一體機本體;2、承載框;3、交叉桿;4、固定板;5、雙向絲桿;6、支撐筒;7、萬向輪;8、傳動組件;801、受力塊;802、復位彈簧;803、支撐柱;9、驅動塊;10、驅動把手;11、鎖止組件;12、鎖止框;13、彈性桿;14、限位框;15、限位塊;16、驅動彈簧;17、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
[0030]請參閱圖1
?
10,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帶紅外觸控的電腦一體機,包括電腦一體機本體1,還包括承載框2,承載框2上豎直滑動設置有一固定板4,電腦一體機本體1安裝在固定板4上,承載框2底部上設置有多組支撐筒6,每個支撐筒6內均滑動設置有萬向輪7,承載框2內設置有一用于驅使固定板4滑動的驅動機構,驅動機構驅使固定板4滑動的同時通過傳動組件8驅使多組萬向輪7向下滑動。
[0031]具體的,該帶紅外觸控的電腦一體機,其中包括電腦一體機本體1,其中紅外觸控為現有技術,紅外觸控屏是利用X、Y方向上密布的紅外線矩陣來檢測并定位用戶的觸摸,紅外觸控屏在顯示器的前面安裝一個電路板外框,電路板在屏幕四邊排布紅外發射管和紅外接收管,一一對應形成橫豎交叉的紅外線矩陣,用戶在觸控屏幕時,手指就會擋住經過該位置的橫豎兩條紅外線,因而可以判斷出觸摸點在屏幕的位置,任何觸摸物體都可改變觸點上的紅外線而實現觸控屏操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紅外觸控的電腦一體機,包括電腦一體機本體(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承載框(2),所述承載框(2)上豎直滑動設置有一固定板(4),所述電腦一體機本體(1)安裝在固定板(4)上;所述承載框(2)底部上設置有多組支撐筒(6),每個所述支撐筒(6)內均滑動設置有萬向輪(7);所述承載框(2)內設置有一用于驅使固定板(4)滑動的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驅使固定板(4)滑動的同時通過傳動組件(8)驅使多組萬向輪(7)向下滑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紅外觸控的電腦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括兩個相向滑動設置在承載框(2)內部的驅動塊(9),兩個所述驅動塊(9)與固定板(4)之間設置有交叉桿(3);所述承載框(2)內還轉動連接有一雙向絲桿(5),每個所述驅動塊(9)分別螺紋連接在雙向絲桿(5)的兩端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帶紅外觸控的電腦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8)包括受力塊(801),所述受力塊(801)與承載框(2)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802),所述復位彈簧(802)的彈力驅使受力塊(801)遠離承載框(2);還包括多組支撐柱(803),每個所述萬向輪(7)分別設置在對應的支撐柱(803)底部上。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帶紅外觸控的電腦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向絲桿(5)一端上設置有驅動把手(1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俊,任小康,焦善志,胡勇,解金禮,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賽時達顯示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