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導流結構的風扇葉片,包括樞轉部以及間隔設置于樞轉部的葉片,葉片呈片狀,葉片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第一邊部和第二邊部;葉片的寬度從第一邊部朝第二邊部逐漸擴徑;第一邊部和第二邊部的上下兩側分別為第三邊部和第四邊部,第三邊部和第四邊部錯位設置,第四邊部凹設有導向槽。通過片狀的葉片,在提高轉速的同時可以有效減少現有弧形狀第二邊部流體流動不穩定的情況,同時其風阻較小,且可以在提高轉速的同時提高流體的流動;同時在第四邊部設置導向槽,在葉片上增加導流設計,可以使空氣流體產生穩定性有規則的流動方向,形成穩定的流場,亦可以降低空氣擾動的噪音,有效提高了產品的性能。有效提高了產品的性能。有效提高了產品的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具有導流結構的風扇葉片
[0001]本技術涉及風扇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導流結構的風扇葉片。
技術介紹
[0002]電腦風扇又稱為散熱風扇,一般用于散熱。提供給散熱器和機箱使用。市面上一般的散熱風扇尺寸大小由直徑2.5cm到30cm都有,厚度由6mm到76mm都有,而根據不同運作要求,可采用罕見的AC(交流,由家用插座取電)和常見的DC電源(直流,經計算機火牛或主板取電),大多使用二相摩打(兩組銅線圈,共四單元),在轉速不高情況下有利于節約生產成本。
[0003]但是隨著計算機的轉速提高,相應的流體的流速也會增加,但是流體在流速增加到預定時,流體的外圍會出現非規則流動的問題,造成風噪以及撓流的問題,影響了流體的散熱效果。因此相應的改進一般是限制電機的轉速,從而有效降低噪音以及外圍撓流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具有導流結構的風扇葉片,旨在改進風扇葉片的結構配合,從而使外圍流體呈規則流動,同時減少風噪和撓流的產生。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出一種具有導流結構的風扇葉片,包括樞轉部以及間隔設置于樞轉部的葉片,所述葉片呈片狀,所述葉片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第一邊部和第二邊部;所述葉片的寬度從第一邊部朝第二邊部逐漸擴徑,所述第一邊部的高度和第二邊部的高度與樞轉部的寬度相適;所述第一邊部和第二邊部的上下兩側分別為第三邊部和第四邊部,所述第三邊部和第四邊部錯位設置,所述第四邊部凹設有導向槽。
[0006]優選地,所述第二邊部的弧形跨度是第一邊部的弧形跨度的2.5倍至3倍。
[0007]優選地,所述第一邊部與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為60度至70度,所述第二邊部與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為50度至30度之間。
[0008]優選地,所述導向槽從第三邊部向下凹設并形成缺口。
[0009]優選地,所述導向槽設有多個,且間隔設置。
[0010]優選地,所述導向槽設有多個,且各個導向槽的面積從內至外逐漸增加。
[0011]優選地,所述導向槽呈矩形狀,且其前后端呈弧形狀。
[0012]本技術技術方案通過片狀的葉片,在提高轉速的同時可以有效減少現有弧形狀第二邊部流體流動不穩定的情況,同時其風阻較小,且可以在提高轉速的同時提高流體的流動;同時在第四邊部設置導向槽,在葉片上增加導流設計,可以使空氣流體產生穩定性有規則的流動方向,形成穩定的流場,亦可以降低空氣擾動的噪音,有效提高了產品的性能。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技術俯視圖;
[0014]圖2為本技術側視圖;
[0015]圖3為風扇立體示意圖。
[0016]圖4為風扇在運行時,速度分布圖(左側為設有導向槽,右側未設有導向槽);
[0017]圖5為風扇在運行時,流場分布圖(左側為設有導向槽,右側未設有導向槽)。
[0018]圖中,1為樞轉部,2為葉片,21為第一邊部,22為第二邊部,23為第三邊部,24為第四邊部,3為導向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0]需要說明,若本技術實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頂、底、內、外、垂向、橫向、縱向,逆時針、順時針、周向、徑向、軸向
……
),則該方向性指示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 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
[0021]另外,若本技術實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則該“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0022]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具有導流結構的風扇葉片,包括樞轉部1以及間隔設置于樞轉部1的葉片2,所述葉片2呈片狀,所述葉片2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第一邊部21和第二邊部22;所述葉片2的寬度從第一邊部21朝第二邊部22 逐漸擴徑,所述第一邊部21的高度和第二邊部22的高度與樞轉部1的寬度相適;所述第一邊部21和第二邊部22的上下兩側分別為第三邊部23和第四邊部 24,所述第三邊部23和第四邊部24錯位設置,所述第四邊部24凹設有導向槽 3。
[0023]通過片狀的葉片2,在提高轉速的同時可以有效減少現有弧形狀第二邊部 22流體流動不穩定的情況,同時其風阻較小,且可以在提高轉速的同時提高流體的流動;同時在第四邊部24設置導向槽3,在葉片2上增加導流設計,可以使空氣流體產生穩定性有規則的流動方向,形成穩定的流場,亦可以降低空氣擾動的噪音,有效提高了產品的性能。
[0024]具體地,所述第二邊部22的弧形跨度D1是第一邊部21的弧形跨度D2的2.5 倍至3倍。
[0025]更具體地,所述第一邊部21與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為60度至70度,如圖中所示的a,所述第二邊部22與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為50度至30度之間,如圖中所示的b,實現了流體的充分流動,提高了散熱效果。
[0026]在本技術實施例中,所述導向槽3從第三邊部23向下凹設并形成缺口。
[0027]具體地,所述導向槽3設有多個,且間隔設置。
[0028]進一步地,所述導向槽設有多個,且各個導向槽的面積從內至外逐漸增加,因為外圍的流體直徑較大,因為相應的導向槽面積增加。
[0029]在本技術實施例中,所述導向槽3呈矩形狀,且其前后端呈弧形狀。
[0030]如圖4所示,增加到導向槽3后,可以減少樞轉部1部分的撓流產生使流體流向更具有規則;如圖5所示,流場分布中可知外圍流體更有規則。
[0031]其中,葉片設有11個,且兩葉片之間設有間距。
[0032]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技術的技術構思下,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包括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導流結構的風扇葉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樞轉部以及間隔設置于樞轉部的葉片,所述葉片呈片狀,所述葉片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第一邊部和第二邊部;所述葉片的寬度從第一邊部朝第二邊部逐漸擴徑,所述第一邊部的高度和第二邊部的高度與樞轉部的寬度相適;所述第一邊部和第二邊部的上下兩側分別為第三邊部和第四邊部,所述第三邊部和第四邊部錯位設置,所述第四邊部凹設有導向槽。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導流結構的風扇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邊部的弧形跨度是第一邊部的弧形跨度的2.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義銘,方安定,王佩,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零度散熱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