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預制化垃圾填埋井,涉及垃圾填埋技術領域。本發明專利技術包括井體、清理機構和過濾機構,井體內下部固定有隔層,隔層中心處設有收集斗,收集斗的出料端為條形口結構,過濾機構為直角三角形的傳送帶機構,過濾機構的帶體為鏤空帶體,過濾機構的水平部位于收集斗出料端的下表面,井體內底部固定有L形隔板,L形隔板與井體之間形成控制腔。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設計預制化的井體用于垃圾填埋,封閉性較高,避免垃圾滲濾液和其余雜質流入土壤造成環境過度污染的問題,環保性能加高,同時井體壽命較高,通過在每個井體設置GPS模塊和通訊模塊,可在一片區域內連成管理網絡,利于對每個井體進行監控和維護。行監控和維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預制化垃圾填埋井
[0001]本專利技術屬于垃圾填埋
,特別是涉及一種預制化垃圾填埋井。
技術介紹
[0002]當今廣泛應用的垃圾處理方法是衛生填埋、高溫堆肥和焚燒,垃圾處理的目的是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而針對垃圾填埋,現在是將垃圾填入挖好的池體內,通過防滲膜進行防滲透操作。
[0003]然而防滲膜等材料隨著時間延長壽命和防滲效果會降低,同時在垃圾填埋時產生的外力可能會造成膜體破損或位移等情況,影響防滲效果,而垃圾自身攜帶的廢水以及外部流水(如雨水等)會產生滲濾液,若是防滲效果不好,則會對周邊環境造成過大的環境污染,從而影響環保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預制化垃圾填埋井,通過設計預制化的井體用于垃圾填埋,封閉性較高,避免垃圾滲濾液和其余雜質流入土壤造成環境過度污染的問題,環保性能加高,同時井體壽命較高,通過在每個井體設置GPS模塊和通訊模塊,可在一片區域內連成管理網絡,利于對每個井體進行監控和維護。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6]本專利技術為一種預制化垃圾填埋井,包括井體、清理機構和過濾機構;
[0007]所述井體內下部固定有隔層,所述隔層中心處設有收集斗,所述收集斗的出料端為條形口結構;
[0008]所述過濾機構為直角三角形的傳送帶機構,所述過濾機構的帶體為鏤空帶體,所述過濾機構的水平部位于收集斗出料端的下表面;
[0009]所述井體內底部固定有L形隔板,所述L形隔板與井體之間形成控制腔,所述過濾機構的驅動件設置在控制腔內;
[0010]所述清理機構包括氣泵和分流器,所述氣泵固定在控制腔內,所述分流器固定在過濾機構內側,所述分流器朝向帶體,所述分流器通過管體與氣泵出氣端固定;
[0011]所述控制腔內固定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內設有處理器、GPS模塊、定時模塊和通訊模塊,所述隔層底面且遠離L形隔板的位置固定有液位傳感器,所述驅動件、氣泵、液位傳感器、GPS模塊和定時模塊均與處理器電性連接,所述處理器通過通訊模塊與局域網連接。
[0012]進一步地,所述井體內底部固定有三個橫梁,三個所述橫梁呈直角三角形分布,豎直布置的兩個所述橫梁之間固定有豎板,所述分流器固定在豎板上。
[0013]進一步地,水平布置的兩個所述橫梁之間固定有撐板,所述帶體沿著撐板上表面滑動,所述撐板上并排開設有若干條形狀的大口。
[0014]進一步地,所述過濾機構包括三個輥體,三個所述輥體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和軸承座與三個橫梁固定,所述驅動件為電機減速器,所述驅動件輸出端貫穿L形隔板且與一輥體
端部固定。
[0015]進一步地,所述L形隔板與隔層之間形成導氣空隙,所述L形隔板頂部與收集斗位置互不干涉。
[0016]進一步地,所述控制腔內固定有電池組,所述電池組的輸入端連接有市電或光伏發電系統。
[0017]進一步地,所述隔層頂部邊緣處固定有清理管,所述清理管與井體內壁固定,所述清理管底端遠離控制腔。
[0018]進一步地,所述隔層頂部邊緣處固定有導線管,所述導線管與井體內壁固定,所述導線管位于控制腔正上方,所述電池組的電纜貫穿導線管并延伸至井體外部。
[0019]進一步地,所述導線管和清理管頂端均固定有蓋板,所述蓋板的緊固件為螺釘。
[0020]進一步地,所述井體為玻璃鋼井或混凝土井。
[0021]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專利技術通過設計預制化的井體用于垃圾填埋,封閉性較高,避免垃圾滲濾液和其余雜質流入土壤造成環境過度污染的問題,環保性能加高,同時井體壽命較高,通過在每個井體設置GPS模塊和通訊模塊,可在一片區域內連成管理網絡,利于對每個井體進行監控和維護。
[0023]2、本專利技術通過傳送帶式的過濾機構用于滲濾液的過濾,可實時切換過濾部分,過濾效果較好,同時通過清理機構可對帶體的封堵部分進行清理,保證滲濾液能夠有效流入井體底部,利于滲濾液的有效收集。
[0024]當然,實施本專利技術的任一產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優點。
附圖說明
[002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6]圖1為本專利技術去除井體后仰視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2為本專利技術去除井體后俯視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28]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9]1?
