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地面清潔裝置用滾刷組件,包括滾刷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刷本體包括滾芯和滾刷層,所述滾刷層套設在滾芯上,所述滾刷組件兩側設置有滾刷提手,至少一個滾刷提手安裝有導電部件;滾刷組件一側的滾刷提手與滾芯的滾刷端蓋可轉動連接;滾刷組件另一側的安裝有導電部件的滾刷提手通過第一滾刷軸及滾刷軸承座、滾刷軸承與傳動變速箱馬達連接;所述第一滾刷軸內置有通孔,所述傳動變速箱馬達的電路穿過第一滾刷軸內置的通孔與滾刷提手導電部件連接,滾刷組件與傳動馬達的安裝結構相同,節省體積,便于安裝。便于安裝。便于安裝。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地面清潔裝置用滾刷組件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洗地機、拖地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地面清潔的具有自清潔功能的清潔設備的相關組件。
技術介紹
[0002]目前市場上常用地面清潔設備有吸塵器、掃地機器人和拖把,拖地機,洗地機,這些設備要么只能干掃,要么只能濕拖,且拖過的地面上殘留較多水漬,不但容易導致用戶摔跤,而且很容易再次踩臟,給生活帶來很大不便;當然,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各種洗地機的拖地、吸塵效果還不錯,洗地機通常具有干濕掃拖功能,但其工作原理通常是采用刮板刮去滾刷上的水漬,實際上并不能實現沒有水漬的“拖干”效果,此種方式不僅易損傷刮板和滾刷,且對滾刷產生較大阻力;同時,為了提升清潔效果,往往洗地機,除了滾刷拖地洗地之外,還都自帶吸塵器模塊,因此噪音大,并且產品結構復雜,成本高,售價貴。因此,如何專利技術一種便于拆卸的滾刷組件且采用新的除污原理的產品是一個難題。
[0003]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地面清潔裝置的滾刷組件,該方案設計巧妙、模塊化設計,便于拆卸與更換核心部件,清潔效果好,能夠和清潔裝置配合實現實時揉搓自清潔;工作時低能耗、低噪音,成本較低,從而使得整個地面清潔裝置產品可靠持久。
[0005]本專利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地面清潔裝置用滾刷組件,包括滾刷本體:所述滾刷本體包括滾芯和滾刷層,所述滾刷層套設在滾芯上,所述滾刷組件兩側設置有滾刷提手,至少一個滾刷提手安裝有導電部件;滾刷組件一側的滾刷提手與滾芯的滾刷端蓋可轉動連接;滾刷組件另一側的安裝有導電部件的滾刷提手通過第一滾刷軸及滾刷軸承座、滾刷軸承與傳動變速箱馬達連接;所述第一滾刷軸內置有通孔,所述傳動變速箱馬達的電路穿過第一滾刷軸內置的通孔與滾刷提手導電部件連接;傳動變速箱馬達內置在滾芯內,所述傳動變速箱馬達的馬達輸出軸端設置滾刷接頭;所述滾芯內部設置有與滾刷接頭匹配的安裝凹槽,所述滾芯能被馬達輸出軸端設置的滾刷接頭帶動旋轉。
[0006]作為本專利所述地面清潔裝置用滾刷組件的一種優選方案,滾刷組件一側的滾刷提手與滾芯的滾刷端蓋通過滾刷套軸承及第二滾刷軸連接。
[0007]作為本專利所述地面清潔裝置用滾刷組件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傳動變速箱馬達一端安裝在傳動馬達架上,傳動變速箱馬達另一端部分套設于滾刷軸承座內,所述滾刷軸承座的另一端的外表面安裝有滾刷軸承,所述滾刷軸承座的另一端設置有通孔,
[0008]所述滾刷提手內部設置有第一滾刷軸連接管,所述第一滾刷軸連接管的前端部分伸入到滾刷軸承座的通孔內,第一滾刷軸穿過第一滾刷軸連接管,伸入到滾刷軸承座的內部,將滾刷提手與滾刷軸承座固緊連接。
[0009]作為本專利所述地面清潔裝置用滾刷組件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滾刷接頭的頂部設有防震塞。
[0010]作為本專利所述地面清潔裝置用滾刷組件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滾刷提手的側面設置有導電部件,所述導電部件的表面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能與地刷模塊的彈性導電部件匹配。
[0011]作為本專利所述地面清潔裝置用滾刷組件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兩個滾刷提手的端面分別設置有防震塞。
[0012]作為本專利所述地面清潔裝置用滾刷組件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滾刷層為膠棉滾刷。也可以采用常見的絨布滾刷。
[0013]作為本專利所述地面清潔裝置用滾刷組件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滾刷本體包括滾芯和滾刷層,所述滾刷層套設在滾芯上,所述滾刷組件一側設置有滾刷提手;
[0014]所述滾刷組件一側的滾刷提手與滾芯的滾刷端蓋可轉動連接;
[0015]所述滾芯內部設置有能與滾刷接頭匹配的安裝凹槽,所述滾芯能通過安裝凹槽被滾刷接頭帶動旋轉。
[0016]作為本專利所述地面清潔裝置用滾刷組件的一種優選方案,滾刷組件一側的滾刷提手與滾芯的滾刷端蓋通過滾刷套軸承及第二滾刷軸連接。。
[0017]本專利的技術方案相對現有技術而言,滾刷組件與傳動馬達的安裝結構相同,節省體積,便于安裝,并且便于拆卸與更換核心部件,工作時低能耗、低噪音,該方案設計巧妙、模塊化設計,清潔效果好,成本較低,從而使得洗地機產品整體成本下降較多,產品可靠持久。本專利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進一步給出,相關技術效果將從下面的描述中予以說明,或通過本專利的實踐予以了解。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附圖。