清理機構,2
?
過濾機構,3
?
隔層,4
?
L形隔板,101
?
氣泵,102
?
分流器,103
?
高壓噴頭,201
?
帶體,202
?
驅動件,203
?
輥體,301
?
收集斗,302
?
清理管,303
?
導線管,304
?
蓋板,401
?
控制腔,402
?
控制器,403
?
橫梁,404
?
豎板,405
?
撐板,406
?
大口,407
?
電池組。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
[0031]請參閱圖1
?
2所示,本專利技術為一種預制化垃圾填埋井,包括井體、清理機構1和過濾
機構2;
[0032]井體內下部固定有隔層3,隔層3中心處設有收集斗301,收集斗301的出料端為條形口結構;
[0033]過濾機構2為直角三角形的傳送帶機構,過濾機構2的帶體201為鏤空帶體,過濾機構2的水平部位于收集斗301出料端的下表面;
[0034]井體內底部固定有L形隔板4,L形隔板4與井體之間形成控制腔401,過濾機構2的驅動件202設置在控制腔401內;
[0035]清理機構1包括氣泵101和分流器102,氣泵101固定在控制腔401內,分流器102固定在過濾機構2內側,分流器102朝向帶體201的一側固定有若干高壓噴頭103,分流器102通過管體與氣泵101出氣端固定;
[0036]控制腔401內固定有控制器402,控制器402內設有處理器、GPS模塊、定時模塊和通訊模塊,隔層3底面且遠離L形隔板4的位置固定有液位傳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預制化垃圾填埋井,包括井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清理機構(1)和過濾機構(2);所述井體內下部固定有隔層(3),所述隔層(3)中心處設有收集斗(301),所述收集斗(301)的出料端為條形口結構;所述過濾機構(2)為直角三角形的傳送帶機構,所述過濾機構(2)的帶體(201)為鏤空帶體,所述過濾機構(2)的水平部位于收集斗(301)出料端的下表面;所述井體內底部固定有L形隔板(4),所述L形隔板(4)與井體之間形成控制腔(401),所述過濾機構(2)的驅動件(202)設置在控制腔(401)內;所述清理機構(1)包括氣泵(101)和分流器(102),所述氣泵(101)固定在控制腔(401)內,所述分流器(102)固定在過濾機構(2)內側,所述分流器(102)朝向帶體(201的一側固定有若干高壓噴頭(103),所述分流器(102)通過管體與氣泵(101)出氣端固定;所述控制腔(401)內固定有控制器(402),所述控制器(402)內設有處理器、GPS模塊、定時模塊和通訊模塊,所述隔層(3)底面且遠離L形隔板(4)的位置固定有液位傳感器,所述驅動件(202)、氣泵(101)、液位傳感器、GPS模塊和定時模塊均與處理器電性連接,所述處理器通過通訊模塊與局域網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制化垃圾填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體內底部固定有三個橫梁(403),三個所述橫梁(403)呈直角三角形分布,豎直布置的兩個所述橫梁(403)之間固定有豎板(404),所述分流器(102)固定在豎板(404)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預制化垃圾填埋井,其特征在于,水平布置的兩個所述橫梁(403)之間固定有撐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忠賀,劉國鋒,
申請(專利權)人:江陰市錦繡江南環境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