[0019]圖1是本實施例所述的地面清潔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實施例所述的地面清潔裝置(不含操作桿模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3是圖2的側視平面結構示意圖;
[0022]圖4是圖3的A
?
A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3]圖5是圖3的B
?
B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6是圖2的俯視平面結構示意圖;
[0025]圖7是圖6的C
?
C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6]圖8是圖6的D
?
D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7]圖9是圖2的一種方式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28]圖10是本實施例所述的地刷翻蓋的一個示例的一個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9]圖11是本實施例所述的地刷翻蓋的一個示例的另一個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0]圖12是圖10的橫截面方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31]圖13是本實施例所述的地刷翻蓋的另一個示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2]圖14是本實施例所述的滾刷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3]圖15是圖14的徑向剖面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4]圖16是本實施例所述的滾刷提手、傳動馬達總成及滾刷接頭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5]圖17是圖16的橫截面方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36]圖18是本實施例所述的滾芯、膠棉滾刷和滾刷提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7]圖19是圖2的另一種方式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38]圖20是地刷模塊、螺桿組件和污水箱的一個視角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39]圖21是地刷模塊、螺桿組件和污水箱的另一個視角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40]圖22是本實施例所述的螺桿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1]下面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地面清潔裝置用滾刷組件,包括滾刷本體(302),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刷本體(302)包括滾芯和滾刷層,所述滾刷層套設在滾芯上,所述滾刷組件兩側設置有滾刷提手(301),至少一個滾刷提手(301)安裝有導電部件(315);滾刷組件一側的滾刷提手(301)與滾芯(313)的滾刷端蓋(307)可轉動連接;滾刷組件另一側的安裝有導電部件(315)的滾刷提手(301)通過第一滾刷軸(305)及滾刷軸承座(306)、滾刷軸承(304)與傳動變速箱馬達(303)連接;所述第一滾刷軸(305)內置有通孔,所述傳動變速箱馬達(303)的電路穿過第一滾刷軸(305內置的通孔與滾刷提手(301)導電部件(315)連接;傳動變速箱馬達(303)內置在滾芯內,所述傳動變速箱馬達(303)的馬達輸出軸(311)端設置滾刷接頭(310);所述滾芯(313)內部設置有與滾刷接頭(310)匹配的安裝凹槽(316),所述滾芯(313)能被馬達輸出軸(311端設置的滾刷接頭(310)帶動旋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地面清潔裝置用滾刷組件,其特征在于:滾刷組件一側的滾刷提手(301)與滾芯(313)的滾刷端蓋(307)通過滾刷套軸承(309)及第二滾刷軸(308)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地面清潔裝置用滾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變速箱馬達(303)一端安裝在傳動馬達架(312)上,傳動變速箱馬達(303)另一端部分套設于滾刷軸承座(306)內,所述滾刷軸承座(306)的另一端的外表面安裝有滾刷軸承(304),所述滾刷軸承座(306)的另一端設置有通孔,所述滾刷提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曉松,秦琳玲,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新清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